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部分项目运动员对兴奋剂态度和意向:TRA与TPB两个论述模型检验

更新时间:2024-03-19 点赞:24115 浏览:10117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运动兴奋剂的使用是长期困扰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困难。反兴奋剂斗争是各国体育界所面临的长期艰巨的任务。反兴奋剂工作仅靠查禁和打击是远远不够的,如不加强对运动员的反兴奋剂教育,就不可(?)根本上改变运动员的态度和观念,杜绝药物滥用现象。反兴奋剂教育工作的条件|教育论文网|是了解运动员的态(?)通过分析运动员的“兴奋剂态度”和行为意向的关系以及影响态度和意向的社会心理因素,就有可(?)住反兴奋剂教育的关键。社会心理学中的公道行动理论(TRA)和计划行为理论(TPB),是解释态度与行为关系的著名理论。本(?)以这两个理论为导向,使专心理测验的方法,通过编制【运动员兴奋剂态度量表】,对部分运动员(?)了两次心理测验,以期解决下述问题:第一,从理论上检验TRA与TPB的4个备选结构模型,建立(?)猜测中国运动员兴奋剂态度的理论模型,以深刻理解我国运动员的兴奋剂态度结构,为探讨反兴奋(?)育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第二,从实践上,依据量表丈量|教学论文网|的结果分析,了解运动员的兴奋剂态度现(?)解决我国多数体育行政管理部分对运动员的兴奋剂态度和行为意向知之甚少的问题,为反兴奋剂政(?)规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并力争使该量表成为运动员反兴奋剂教育工作的摸底工具。研究假设TRA与TPB两个理论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运动员对兴奋剂问题的态度;其行为意(?)可通过该理论得到部分的验证。以TRA与TPB为基础,本研究在专家访谈及鉴戒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一份含190个题目的【运动员兴奋剂态度问卷】,初步修改后,对216名运动员进行了预调查。根(?)查结果,对问卷进行3轮题目筛选,共删除了131个不适当的题目,保存了59个测题用于4个备选(?)模型的检验。模型检验过程使用结构公式模型(SEM)进行分析,用最大似然法(ML)比较了4个备选模(?)拟合优度,为正式心理测验打下了基础。总的来说,4个模型的整体拟合优度令人满足,先前的理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支持,TPB相对优于TRA。初步建立了【运动员兴奋剂态度量表】后,本研究对678名现役运动员进行了正式心理测验。通过(?)分析,对4个备选理论模型进行了跨样本效度的检验,以TPB8因素模型为基础建立了猜测中国运(?)兴奋剂态度的理论模型,同时按该模型终极确定了兴奋剂态度量表中的56个题目,形成了一套完整(?)度量表。然后,依此量表的测验结果,对运动员的兴奋剂态度进行了性别间、项目类型间和运动水(?)的差异比较,描述其态度现状并提出了可行的反兴奋剂教育建议。此外,本研究还对运动员与409(?)通大学生的兴奋剂态度进行了对比分析。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①TRA和TPB均可有效地解释中国运动员的兴奋剂态度和行为倾向间的关(?)其中TPB8因素模型拟合度最好。②反兴奋剂教育工作不能仅满足于提供兴奋剂副作用的知识信息,(?)从“净化”社会环境,改变错误价值观并加强体育道德意识等多角度入手,从小做起。③【运动员(?)剂态度量表】具有一定的信、效度,可以成为反兴奋剂教育工作的摸底工具。④总体上,我国运动(?)兴奋剂问题的态度暖昧,反兴奋剂态度不够果断,在一些是非问题上还存在模糊甚至错误的熟悉。(?)国的反兴奋剂工作,在高水平女运动员身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还应加强对基层女运动员的教育(?)。⑥反兴奋剂工作的社会舆论环境亟需进一步改善,还应加强对普通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养。本研究还对结果的理论与实践提示,缺失数据的原因,研究的局限以及今后的方向进行了分析和讨【关键词】:运动员兴奋剂态度公道行动理论计划行为理论结构公式模型运动员兴奋剂态度量表
【论文提纲】:1.问题的提出5-121.1.兴奋剂与反兴奋剂的斗争5-101.1.1.兴奋剂的起源与发展5-61.1.2.反兴奋剂工作的兴起与发展6-91.1.3.中国政府果断反对使用兴奋剂9-101.2.使用兴奋剂的心理学问题10-121.2.1.正反两方面的论点10-111.2.2.使用兴奋剂的社会心理原因11-121.3.本研究的任务和意义121.3.1.理论上121.3.2.实践上122.研究的构想12-192.1.态度的含义与作用13-142.2.态度与行为关系的理论14-182.2.1.公道行动理论(theoryofreasonedaction)14-162.2.2.计划行为理论(theoryofplannedbehior)16-182.3.研究假设、方法和操纵路线18-192.3.1.研究假设182.3.2.研究方法182.3.3.操纵路线18-193.工作过程与结果19-543.1.兴奋剂态度问卷的编制及TRA-TPB模型的初步检验(研究1)19-373.1.1.目的193.1.2.方法19-203.1.3.被试203.1.4.结果与讨论20-373.1.4.1.编写测验题目,建立态度问卷20-223.1.4.2.内容效度的建立和题目的修改22-273.1.4.3.进行项目分析,删除不当题目27-343.1.4.4.进行结构公式模型检验,确定量表信度效度34-373.2.兴奋剂态度量表的确定及TRA-TPB模型的再次检验(研究2)37-503.2.1.目的373.2.2.方法373.2.3.被试37-393.2.4.结果与分析39-503.2.4.1.【运动员兴奋剂态度量表】的信度检验393.2.4.2.四个模型的跨样本效度比较39-413.2.4.3.我国运动员对兴奋剂态度现状的比较分析41-503.3.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兴奋剂态度的比较(研究3)50-523.4.总评与讨论52-543.4.1.研究结果的理论提示523.4.2.研究结果的实践提示52-533.4.3.对缺失数据的分析与讨论533.4.4.研究的局限和今后的方向53-544.结论与建议54-55致谢55-56参考文献56-60附件A:M-CS-D13量表及评分方法60-61附件B:运动员兴奋剂态度问卷及评分方法61-71附件C:运动员兴奋剂态度量表及评分方法71-7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