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20 点赞:4108 浏览:1159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新时期下,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原有的课程标准已不能满足当今“教”与“学”的需要。新课程标准下,应该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革新教学论文。文章以初中语文新课程为例进行浅析,总结归纳出了新课程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阅读教学
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而课堂教学一定程度上说就是阅读教学。因此,要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首先要在阅读教学上下功夫。大凡优秀的语文教师,在他们的课上,内容深一些的课文,能提弦撮要,上得深入浅出;平白一点的,能浅文深研,上得厚实而有味道,学生思维括跃,学习效率很高。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我以为,不仅需要教师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开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和恰当有效的教学策略,还要有一定的教学论述修养和先进的教学观念,尤其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必须要找出相应的阅读教学的新策略、新手段和新途径。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历,针对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谈一些看法。

一、正确把握三维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长期以来,很多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往往只考虑“知识和能力”,即只偏重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练习,误以为谁的语文分数考得高,谁的语文素养就高,漠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忽视学生学习策略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策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在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第一,在教学的指导思想上,要认清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维目标的实施,绝不是三维之间的几何相加,它是在阅读教学的一体化的过程中实现的。第二,在实施的对策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策略,选择恰当的教学突破口。第三,在评价的策略上,要采用综合评价的策略,不能只停留在考试分数上。第四,在教学上要注重“练什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很大程度上就是阅读练习课。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语文课是“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载体,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依归”的课。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必须要把阅读练习的内容(即感知能力、理解能力、评价签赏能力和阅读技能)放在课堂教学的重要位置,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二、以学生为主体

在阅读教学中,谁是阅读的主体,这是阅读教学中必须解决的根本性不足。传统的阅读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先是教师钻研教材,阅读教参及相关资料,然后写出教案。这个教案的内容主要包括:课堂上要提哪些不足,这些不足的标准答案是什么,?以及与不足答案相关的板书提纲。教学时,教师常常采用谈话的策略,将“预设”好的不足与结论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猜测,这种“请君入瓮”式的教学,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被民灭,创造的天赋被扼杀。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夸大,“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浅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那么,在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呢?第一,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促使他们主动地读,专心地读,兴致勃勃地读,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以而产生独特的个性化感悟。要为学生在文本言语与主体直接经验之间架起“桥梁”。文本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间接的,学生对此没有直觉的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学生,?唤醒学生记忆,借助自己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相似的直觉经验去解读文本的内容。第二,要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批判性阅读,培养不足意识,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阅读实践中寻找不足的答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同等﹑和谐的课堂环境。指导学生学会发现不足,敢于提出不足,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的解决不足。这样做,既可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变“传话式”教学为“介入式”教学

目前,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关注的是可以转化分数的诸多结论,如让学生背诵词语解释,重点句子的含义,课后练习的答案等等,教学过程成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话”(或“受话”)式教学。在这种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以掌握知识,应付考试为目的的,以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关怀,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使阅读教学走向了异化。《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倡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变传话式教学为“介入式”教学。所谓“介入”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参加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实在质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介入式教学呢?
首先,建立同等的师生联系。在介入式的阅读教学中,只有建立同等的师生联系,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形成体验﹑探究的生态氛围,这是实施介入式教学的条件。
其次,师生共同走进文本。教师走进文本,就是要钻研好教材,只有把教材吃透了,才有组织和引导的“底气”。要做到一读二想。读,就是要反复朗读教材,读出教材中的精妙之处,读出自己独到的发现。想,就是要想一想,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可能会碰到哪些疑难不足?解决不足的对策有哪些?在学生阅读文本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好,除了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外,还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提出自己感兴趣的不足,这就要求教师要留给学生宝贵的阅读时间;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与文本对话架起“桥梁”。
同时,抓“天生性”教学。传统的阅读教学的重要特性是“预定性”,不足及不足的结论都是教师预先设定的。而介入阅读教学的重要特性是“天生性”,不足及不足的结论主要靠学生介入过程中天生。因此在介入式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欣赏学生的“真情告白”,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及时捕捉有价值的天生性话题,组织学生展开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思索,提高介入式教学的质量,以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作用的建构。
总之,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只有深刻领会和把握当今语文课程革新教学论文中所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的内涵,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学活动中,重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介入学习,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2)《读写新思路》,《语文教学与探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