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在技校语文教学中渗透

更新时间:2024-03-18 点赞:13549 浏览:5799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诸育并行,德育为先。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将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日益成为广大教育者关注的焦点,作为语文教学的实践者,笔者试以浅析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量入手,以目前技校学生的思想品德近况为切入点,重点对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的策略进行剖析,以期达到提高技工学校学生品德素质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大语文观”素质
诸育并行,德育为先。现代教学理念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而不仅仅是知识专家。也曾经指出:“一个人觉悟越高,学习文化知识越加自觉,更加刻苦。因此,全面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势在必行。然而,纵观近年来的学校德育,仍有着着重政治教育灌输轻人格培养、忽视教学与德育两者之间紧密相连的联系等现实不足。实际上,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通过“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来共同实现。“显性德育”,即为德育专门设置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政治教育课程、形势教育课程等。隐性德育指的是附着、渗透在其他相关媒介中的间接的、不暴露的德育。而课堂教学中的隐性德育是通过精神感召力、教师自身的影响力以及凝聚力、吸引力来实现的。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量

人的培养在于教育,任何一个学科都是为培养人的基本素养服务的。在实施新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的今天,加强德育已不再仅仅是德育课的任务,各学科的教学都有渗透德育的义务。作为国民教育基础学科的语文,不仅是熟悉世界、学习文化知识的工具,同时又有着丰富的人文因素,它是观照社会、观照时代、观照人生、观照自我的窗口,对学生人格的熏陶、情感的陶冶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学应当是语文智育、语文德育、语文美育的统一的过程,也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人生底色的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一方面要充分熟悉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即:语文学科教育绝不等同于也不可能替代德育本身,不能由于夸大德育而冲淡了语文教育的本色,失去了语文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还要找准两者之间的融合渗透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来进行。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在语文教学中使德育喧宾夺主或流于形式。语文教学作为德育渗透的主阵地,要求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大德育观”,寓德育于教学中,积极探讨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艺术。

二、当前技校生的思想品德概况

目前进入技工院校的学生群体主要是90后,特殊的时代造就了个性的社会群体,这些学生普遍有着着不同程度的思想道德不足,主要体现在:
1、缺失基本的人文素养。90后的孩子普遍是独生子女,生活在家庭条件优越的环境里,缺少基本的道德素质,身上的“骄”、“娇”二气尤为明显,缺乏吃苦刻苦精神,追求享受,对时势政治不闻不问,知之甚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独立处理不足的能力很差,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给学生正常学习带来极大不便。
2、缺乏最少的价值观念。现在的学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为他人想的少,为自己想的多,集体观念淡薄,社会公德意识淡薄,服以意识明显下降。对一些人和事物漠不关心,对公共财物绝不爱惜;新生入学后,有的班级几乎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吸过烟、泡过网吧,还有的学生花钱大手大脚,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管理秩序。
3、缺少高涨的学习兴趣。进入技工学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惰性逐渐蔓延。造成这种情况教学论文的理由主要有两种:一方面是很多技校生在初中时就是“不受欢迎的人”,对学习没一点兴趣,长期遭受老师和同学的歧视,内心极度自卑。另外一方面也有部分学生原来学习不错,但由于重高(或普高)名额的限制,而进入技校,想想经过初中的拼搏,他们觉得失望、再也不愿意学习,因而大多学生就想“混文凭,凭运气”,以而学习上的惰性日渐滋长。

三、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和策略

技校语文学科的教学在渗透德育教育方面具有很多无可比拟的优越条件。我们要探讨德育在技校语文教学内容中的特点,根据技校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语文知识教学和语文能力练习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文道结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文道结合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材料的语文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先容写作背景,指导朗诵,引导学生赏析,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艺教学论文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人文素养,更深刻地感受学科知识的思想性,以而保证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学习《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课时,重在帮助学生在中考失利后,重建人生的奋斗目标和不断进取的动力系统,培养一个准职业人应有的责任感、自信心,帮助学生建立一种生活理念,即:我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自我精神世界的营造。而《钱》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了解钱的外在形态的不断演变,梳理其中的经济学脉络,领悟钱的外在形态的演变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价值观,懂得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进行财富的创造和积累,以而真正的走进经济。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2.动之以情,端正学生的价值观念

在德育过程中,动之以情,既是晓之以理的继续,更是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基础,因而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还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在语文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即是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以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动力,因此,在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中,应当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

3.深挖教材,加强学生的品德熏陶

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是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而为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语文学科的德育,材料固然丰富,同样需要我们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赏析文中字、词、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文中修辞、标点符号的运用,使学生能熟悉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体现力,感受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洗炼如金的妙处,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包罗万象。

4.组织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是学生增强学习兴趣的一条佳径。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故事比赛,收集剪报,开讨论会、演讲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唤起学生广泛介入的热情,让他们树立自信,同时也能丰富语文知识技能,提高语文素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例如语文活动的比赛,即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量。古典诗歌朗育、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能掌握朗诵、演讲的技艺教学论文,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以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此外,德育还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学识只是实施教育的一个部分,教师本身的道德素质则直接影响着学生。其身正,不令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以!教师作为社会文化道德的形象代言人,承载着社会的道德期望,这种道德期望是以事教师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夸大教师对学生的人格感化和道德示范作用。
总而言之,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技校的语文老师,应当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结合技校学生的情感进展和心理需求,利用语文学科文道统一的特点,细心挖掘课文中丰富的品德内涵,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德育潜能;在教学中把握学生思想的脉搏,不失时机的选取德育渗透点和渗透法,不留痕迹地实施德育,使技校语文教学在学生品德素质形成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素敏.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学科教学探讨,2003,(3).
[2]周立群.语文德育新理念[J].教坛纵横,2001,(16).
[3]李丽霞.高职生思想道德不足及教育对策.职业技术教育.2008(5):8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