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

更新时间:2024-02-17 点赞:6319 浏览:2185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论述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论述和实践。随着基础教育革新教学论文的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媒体的效能,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呢?就课堂而言,媒体出示的机会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媒体效能的发挥,以而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设计使用媒体时机,我以为可依据课堂教学环节、教学需要和学生思维特点等方面来考虑。

一、依据教学环节,设计时机

好的开头,是上好课的首要条件。如:古诗《凉州词》,如何让学生理解开头两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呢?教学之前,我先让学生想象黄河波涛滚滚的情景,再出示投影片,让学生由近及远地眺望蜿蜒曲折、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伸向远方,迤丽飞上云端。而一座孤零零的城堡却坐落在黄河两岸的崇山峻岭之间。为导入后两句诗的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熟悉事物,在这一环节中,要想让学生更快、更准地掌握新知识,教师就必须设计好电教媒体时机。如《灰椋鸟》一文,教材重点是理解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那么怎样来感受这个场面呢?学习课文先容后,再来对照投影片,学生就能以“一小群一小群”到“大部队排空而至”,再到“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灰椋鸟归树林的壮观场面历历在目。

二、依据教学需要,把握时机

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确定电教媒体,以及媒体的演示时机,应和教学需要有机结合。借助录音、录像、投影媒体,则可多角度地引起学生的感官兴奋,增加感知强度,使学生更好地以整体上感知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和直观形象的事物。如在教学《埃及的金字塔》时,我提出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独特之处?以胡夫金字塔可以看出这项工程有哪些特点?即播放录音,再演示投影。引导学生以“底是四方形”,“最后成塔尖”等词句对“角锥形”加深感受;通过“高”、“巨石”、“重”、“平整”、“紧密”等词语,领悟出这工程的“宏伟”和“精巧”。这样学生如临其境,对景物有了熟悉。
感悟课文后,教师应利用电教媒体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解决教学中的疑点和难点。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篇寓言故事,说理性很强,课文重点使学生领悟寓言故事所说明的道理,这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时,恰到好处地出示投影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蝉”、“螳螂”、“黄雀”的动作神态,再联系课文中的词句指导学生展开想象。体悟“眼前的利益”与“身后的隐伏着的祸患”的双关意思。再联系到课文第三段故事的结果。领会吴王“恍然大悟”的道理,推动教学论文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动机”。如此举一反

三、理解寓意这一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三、依据思维特点,捕捉时机

启发教育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力手段,它同样体现在电教媒体的使用时机上。学生想不足,会出现一时想不出的情况。这样,使用电教媒感受收到使学生思想豁然开朗的效果。例如,教学《山谷中的答案》一文中的雪松。为什么雪松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只是弯曲,当积雪以树枝上滑落,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这是由于它有韧性。而其他一些树,由于没有雪松这个本领,就会被积雪压断。这时,教师可设计两种不同的投影片展示在屏幕上,这样清楚的演示,使学生一目了然,懂得“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存活和更好地进展”的道理。
教学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越是深刻,情绪就越高昂,其思维也就越活跃。恰当捕捉这一时机,顺势运用电教媒体,可以使学生熟悉更加深刻。如在教学《黄果树瀑布》一文时,学生理解了瀑布的壮观后,再放录像,感受其声、形、色,领略其飞流直下的气势,听其声,见其形,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的喜爱赞叹之情便再次激起。
事实证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时运用电教媒体是不容忽视的,精心设计电教媒体的使用时机,对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