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式下语文教学浅论

更新时间:2024-02-22 点赞:4119 浏览:1394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随着大学语文教学传统的恢复,大学语文教学方式与策略的革新教学论文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在新形式下,上好大学语文,已成为一个急需关注的不足。笔者试图以三个方面谈一谈大学语文课程的传授方式,力争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思想与审美深度教学
大学语文教学传统的恢复,可以说正在人文素质教育急需关注的风口浪尖上。当我们满怀对这门学科的热爱,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学第一线的时候,却发现,大学语文教学工作有着着诸多不足:比如教材选择的不得法,校方对大学语文学科的熟悉程度不够,学生的冷漠,策略的陈旧等。几年工作下来,会走很多弯路,做很多无用的工作。但就像做好任何一件事,都需要在实践中才能把握好一样,大学语文的教学,也必是在教学中学会教学的。长年的大学语文教学工作,让我对这门学科有了较深的熟悉也有了一些在头脑中游走的想法,我试图在教学中不断改善,到现在为止,可以说基本有了一些自己的特点。我以为可以以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些大学语文教学的革新教学论文。

一、转变传统的授课方式

我们大家知道,直到现在为止,中学语文教学基本上是老师满堂讲,学生做笔记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方式固然有它的好处:利于大面积的知识传授,但它让教学本身变成了一个单调乏味的“忍受”过程:学生没有学习热情与主动性,张着嘴,只等着老师往里面扔东西——基本是扔什么接受什么,至于消化吸收与否,这个不在考虑范畴——反正考试分高就可以了。我个人以为,这种应试教育的产物,应该在大学里果断杜绝。为此,我们可以引进多媒体教学,以生动直观的方式,趣味多样的内容,丰富厚重的信息来吸引学生。比如,在讲老子的《上善若水》时,我首先给同学们放了动画版的《老子》,此作品是漫画家蔡志忠老师的力作,当它以夸张的形式,正确的讲解,搞笑的动作,引起同学们兴趣后,就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在看这个资料前,我布置给了同学们作业:1、要对里面最重要(反复提及)的词语做记录,并充分理解;2、对里面你最感兴趣的内容做记录,做好准备,之后讲给同学们听。3、里面的“上善若水”是如何解释的,之后,结合具体的“上善若水”文章,你试图给大家讲一讲。这样细致的不足,就避免了同学们在看视频片时盲目,留意力不集中等现象。看完视频后,同学对整个的《老子》作品有了一个基本的印象,然后,结合不足及课文,在浅析解释完之后,我们进行了为时一节课的讨论。同学们把自己在视频片中的不足说一下,并指出为什么,然后和大家交流。这样,课文的内容就深入了,同学们在经常是哄堂大笑的讨论中,完成了对这个内容的学习。这样的课堂欢快而轻松,可以说,贺拉斯的“寓教于乐”理想得到了比较好地运用。

二、施行深度教学

在内容的传授上,变传统字词篇章教学而为思想与审美为主的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基本知识的理解之后,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争取让同学们在思想上有个变化。我个人以为,这是给学生以思索的教学,可以称为深度教学
我们学校选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新编大学语文教材。这个教材的第一单元,就是极有深度的论述教学。我个人对这部分内容很有兴趣,由于我以为,大学生的语文教学,它应该是深度教学,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基本知识的教学已经完成,假如再墨守成规,那么,大学语文的教学实际上会形同虚设;并且,在教学效果座谈会上,我亲身听到了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的反感之词。结合学生的思想情况,我以他们的生活入手,设计出与他们联系密切的不足,然后一步步引入抽象的理念。不足的思路可以以最简单的开始:如,你以为上大学之后需要不需要很多朋友?你是如何看待“鲁滨逊”现象?以这里,我们可以引出基本不足:人是社会性的。那么什么是人的社会性呢?社会性通过什么体现出来?答案是通过交往。那么交往的方式是什么呢?同学会告诉你:语言。那么这种语言实在是在传达作用,那么什么又是作用呢?在这里,可以引入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观点,然后再一步探究:这种作用达到理解是否可能?在多大程度上可能?那么,一门新兴学科的先容已成为不可避免:阅读学。同学们会感到好奇:阅读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学科?真正阅读的实现需要怎样的条件?阅读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实现?到这里为止,我们既接触了西方学界前沿的思想,同时也已进入了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一部分。通过这样层层的引导,一步步地讨论追问,同学们对以前以来没有思索过的不足进行了认真的思索。实在,教育,根本上无非是传达一种思想,理念,那么,在观念上影响学生,这无疑就是教育最大的成功。学生学会了思索,学会了运用自己的大脑,这远比教他一大堆标准答案要重要。当我们的学生,大大黑黑的眼睛里,布满了探究,好奇,向往时,实在我们的教学已经成功了。
即使是在抽象的论述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进行审美的教育。比如上面提到的一系列思索点的设定,同学们可以以中感受与领会到抽象思维所具有的那种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严谨而犀利的逻辑思维之美。这些东西,在老师们眼中,似乎小菜一盘,但学生,是必须有这样一个思想的过程,才会开始对这些东西有所感悟。面对着学生,老师是永远的引导者,成功的引导者让学生感受到生命之美,知识之美,思想之美,以而,给他们的生命以翱翔的勇气与梦想。

三、纸上谈兵不忘实践操纵

思想上的教学是必要的,同样,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大学语文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大学语文面对的学生基本都是理工科的,他们对很多基本的人文的东西不是很了解。比如,曾有一个学生问:在面对大家的时候,究竟应该如何站立?这个在我们眼里几乎简单到可笑的不足,但对同学们来说,却绝不可笑。面对这样的不足,我们应该加大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比如可以以最基本的做起:要求每个学生,以座位上走到前面来,站到大家眼前说一句话。这种生活中最常见的动作,太多同学都做不好。至于文科同学经常进行的朗读,演讲等活动,理工科的同学进行的机会更少,很多同学四年大学,根本没有这样的可能。因此,这样的锻炼都是必要的。
除了行为上的练习,文字练习也必须引进。很多同学有这样的感受:在大学里,反而不会写东西了。中学时觉得自己好歹还能写出一篇应试作文,而现在,似乎下笔后什么词也找不到了。在文字操练过程中,一些实用文章必须让同学们自己去写,比如注定用到的求职信,将来的述职报告,总结,还有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广告等等,都应该有所涉猎,同学们对这些运用文有了基本的感性熟悉,将来工作中可以轻松写作。在写作练习中,我们还可以适当引进文学作品的写作,比如,在诗歌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放弃书本上那些诗味较少的作品,而选择一些富于美感及深度的诗歌,让同学们知道,实在文学性的作品可以给我们以极大的享受与启迪,甚至,同学们也可以试着自己动手去写诗——不在于写得如何,而在于我们对生活,能以另外的方式来体味与介入,以中提升自我。
任何策略的采用,都是基于一个指导性的思想,而对于大学语文来说,这个方向性的东西就是人文思想。面对着人文精神缺少的今天,这种思想的倡导与随时传播,显得尤其重要。不论是文章的学习,还是动手写作,抑或是行为方式的练习,其中都应该牢牢地围绕人文思想的培养来进行。而且,应该时刻意识到,我们的人文思想,是广义的,而不是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同学们应该在老师的传授中,一点点地熟悉到这个不足的重要,熟悉到做为一个学生乃至做为一个国家公民应该有的行为与素质。这样,将来他们走向工作岗位之后,不仅自己会身体力行,并会影响更广大的人群。
大学语文的教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效果,也远非三两日可以立竿见影。在教学中,策略与目的牢牢相联,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努力,既是教育工作者所必须,也是大学语文辉煌远景所必须。
参考文献:
[1]余旻.“人文”观照下的大学语文教育革新教学论文[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郝晓丽、朱靓.大学语文课程革新教学论文探讨[J].语文学刊,2006年09期.
[3]任桂平.文化视野中的语文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刘红芹,辽东学院中文系讲师,探讨方向:大学语文。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