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观语文课堂,静思语文教学

更新时间:2024-04-15 点赞:5763 浏览:2016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课改实验以来,语文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尤其是在一些观摩课、公然课上,课堂教学的确是热热闹闹,学习方式是形形色色,学生在课堂中也学得自主、开心。但回过头来看看,有的课在花样众多的学习过程之后,学生连最基本的识字任务也没完成。有的课不以文本为主,就凭教师设计的一些花样方式引领,学生不但没理解文本,更谈不上谈感想、说感受。这些现象警示我们,追随新课改,追求教学策略和手段的革新教学论文与革新教学论文,绝不是一味地投入。在新课标下,我们的语文课究竟该怎么上,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理性地加以浅析与思索。

一、恪守文本,有机拓展,让语文课回归本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现今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了质的改观: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基本上不复有着了,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甚至手脚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解放,学生也能够在教师有意识创设的情感环境中,自由同等地与教师、同学等因素对话。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为了加强整合,为了激发兴趣,为了创设情境,教师们往往会围绕着不同的课文内容,或创设情境或编排游戏或制作精美的课件,让学生在动感的课堂中学习。但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再好的手段策略用过了头就会产生负面效应。学生若常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知识,留意力就会被这些表面华丽的假象所夺走,在看似热烈的课堂中,教学时间悄悄地溜走了,语文教学的本体目标——“语言的学习”就难以落实到位,语文课也就没了“语文味”。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本领的。”语文教学的根是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革新教学论文,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假如语文课上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练习,其他的一切活动都成了空中楼阁,也谈不上扎实奠基了。因此,语文教学首先要恪守文本。
当然,语文课也要结合文本,有机拓展文本。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资源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学生自身的直接体验、经验以及间接的熟悉(来自社会生活的各种媒体)也都应成为语文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这种资源往往比教材更真实、更丰富、更具情境性,因此我们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走出校门,走进社会,拓宽领域,开阔视野,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开展有效朗读,让语文课焕发光彩

朗读练习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就能密切读与写的联系,深入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走进语文课堂教学,我们看到教师往往通过让学生个别朗读、默读、自由读等不同方式全方位地接触文本语言。尤其是在新课程理念的课堂中,我们更常常听到老师提示学生: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选你喜欢的内容读,或者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男女生分读,师生比读,小组赛读,表演读。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可谓是出色纷呈,但在众多方式的读中,我们不难发现,部分教师在设计朗读时,或不精选内容纯粹为读文而读,或只是单纯以读为主,而忽视为什么要读,读为什么。
走进语文课堂教学,我们以为设计朗读固然很重要,但朗读的设计也要基于文本内容,如对一些语言优美的写景文章我们要让学生多读来感受,对一些寓意深刻的语句我们要让学生多读来感悟。但对一些知识性的文章,我们就没必要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来朗读了,只要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这些知识即可。可以说有效地预计朗读、开展朗读,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光彩。

三、摒弃无度“自主”学习,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进展的主体。”“主人”“主体”决定着学习语文是自主学习的过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为了使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时俱进,急于“照葫芦画起瓢”来,把自主学习片面理解为“自己学习”“自由学习”“自愿学习”。于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注重隐退,只当课堂学习的召集人、旁听者,学生是“唧唧喳喳在讨论”,自由安闲地发表意见,对学生的发言教师总是赞不绝口:“你真了不起!”“你很会动脑筋!”“你说得有道理。”这些表面上看似自主的课堂,实在是一种无度的自主,带来的是知识点不落实,有的甚至是对知识的误解。
因此,我们以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课程的特质决定了阅读教学应该且必须注重学生自身的感悟和体验。但是在尊重学生个性化理解的同时,不能放任学生。

四、关注交流,让语文合作学习更有作用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关注怎样设计教学过程,怎样突出教学重难点,怎样设计板书,教学设计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而已,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样的教学必然是低效的。
今天,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已成为教与学的主角,课堂上出现了更多的师生互动、同等介入的局面,教学组织形式异彩纷呈,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其中一个闪光的亮点。但很多时候,教师站在讲台上,让下面学生一组组开展学习与讨论,在看似热闹的场景中,实质上学生有没有开展有效性的学习活动,讲台上的老师是不知道的。
走进语文课堂,静观课堂,静思教学,我们会发现很多忽略的视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假如要让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真正焕发光彩,最关键的就是我们的教师要追求写“真”的语文课堂,专心去理解教材,专心去了解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教学,更多地注重语言文字的落实,更多地注重语文课的语文味,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这样天生的课堂才是真正美丽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