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11 点赞:3569 浏览:1007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走向主体间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由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向,是主体间性哲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运用,是现代社会实践发展和现代人的主体性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刻反思和重新取舍的必然要求。论文以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理论和交往理论作为指导,同时鉴戒了现代西方哲学主体间性理论,对主体间性的辞源进行考察,回顾了主体间性理论的发展历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状况的调查问卷》对某市不同办学层次的四所学校(一所初中学校、一所高中学校、一所大专院校、一所本科院校)进行抽样调查研究,样本容量为500人(其中教师样本100人,学生样本400人),收回有效教师问卷90份,占教师问卷的90;收回学生问卷363份,占学生问卷的90.75。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了主体间性缺失的现象。从主体间性的角度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将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建构,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实效性。因此,本论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本论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在简述主体间性的定义、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概括出主体间性的内涵,并在主体间性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与特征。第二部分是论述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出场的历史必然性;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主体间性教育思想的凸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现、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和适应独生子女受教育者特性的需要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出场的时代必然性;在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反思和理性批判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缺失的具体表现,寻清由此产生的种种教育阻隔和交往的障碍。第三部分是论述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一是要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状态:从占有式教育到交互式教育、从对象化活动到交往活动、从个人主体性到主体间性;二是对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本质和要素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认知策略。【关键词】:主体间性主体间性教育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提纲】:摘要5-6英文摘要6-8目录8-10英文目录10-12第一章绪论12-191.1研究背景121.2文献综述12-161.2.1国外文献综述12-131.2.2国内文献综述13-161.3研究的现实意义16-171.4研究方法17-181.5研究的主要内容18-19第二章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概述19-312.1主体间性理论19-252.1.1主体间性的辞源考察19-202.1.2主体间性理论的发展历程20-232.1.3主体间性的内涵23-252.2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25-302.2.1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25-262.2.2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26-302.3本章小结30-31第三章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出场的语境31-553.1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出场的历史必然性31-333.2时代呼唤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33-443.2.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必然要求33-343.2.2主体间性教育的凸现34-383.2.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呼唤38-403.2.4提高学生主体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的必然要求40-423.2.5适应独生子女受教育者特性的需要42-443.3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间性的缺失44-543.3.1主体间往的缺失44-483.3.2话语权的不同等48-503.3.3交往的障碍:漠视受教育者主体的差异性50-513.3.4师生人际关系的疏离51-543.4本章小结54-55第四章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55-754.1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状态的转变55-604.1.1从“占有式”教育到“交互式”教育的转变55-574.1.2从对象化活动到交往活动的转变57-594.1.3从个人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转变59-604.2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建构60-744.2.1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本质60-614.2.2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系统分析61-644.2.3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基本认知策略64-744.3本章小结74-75结束语75-77参考文献77-82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82-83致谢83-84附录84-8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