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语文教学课改探讨

更新时间:2024-04-06 点赞:22960 浏览:10646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21世纪是一个全方位开放的时代,知识信息、经济信息正走向网络化、全球化。开放的时代必将摒弃传统落伍的封闭式教学,呼唤一个开放的教育方式以适应其进展。语文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其内涵在任何时刻、任何环境,都是极其开放和自由的,而且这种开放和自由的形态是进展的。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语文课改工作广泛地开展,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构建和谐开放的语文教学呢?
职业高中不同于普通高中,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差别性越来越大,学生入学的起点较低。很多学生本来语文学习习惯不够好,语文基础较薄弱,语文素养不够高。进入职高后,更片面地以为,职高只要专业技能好,其它科目无所谓,部分学生家长也持这一观点,由此学生更加放松对语文的学习。长期以来他们当中大部分学生对语文根本无兴趣可言,所以在语文课上体现为没有探究的,思维比较单一,甚至有些学存活在思维惰性。面对学生近况,我们要转变思维,不断探讨革新教学论文有效的教学策略。
结合职校特点,这几年,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课改工作。新的课题,新的挑战,各学科都结合学科特点探讨教法,寻求开拓之路。语文作为基础文化课,其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经过长期的教学探讨,笔者对职教语文教学课改有了新熟悉,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教师和学生作为教与学的主体,愿望是一致的,由于教学的本质是一种自我发现,钱理群说:“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发现自我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发现自我的过程。”这是双向激发的生命运动:学生内心深处最最美好的东西被教师激发出来,教师亦是如此,这样教与学的双方都达到了一种真实的精神的提升。以这个作用上说,真正的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拥有本真,由于语文的关怀就是生命的关怀。阔别了本真的教学,往往陷入一种误区。将语文课堂变成舞台,表面看起来很热闹,教学理念演绎得很出色,但只要冷静审视,不难发现这样的表演缺乏真诚,缺乏感动人心的气力。
语文的本真是什么?怎样围绕语文的本真有效地开展系列语言文字实践活动?叶圣陶先生曾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口头的指“听说”,书面的指“读写”。可见,语文教学应立足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活动。同时,语文教学在关注基础技能练习之外,还应渗透进人文关怀、智能进展、品德熏陶、习惯培养等等,以这个角度说,语文教学的终极归宿,应是培养学生的大情怀、大聪明。
语文本色,不是止于平凡和真实,而应追求教师与学生的解放与自由,以求得语文教学的欢快。语文的本色应该用革新教学论文的思想和理念去支撑,去引领,这可能是最为重要的“本色”。在一个更广阔的领域里公道有序地安排教学,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样化地感受语文之美,丰富内心之美,表达生活之美。“作为语文教育本体和客体的师生都是生命,生命是灵动的,富于与活力的。让语文教育还原生命本真是一个聪明的语文教师的必然选择。让语文教育促使每一个接受者的生命个性绽放、彰显个性、释放活力。成功的语文教育是能让每一个学生‘在健康中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在欢快中学习,在自主中进展’。”(王秋云《语文教育感悟》,引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8年4月)

“语”为基石,“文”作高台。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能力的四个方面,也是语文教学中要抓的四个重要环节。重新审视我们的语文教学,回归本真,实质就有着于日常教学之中,讲究课堂的实效。回归本真,欢快语文,这是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贯串的理念。看过一篇《一切写在脸上》的文章,提到评价一堂课的标准,作者提出课的好坏写在孩子脸上,还写在教师脸上,也写在听课者的脸上。作者以为少些所谓标准、量化,多些人文的、直观的东西,语文课才可能走向生活,走向生命,走向真正作用的好课。是啊,如能在语文学习中多些欢快元素,学生怎会无兴趣呢?试想当课堂上学生感受到教师艺术和聪明的闪光,而教师也为学生的真情、欢快、创意所感染,二者交互吸引,声情并茂,这样的课堂是我们向往追求的。
学生的近况不容乐观,需要教师更多的投入。笔者曾执教的服装班,班上33个学生均是女生,学生层次有着一定差别,但总体上基础较弱。刚开始教学笔者就积极思索教学对策:怎么调动性格安静并偏内向的一群女生,如何挖掘她们的潜能,培养信心,实施欢快语文。多元智能论述提供了广阔视野:普遍关照不同智能结构的学生,尽量使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都用来有效地进行学习,它倡导“个性教育”或“差别教学”,不仅要求“各因其材”,更要求“各尽其才”。语文教学入耳说读写能力的养成,本身就包含“多元智能”的综合活动。如口语练习中,除语言智能外,还渗透着逻辑智能、运动智能(肢体语言)和交际能力等因素;又如阅读练习中,对诗文的领悟理解不仅需要语言智能,还要具备空间想象力、音乐智能、内省能力等。笔者围绕这几种能力练习对学生进行了教学摸索的过程。
在教学中“听”常常被忽视,不就是““听”吗?听起来没什么难的。但是笔者以为这是一个可作启蒙的内容。“听”不是无目的的“听”,而是在“听”中有“感”,“听”中有“悟”,“听”中有欢快。开学初,笔者就利用一些零余的时间(比如写字课)给学生讲故事,余华的《许三观记》、《活着》让学生有笑有感,听得入迷。带学生看杨滨老师的演讲录像《性格的气力》,在听看中进一步了解自我,感受演讲的魅力。作文课尝试音乐想象作文,激发创作灵感。听同学的演讲,进行即兴评说。听写课内字词,考察巩固语基。“听”大有可为。
“说”是笔者调动学生介入课堂活动的一个窗口。学生中有很多是来自八县的学生,以前缺乏锻炼,不善言辞。笔者定的课前三分钟演讲的主题是“分享欢快”,但是开初的时候,看到学生在讲台上的局促和紧张,简直是“分担痛苦”了。有次看到学生在绣手绢,学生和笔者放松地聊起来。笔者灵机一动,第二天开起了闲谈会,让学生说说她们制作她们的第一件手工艺品或衣服,同学们在几个活跃分子的带领下,再加上笔者的加分诱惑,纷纷畅言在实践中的诸种乐趣和尴尬,亲身感受的酸甜记忆犹新,连胆小的学生都在底下七嘴八舌了。在这堂课的引导下,学生发现“说”也不是那么难说出口,“说”也有欢快共鸣。以此愿意在讲台上展现自我的同学多了,演讲时的笑声也多了。学生们在半期小结里说“三分钟演讲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很喜欢这个形式。”以不敢讲到敢讲喜欢讲,这是个可喜的进步。甚至在高三的教学中,笔者也坚持三分钟演讲,用交流励志故事和时势点评,来激励学生斗志,积累课外素材,为写作作准备。除了三分钟演讲,课堂发言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笔者在教学中采用激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关键在于让学生有话可说。也可结合课文内容作发挥,比如《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让学生们搜集水浒好汉们的故事,开个生动的故事会,学生可几人配合讲故事。
“读”主要是突破教材,活用教材。课改要求在原有教材上作结合专业特点的增删。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教材相对陈旧,缺乏新意。一方面笔者在图书馆寻找课外文章,如《20世纪中国散文读本》一书收录了名家经典散文,笔者印了一部分给学生作课外阅读(要求做摘抄和读书笔记),并在课内适当指导。如老舍《四位先生》、鲁彦《父亲的玳瑁》、张爱玲《天才梦》、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贾祖璋《萤火虫》等等。还有一些作练习的课外阅读题目和名作欣赏,这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世界。在课堂上笔者注重文学艺术积累,经常推荐名著和积累古诗词,先容艺术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加强领悟力和敏感性。在课余,笔者常与学生互相交流新书好书,有的学生在笔者推荐下看了安意如的诗词解读系列,以而对古典诗词产生了浓厚兴趣。笔者以为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于职专生也是非常重要的。课外阅读拓展固然有益,但也不能忽略原教材的教学任务,一方面高职考牵涉课文众多,另一方面原教材中经典篇目也不少。因此,在对原有教材处理上,秉着为我所用的目的,对课文进行了再审视和革新教学论文讲解,旧文新读。如《威尼斯》突出建筑设计;《天山景物记》捉住色彩的感觉,《萝卜》挖掘文化内涵等等,力图将课文和专业进行延伸交融。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