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中壮文教育进展

更新时间:2024-02-25 点赞:12785 浏览:558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在参加中心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教育与边疆史地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的重大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新创文字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状况及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壮族部分)的基础上完成的。目前我们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中,在知识经济的宏观背景下,教育设置除了遵循自身的社会责任之外,还顺应了市场需求与人才需求的双重规律进行自身调整以便与社会发展同步。然而这个过程给壮文教育和其他民族文字教育的发展除了带来动力,还带来了一种难以诉说的隐痛。在这个变迁的社会中,民族语文教育事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它将如何继续生存,民族学校将如何调整,怎样能够更好发展,教育如何继续其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在主流文化和社会压力的冲击之下,学校能否在传承主流文化和民族文化之间找到一种平衡的发展之路?当今世界,文化的发展呈现开放性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文化的发展选择了教育,同时教育也执行着选择文化的功能。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机构,直接承担着这一系列的责任。因此笔者特地在研究中选取广西壮文学校作为个案研究,以期能够更好的考察学校在民族文化的传承,选择和适应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本研究通过广西壮文教育五十年来发展历程的回顾,以及对广西壮文学校的个案研究,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全面回顾、整理广西壮文教育五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以及社会的变迁对其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这种影响又是如何产生的?以市场为导向后,民族学校是如何调整自身结构和发展方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在主流文化的冲击下,学校如何能够完成其传承民族语言与文字的责任?民族学校对社会变迁的应对与选择,对民族教育有何启示?学校教育在保存文化多样性、传承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应担负起什么样的责任?在当前情况下,如何发展、普及壮文教育?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章导论部分主要说明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选题的价值与意义,先容壮族语言和新创文字的历史概况,在阐述本研究的理论范式和方法论的同时界定了本文研究的主要概念,并附有本课题研究的具体的文献综述。第二章主要先容了壮族及其语言文字的概况,对广西地理及民族分布、壮族源流、广西壮族人口分布和语言分布情况、多语和双语掌握情况和壮族文字发展情况进行了扼要的先容。第三章主要描述了广西壮文教育发展现状及田野调查情况。首先回顾了五十多年来,新创壮文的推行与发展历史,尤其研究了20世纪80年代后新创壮文在学校教育中的发展情况。其次,针对新创壮文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对几所壮文实验小学所在的田野点进行了调查,发放了教师、学生和入户问卷,讨论了目前新创壮文在学校教育中的所起的作用,新创壮文在扫盲教育中的所起的作用,并提出了目前广西壮汉双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第四章运用布迪厄的场域及文化资本理论为视角,以广西壮文学校为个案,研究了社会变迁下的广西壮文教育发展。首先对广西壮文学校五十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整理,分析了其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场域,即影响壮文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然后运用文化资本理论了广西壮文学校毕业生的个人生活境遇与壮文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第五章对壮文教育的远景|教学论文范文|进行了分析。首先讨论了推广壮文教育的现实意义;然后分析了目前推广壮文教育的消极因素,结合田野调查结果,分析了民委部分、教育部分、政府其他部分、教师、学生、家长等对壮文远景|教学论文范文|的看法;最后结合多元整合教育理论带来的启示,提出民族教育应担负起文化传承的责任,以开发以壮文教育为内容的校本课程为壮文教育的发展铺就普及发展之路。第六章是本文的主要结论和下一步要深入研究的方向。【关键词】:壮族新创文字学校教育多元整合教育理论
【论文提纲】:摘要2-5ABSTRACT5-12第一章导论12-24一、研究缘起及意义12-14二、核心概念的界定14-16三、相关研究综述16-22四、研究方法22-24第二章广西壮族及其语言文字概述24-36第一节广西壮族社会概况24-28一、广西地理及民族分布概况24-25二、壮族源流概论25-28第二节广西壮族语言文字概述28-36一、广西壮族人口分布和语言分布概况28-30二、广西壮族多语和双语掌握概况30-31三、广西壮族文字发展概况31-36第三章广西壮文教育发展及现状36-69第一节新创壮文的推行与发展概况36-46一、启动阶段(1957年到1966年)36-37二、停滞阶段(1966年到1979年)37-38三、恢复和发展阶段(1980年至今)38-46第二节20世纪80年代后新创壮文在学校教育中的发展46-49一、发展阶段46-48二、徘徊阶段48-49第三节新创壮文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对几所壮文实验小学所在地的田野调查49-69一、调查内容50二、调查方式50三、调查内容50-51四、田野点基本情况51-52五、田野调查结果52-69(一)新创壮文在学校教育中的所起的作用52-62(二)目前广西壮汉双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62-65(三)目前新创壮文在扫盲教育中的所起的作用65-69第四章社会变迁下的广西壮文教育发展——以广西壮文学校为个案69-99第一节广西壮文学校发展历程概述——社会场域中的壮文学校生存70-81一、初创发展时期——壮文专业的起步时期71-73二、""干扰停滞时期——壮文专业的停滞时期73-74三、干校办班时期——壮文专业的复苏时期74-75四、恢复发展时期——壮文专业的鼎盛时期75-76五、改革发展时期——壮文专业发展中蕴藏危机的时期76-77六、创新发展时期——壮文专业的谢幕时期77-81第二节社会变迁与学校发展——壮文学校所处的场域分析81-87一、经济场域——来自市场的冲击82-83二、政治场域——国家政策的影响83-85三、文化场域——社会文化的价值取向85-87第三节个体境遇与壮文教育发展——来自文化资本理论87-99一、精英的生活轨迹——壮文专业毕业生中的佼佼者87-90二、生存现状素描——壮校毕业生中的平凡者和失落者90-95三、个体境遇与壮文教育发展——文化资本理论的95-99第五章壮文教育的远景|教学论文范文|分析99-121第一节推广壮文教育的现实意义99-104一、推行新创壮文是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具体体现99二、推行新创壮文,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促进民族繁荣99-100三、推行新创壮文对提高农村地区的教学水平有着现实意义100-101四、推行新创壮文对继续和发扬民族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01-102五、壮文具有保存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功能102六、壮语现在仍然是农村地区壮族人民最主要的交际工具,壮文拥有存在的巨大空间102-104第二节推广壮文教育的消极因素104-109一、标准音点范围有限,南北部壮语之间差别较大104-105二、推广汉语的影响105-106三、壮族社会文化心理传统的影响106-107四、壮文同汉字的异质性造成壮族知识分子的排斥心理107-108五、壮文在社会生活中实际功用的限制108-109第三节人们对壮文远景|教学论文范文|的有关讨论109-115一、民委部分的态度109-110二、教育部分的态度110三、政府其它部分的态度110-111四、教师对壮文远景|教学论文范文|的态度111-112五、学生对壮文远景|教学论文范文|的态度112-113六、当地家长的看法113-114七、简单结论114-115第四节对壮文教育发展的建议与讨论115-121一、民族教育应担负起文化传承的责任——多元整合教育理论带来的启116-117二、壮文教育的普及发展之路——开发以壮文教育为内容的校本课程117-121结语121-124一、本文的创新点和主要结论121-123二、下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123-124参考文献124-135附录一135-152附录二152-164附录三164-171附录四171-174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74-175后记175-17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