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智班语文教学生活化新思路

更新时间:2024-02-02 点赞:18714 浏览:8299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培智学校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以智障生认知的特点来看,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学习迁移能力差。语文知识本身又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如何把这块“硬饼干”让智障生一点点吃下,并且更好的消化得到丰富的营养呢?我以为首先应该做的是“软化”工作。

一、“软化”

“软化”,顾名思义就是把知识变细变简单,而知识内容本身不能削减。这就要做到:

(一)把语文知识生活化

假如说生活是一片大海,那么每一次潮涨潮落总能给人留下一些惊喜和收获。而假如把生活当作培智班学习语文的源泉,那么在教学中,就会处处都有语文的气味在洋溢。生活的点点滴滴,融和着丰富的学习元素形成一个学习语文的良好氛围,不但激发了弱智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使智障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进展成为可能。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例如,教学语言练习《打电话》一课后,可以带学生到办公室,试着给爸爸妈妈打电话,或者在课堂上拿一台电话机,让学生们练习如何打电话。又如,教学《浇花》一课,可以带学生到操场小花盆处进行现场教学,教学生如何给花浇水,通过每位学生亲身体验,学会了说完整话。譬如:我给鲜花浇水等句子。这样学生的记忆更深刻。
生活化教学,通过场景展示法点点滴滴布满学生的整个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展教学的空间,做到全方位灌输。补偿智障生的生理、心理的缺陷,推动教学论文智障生的生活适应能力的进展。

(二)把语文知识形象化

培智学生作为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对于抽象的知识接受起来相对来说是较慢的,我们可以把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让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欢快。比如让学生对于“多和少”一对反义词的理解。老师给每个学生一个封闭的纸杯,里面放的是有多有少的豆子,让每个学生摇一摇,听一听,通过不同的声音辨别里边的豆子是多是少。就这样一个游戏的过程,经过老师巧妙的设计以后,让学生直观的熟悉了什么是多,什么是少。假如老师单纯的跟学生说什么东西是多的,什么东西是少的,这个本身就很抽象,而学生理解起来也很费力,但是我们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以后,学生学起来就简单多了。
在“软化”这一环节,应该遵循直观性原则,根据培智学生的生理特点及客观条件创设直观有效的生活环境。语文知识只有植根于培智班学生生活,更加贴近他们所熟悉的环境,才能够被他们更好更快的接受。

二、“消化”

知识的“软化”,只是为了让培智班的学生更易于接受,而是否能吸收和消化也是很关键的一步。这里的“消化”指培智班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吸收获取以及公道运用。

(一)游戏活动法

游戏活动法寓教育于活动中,能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通过多项感官刺激推动教学论文学生智力和生活适应能力的进展。并让学生在反复重复的游戏里不断巩固知识内容。如角色游戏“做客”,“打电话”,“过生日”等可以把学生引入生活情境中,在玩中进行实践操纵练习,在玩中学习怎样与人交往,提高智障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又如在教学“秋天的水果”时,利用游戏“奇妙的口袋”,让学生到口袋里摸出指定水果或摸出后说出水果的名称,加强了学生对香蕉、苹果、桔子这三种水果外形上的熟悉,既使学生受到了语言方面的练习,又使学生增加了日常生活知识,学会了以外形上分辨这三种水果。
通过实践,让学生感受到游戏中处处有语文课本中所学到的知识,这个过程相当于不断的咀嚼不断的消化,通过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学习意识和生活实际能力,让游戏成为学生的练兵之地。

(二)场景延伸法

生活是学生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将知识在生活中不断再现,不断加深记忆。例如:开学初,我班一名学生拾到一元钱主动交给老师,升旗仪式的讲话等等,都可以让学生们去说、去讲。除了学校生活以外,还可以延伸到社会和家庭。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例如:学校组织的一些参观、游园活动等,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者写一写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想等。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生活是教育的起源地,语文教学是离不开生活的,语文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浓郁的生活氛围中、在人与人的自然相处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实践操纵,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革新教学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为将来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打好基础。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