让语文教学与生命共舞

更新时间:2024-01-14 点赞:5215 浏览:1906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键词: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堂流程;语文课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3—0046—02
收稿日期:2006—04—19
作者先容:杨忠(1963—),男,云南建水人,高级讲师,以事语文教学与探讨。
当前,随着新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的逐渐深入,关注学生生命情感不仅逐渐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一种共鸣,而且逐渐成为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时代特点。负有育人重任的语文课程如何能更好地体现这一特点呢?笔者以为,深入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优化语文课堂流程,驾驭好语文课程评价艺术,不失为让语文教学凸显生命情感,焕发生命活力,使之与生命共舞的一个基本对策。

一、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突出三个体现

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对于指导语文教学实践有重要价值。《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教育的特点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性;二是语文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三是汉语言文字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语文教育的这三大特点,是我们制订语文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坐标和依据。
1.高扬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课程目标体现生命的整体性和独特性
人的生命是完整的,完整的生命不仅包含着知识和技能,而且包括了情感和意志;人的生命同时又是独特的,就像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绝不有着两个完全相同的生命个体。一个人的生命之旅是黯然失色还是光彩夺目,关键还在于其个性是否得到最自由的张扬,生命是否得到最充分的展示。语文教学“本来就肩负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融”[1]。忽视人文性,不仅会导致“语文味道不浓,语文课的特点丧失”[2],而且语文教学将褪去生命的色彩,的魅力,失去生命的辉煌。不仅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孕育了文本解读的多样性,而且学生反应的多元性、独特性也体现了语文教学过程的生命体验、运动、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的本质。因此,在注重工具性的同时,课程目标必须突出人文性,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的同时,体现学生生命的完整性和独特性。
2.凸显语文教育的实践性,教学过程体现生命的体验性和现实性
语文教育作为母语教育,实践性是其与生俱来的固有属性,也是实现课程理念转变的突出特点。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理由,很多教师至今仍然“把丰富复杂……的课堂教学过程简括为特殊的认知活动,把它以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没有“以生命的高度用动态天生的观点看课堂教学”[3],这必然会抑制学生生命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的体验性和现实性。语文学习体验不够,不仅不能产生情感,而且也不能充分体味、揣摩语言和感受形象,积累、感悟、熏陶等基本任务也就难以实现。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拓展实践的时空,丰富实践的内容,增加实践的机会,尽一切努力为学生搭建展示灿烂生命的舞台,让学生在布满生命体验的课堂里获得知、情、意三者的整合与进展。
3.挖掘语言文字的民族性,教学内容体现学生感悟的整体性和生命的天生性
语文教育的第三个特点告诉我们,应把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与学生感悟的整体性结合起来,体现学生生命的天生性和多样性。如汉字“以意赋形,以形写意”的造字规律,体现了汉字以形表意的特点,它使汉字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成为一种可以“视读”的“活化石”文字。试举象形字“水”为例,现实中水的有着形态可谓千姿百态,不可胜数,但古人却捉住了水的活动性这一根本特点,把水描写成活动状;此外,水的造型还体现了汉民族的审美特点:一是对称美,二是曲线美。因此,语文教学应适应并挖掘这些民族性特点,让学生“因文而悟道,因道而学文”,把工具性教育同民族文化教育、审美教育结合起来,以多方面整体考虑学生的积累、感悟和熏陶,使学生对语文的熟悉得到整体的、和谐的进展和提升。

二、优化语文课堂流程,落实三个突出

让语文教学凸显生命情感,实现与生命共舞,教师必须努力优化语文课堂流程,让学生生命个体在布满形象性、情意性、动态性等特点的语文课堂中得到生动活泼的展示。为此必须落实三个突出:
1.突出亲历特点
语文学习以感知形象为主要内容。学生对文本亲身感知,形成表象,产生个人独特的感受,才能深刻理解文本涵义,把握文章旨趣,形成读者与文本的交流,方能有心灵顿悟。因此,教师必须淡化课程执行中的预定性和统一性,一方面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语文教材作适当的裁剪增删,依据学生的亲历实践来拓宽语文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另方面要夸大让学生用自己的五官去自主亲历,用自己的心灵去自主领悟。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使学生形成独特的个人感受,进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2.突出情意活动
一般说来,课堂教学过程是认知活动(动脑)、情意活动(动情)和技能活动(动手)等在课堂多边互动中相互影响、相互推动教学论文的过程。语文课堂要激发生命活力,回归生命本原,就必须在三者中突出情意活动。如古人读书讲究“美读”、“批文入境”,于“自得”处则“忘形”。读《背影》,则感受到亲情之浓郁;读《长江三日》,则感受到祖国山川的壮丽与秀美。没有突出情意活动的语文课堂,很难触发学生生活的感悟和心灵的交流,导致“语文味道不浓,语文课的特点在丧失”,语文的人文性、情意性等这些丰厚的内涵无法显现出来,“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自然就难以做到。
3.突出感悟能力
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而其中感悟能力是关键,它是建立在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基础之上的能动的反映。积累、熏陶是由外而内的储存、加工过程,语感培养是透过直觉层面上升为理性浅析的必备能力,而感悟能力则是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综合体现,或通过情绪的感触而产生感概,或通过形象、思想的感受而引发感想,或通过生活的体验而激发共鸣。突出感悟能力,我们可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如尝试把作文课由学生一味写改为先“说”后写;把讲读课由教师一味讲改为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汇报课、阅读体味赏析课等,把语文课上成合作式、探究式、展示式的课型,将生命与生活融进课堂,学生的感悟能力自然就能得到培养和提升。

三、驾驭语文课程评价艺术,把握三个原则

确立生命意识,让语文教学与生命共舞,语文教师还必须娴熟驾驭课程评价艺术,坚持和把握好下述三个原则:
1.情感性原则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情意性很浓的学科,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融入人文性和情意性,以心灵拥抱心灵,以点燃,以人格塑造人格。就情感取向而言,应以肯定和表扬为主,对于学生虽不成熟却是经过自己大脑思索的独特判定,应当给予鼓励和肯定,切忌责备责备;就语言运用而言,尤其要多用真切期待的鼓励话语,使学生感知教师的心灵期待而努力发挥出潜在的聪明和情意能量。
2.前瞻性原则
众所周知,语文学习具有明显的内隐性特点,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淀和言语能力的升华,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极为漫长的过程,其间细微的进步,语文教师当以博大的情怀去精心发现和庇护。因此,以学生个体的生命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过程着眼,既不能忽视其当前在语文知识、能力乃至个性形成中的缺陷,更要关注其进展的潜力和可能的进步,要以前瞻的思想,以对明天的信心去营造和保护其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所必须的和谐健康的氛围。
3.差别性原则
生命是独特而多样的,假如不顾及学生原有的基础差别和个性差别而用统一标准去评估学生,势必会窒息很多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热情。关注生命,教师就要以语文课程的起点、过程和目标等多方面去关注学生,通过纵向比较去评估每个学生的多样化进展。很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语文教师往往有下面的感受:母语课程学习中的差别性,常常蕴含着学习主体的特殊性乃至创造性,那些无法用标准“整合”的学生恰恰可能是很有思维火花和言语个性的学生。以这个作用上说,语文教师假如能接纳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别,将功德无量。
总之,让语文教学与生命共舞,使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成为生命体验的过程、精神享受的过程和提升生命品质的过程,应该成为我们当前实施语文教改的一个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杨启发.摭谈语文本原的回归[N].教师报,2002—07—14.
[2]程少堂.语文课改:实绩、不足与对策[J].语文学习,2002(10).
[3]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J].教育探讨,1997(9).
[责任编辑:徐光宗]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