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创制试论统分并存命题背景下17份新课程高考语文卷卷型设计创制与守旧网

更新时间:2024-04-20 点赞:9597 浏览:2723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新课程高中语文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大到改革思想、课程理念的确定,细到教学方法、评价手段的改变,林林总总,源于:论文发表网www.618jyw.com
千头万绪。其“新”是题眼。三年课改成败与否,对广大师生而言,那张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新”卷毫无疑义成为一把标尺。试卷评价,角度多端。卷型不仅有关形式,而且决定内容。
关键词:新课程; 高考语文; 卷型设计; 创制与守旧
1006-3315(2013)11-053-003
6月,高考作文题目一时俨然成为举国话题,其高下优劣似乎已经全民公决。时过境迁,议论的声浪早已渺不可闻。但是,对观察我国高考语文和高中语文教学而言,2013年倒是一个重要时段。到2013年,全国大规模启动高考自主命题已经整整十年。从2004年天津等9省市突然获准起,到今年川渝两地的登台,连上1985和2002年领跑在先的上海和北京,至今新课程语文高考试卷自主命题的阵营已经扩容至15省市。暮然回首,我们又发现:最新一轮的高中新课程改革也已整整十年。
新课程高中语文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大到改革思想、课程理念的确定,细到教学方法、评价手段的改变,林林总总,千头万绪。其“新”是题眼。三年课改成败与否,对广大师生而言,那张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新”卷毫无疑义成为一把标尺。试卷评价,角度多端。卷型不仅有关形式,而且决定内容。在此,笔者不揣浅陋,拟就17份新课程卷在卷型设计上的探索及其不足试作论述,兼以分析语文高考逐步恢复全国统一命题的合理性和可能性。

一、高考自主命题权的下放与新课程改革的区域推进

2004年,发生了对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产生重要影响的两个事件。2月19日新华社发布消息:在总结上海、北京自行组织高考命题经验的基础上,教育部今年增加天津、辽宁、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9个省市单独组织本省市高考试题命制工作。消息一出,立即引来中学方面的疑惑和担忧。在距上海独立命题整整20年后,大范围命题权的下放、大批量命题者的增加将是高考命题改革中的重大变化。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代表最高水平和发展方向的全国语文卷高度成熟的经验能否得到充分尊重;教育部考试中心是否仍然是国家权威高考语文信息的发布单位,其业务权威是否得到充分尊重。而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试题的保密工作和权威信息传播渠道的畅通程度等问题一时也广受关注。第二件大事:当年秋季开始,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将带着疑惑和争论在广东、山东、宁夏和海南4省区率先启动。新课程改革面涉及各方。教材、课时,必修、选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业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等等,一切全是新的。当然毫无疑问,在我国目前的教育环境中,新一轮课程改革如果不能顺利、平稳地通过三年后的高考检验,那就意味着事实上的失败。
新的课程,新的高考。关键又在新的试卷。试卷命制特别是卷型设计必将成为新高考众多环节中的首要一环。卷型的设计,牵一发动全身。首先必须高度尊重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第二,必须从所在区域高中教学实际出发,设计要接地气。卷型设计一方面必须忠实接受新课程宏观改革思想的指挥;而这种设计又将指导着一个区域几万到几十万师生三年的语文教学和高考复习。新课程改革实行区域推进,每一区域必有自身特点;新课程的特质和灵魂就是课程的自主性与开放性。高考是新课程成败的试金石,从设计卷型开始的命题之功决非一朝一夕可以练就。另外有些省市在新课程与高考改革方面也会有包括争取独立命题在内的利益诉求。而2003年某省高考试卷失窃事件浮出的安全问题又在高考统一命题权上压上了最后一根稻草。因此,各省区课程改革与省市高考自主命题得以同步启动、同步推进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逻辑关联。

二、4省区曾有可贵的“超量给题,限量选做”的卷型创意

毋庸讳言,高考是指挥棒。考什么,就教什么;怎样考,就怎样教。新课程语文教学理念的改变、教材编排的变化、大量选修教材的启用、评价手段的多元等,使得各方都必须经历一个适应过程。所以,海南、山东、广东等4省区在酝酿新高考卷结构的初始阶段的设想是:依照新课程标准,尽可能与中学语文教学实际紧密联系,选考部分与选修教材内容基本对接。
2006年2月,海南、山东等省先行推出了新课程语文高考“考试说明”的征求意见稿。海南卷的征求意见前后五稿,其初稿对高考试卷的结构作了如下设计:试卷设卷一、卷二两部分,卷一对应必修模块,卷二对应选修模块。总分为150分,卷一必修内容(含写作)分值为100分,卷二选修分值为50分。必修部分设三大板块:积累运用,阅读鉴赏,写作表达。各部分赋分比重为:15分、35分和50分。选修部分按系列超量设题,学生限量选答。每个系列具体设题数量为:“小说与戏剧”和“诗歌与散文”各3道大题;“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运用”和“文化论著研读”各2道大题。考生从12道大题中任意选答5道题即可。每道大题设10分,每一大题内只设2-3道小题。题型主要为简答题、论述分析题、写作题。
2006年4月的山东征求意见稿也“采取长卷命题方式,超量给题,限量选做”,考生从“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和“语言文字应用”四个题组中任选两组作答,共24分。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是学习内容的可选择性,即有大量语文选修课程可供师生自由选择。但“超量设题,限量答题”的设计思路面临诸多现实障碍。先不说在中学实际教学中选修课程是否真正得以开设,就是从“超量设题”本身而言也存在不少技术瓶颈。“超量设题”是对应相应教材内容设题;还是不涉及具体篇目,以能力立意命题;还是前述两者兼而有之?若与教材挂钩,一省之内多教材共存的矛盾无法解决(教材的多样与可供自由选择本身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若与教材脱钩,那么选考与必考部分的试题(如语言文字运用、诗歌等)如何分工侧重?第三,命题时间有限,命题人手有限,命题经验有限,超量题组确保难度等同的要求如何实现?第四,考生阅读超量试题的基本时间如何保障?其他如试卷的版面过多、印刷成本的增加等也存在问题。

三、“过渡平稳,适量选考”成4省区卷型的规定设计

在紧密结合中学教学实际的探索中,各方在新高考试卷与原有试卷的关系等问题也渐渐取得较为一致的认识。新课程语文改革是在继承优秀语文教学传统的基础上的改革,不是另起炉灶;而考试改革也是在继承过去科学的考试内容和合理的考试形式的基础上的改革,不能割断历史。基于这种现实的存在和考虑,语文考试改革的步伐要稳,不宜过快。从设题形式、试题难度以及题量等方面来看要与往年保持相对的稳定。难度稳定或适中是新课改试验区关心的首要问题。作为先行者,4省区也坚持认为必须确保新课改的理念在语文新高考中有适度体现。
在各方的热切盼望中,2006年7月,教育部考试中心正式公布《2007年高考新课程标准语文考试大纲》,相较2006年,其最大不同,是增设了选考内容。但是,该考纲推翻了海南、山东等省与选修教材一一对应的选考方式,将四个选修系列的文本阅读整合成了两大类别:文学类文本(指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阅读和实用类文本(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阅读。这两种文本阅读设置等量、等分值试题供考生选考。而诗歌鉴赏与评价、语言文字运用等选修内容纳入到了必考内容当中。考纲也首次提出了对“探究”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在阅读文学类文本的时,能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在阅读实用类文本时,能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新考纲在局部考点也有调整,如将2006年的“考查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调整为“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删去了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常识等要求。
在自主命题的摸索与磨合的历练中,广东、山东与自始至终受到教育部考试中心具体指导的宁夏、海南身当重任,率先酝酿、探索和建构新课程语文高考试卷卷型。其间,4省区在考试中心的有力指导下,积极尝试,广泛调研,吸纳民意,开拓思路,实践证明取得了差可告慰的成果。这样的成果基本打消了实验省区高三师生先前的顾虑;也为陆续进入新课程高考语文的后续省份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经验。
经过广泛征求意见与多方调查研究,在充分尊重四省区考试主管部门诉求的基础上,吸取了基础教育界特别是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合理建议后,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新考纲确立了对新课程语文高考的国家意志:过渡平稳,适量选考。这一国家意志在后续省份的改革中得到广泛遵从。
2006年年底至2007年年初,4省区分别公布经教育部考试中心审定的“考试说明”。海南否定了征求意见一至五稿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回归考纲设定的框架:山东“考试说明”也仿照考纲,设定了“选考”板块;广东也实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形式,只是分值设为15分;因为宁夏和海南由考试中心负责命题,所以,先期各自推出的征求意见稿对试卷结构的不同设想在正式说明中完全趋同,这也为宁海同卷奠定了基础。

四、2007年6月7日广东、山东和宁海三卷平稳落地

另起炉灶、面目一新的试卷结构设想因条件不成熟而遭否决;实行微调和软着陆的试卷改革方针得到确定。2006年年底至2007年年初,借考试说明公布之机,四省区不遗余力加强宣传,通过权威渠道及时发布信息,进一步稳定各方情绪。例如,山东省招生委员会、山东省教育厅独家授权《山东卷考试说明》课题组专家解读《考试说明》,就“命题既要保证平稳过渡,又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的联系与区别在试题中如何体现”、“怎样理解探究”以及“各地市使用的教材不一样,名句名篇这6分怎么考”等问题答疑解惑。2007年1月下旬,海南和宁夏分别进行了全省区统一的语文调研测试,以便为考试中心命制试题搜集准确有效的第一手信息和数据。这份调研测试卷严格按照颁布的“考试说明”命题,题型、题量、布局、结构等都中规中矩,与最后的宁海卷完全吻合。这次测试,不仅是一次命题试水,其更重要的意义是安抚惴惴不安的高三师生,让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
2007年6月7日,新课程高考语文的三份试卷正式面世。4省区在新课程语文高考试卷结构设计上的探索成果终于展现在世人面前。四省三卷,同中有异,异中见新,皆有可圈可点者。在这一次语文卷型改革中,教育部考试中心凭借着自己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依然保持着老大哥与引领者的地位,其命制的宁海卷应当代表了国家层面对新课程语文高考试卷结构设计的理想。全卷结构简化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分必考题和选考题。必考题分现代文和古代诗文阅读;选考题则由文学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构成(选考是新课程高考试卷的最大特色)。第Ⅱ卷分语言文字运用题和写作题(原卷首的语知题缩减后移至卷尾与语言表达题合并(这是新课程高考试卷在编排上的明显变化)。
五、陆续跟进省市卷也有创新之处,但卷型整体更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618jyw.com
趋保守
2007年4省区的新课程语文高考绝不是孤立的事件,4省区在试卷结构设计上探索与创新的成果对后续进入新课程高考的省份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其趋于保守的设计思想也得到继承和发挥。
2008年的江苏卷在试卷布局上更接近临省山东的卷型,与2007年卷过渡平稳。其文学类文本阅读必考,论述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实行选考,这是其有别于四省区卷之处。江苏文科实行30分钟40分的加试,使得文科语文总分高达200分,则是其有别于全国任何试卷之处。在新课程试卷结构设计上,江苏每年都有调整。从2010年起将选考调整为考查论述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阅读轮考;单项选择题由2008年的10道锐减到2011年的5道:实用类文本阅读连续轮空和主观题容量的增大可能是江苏近年高考语文均分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2009年的浙江卷也实行“软着陆”。它部分吸纳了当年四省区“衔接选修教材”设置题组的思想,实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与“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两个10分模块由考生选考其一的做法,在继承中有创新。当然,这一结构的改革在命题中必须解决好“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与必考部分的“古代诗文阅读”板块考查内容与角度的关系问题,否则难免有考点重复之虞。2009年推出的辽宁卷完全依照2007年宁海卷的布局和结构,这是所有独立命题省份中试卷面貌变化最巨者。而福建卷在现代文阅读选考分值上学习广东,取了较为适中的15分,加上原有文学名著阅读中5分选做题继续保留,使得全卷的选做分值仅次于国标卷。另外,福建卷继续保留独有的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板块,是全国唯一将中外名著课外阅读和文化经典《论语选读》和《孟子选读》纳入考查范围的一份试卷。 2010年单独命题的湖南大体参照了2008年的江苏卷。现代文阅读设论述类与实用类板块和文学类板块两部分,前者12分,选择题6分,简答题6分;后者22分,共4道简答题。专设选做题6分,在文学类语段理解与实用类新闻短评两题中选做一题,字限100左右。2011年分值增加至9分,字数增加至200字左右,文学类理解改为古代名句分析理解。2012年起分值提高至12分,分设两小题,各为6分,内容则在文学类文字鉴赏理解、新闻短评和中国古代文化分析间轮换。这一题型是湖南卷有别于全国其他各卷之处。
值得关注的是,2009年起的天津和安徽卷、2010年起的北京卷、2011年起的江西卷和2012年起的湖北卷都没有设定选考板块。如果硬要说有选考内容的话,那么,就是名句名篇部分天津卷6句选5句、安徽卷甲乙任选一题、北京和江西卷5句限4句的课改前形式依然保留下来了,而湖北卷则由之前的3分填空改为现在的8句选5句。
2013年的四川和重庆卷,从总体看也只有局部微调。四川卷的调整主要在古诗文部分。文言文取消了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这道选择题(这是所有新课程卷仅见的改变),而仿照上海卷命制了一道5分的对传主的分析概括简答题;另新增一道4分的文言语段断句题。名句名篇则从原先的两题任选一题改成8句限选5句。另一调整是现代文大阅读改采全国新课程卷形式,1题多选3题简答。重庆卷的变化体现在“减负”上,一是将原来4题16分(在各卷中分值最高)的语言表达与运用板块收缩至3题12分;一是取消了源于:论文提纲范文www.618jyw.com
文学常识的2分填空。重庆卷是全国所有各卷中唯一没有任何选做内容的一份试卷。

六、30个省市区形成两大命题方阵,15份省市卷可划分两类卷型

截至2013年,除了港澳台地区和广西(2013年的全国大纲卷是专门为近30万的广西考生打造的,2015年广西将最后进入新课程高考,自制还是择用,目前不详)外,全国30个省市区已全部进行了语文新课程高考。历经十年,新课程高考语文卷命制终于形成了两大方阵。
一是考试中心国标卷命制方阵。
随着新课程高考省区的逐年采用,至2013年,2007年创设的宁海卷变身成目前的国标卷I,受用省区11个,受用考生近300万。2013年青海、甘肃、西藏和贵州4省区则使用考试中心命制的国标卷II,考生近60万。从2007首创的宁海卷到2013年的两份国标卷,卷型始终如一,具体如下:全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这近似1998年启用、分设阅读和写作两部分的上海卷型。卷Ⅰ分设甲必考题(内含现代文阅读和古代诗文阅读两部分)和乙选考题(提供25分的文学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供选做);卷Ⅱ有20分的语言文字运用和60分的写作。
从模拟国家卷到逐渐自创新体,15省市独立命题方阵卓然成形。其卷型面貌各异,神态有别,大致则可分成两类:取同或近似考试中心的课标卷,基本保持全国大纲卷架构。
于2006年起全面推行“二期课改”的上海,试卷自1998年起就以“阅读”与“写作”两部分结构,可视作国标卷的先声。辽宁卷完全采用国标卷型,福建卷虽未明示,但是按国标卷来编排试卷的。原先就有的文学名著阅读5分题和15分的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构成了它的选做板块。全国独此一家。安徽卷大结构同国标卷,但内部有别且现代文阅读无选做。
2007年与宁海卷同时面世的广东卷和山东卷基本采用大纲卷结构。广东卷第四大题为文学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选做3小题共l5分,语言表达2小题置于作文题前;山东则在作文题前设18分的文学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选做题。两卷的变化部分同课标卷。浙江卷与大纲卷同构,但在作文题后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两个模块,供选做,这10分考查高中选修课程(全国另一份有对应选修课程内容的是福建卷,设置了6分的文化经典《论语》和《孟子》的阅读)。湖南卷形同大纲卷,但设12分并非现代文阅读的选做题。
基本采用大纲卷结构组卷,无选做板块的有天津、安徽、北京、江西、湖北、四川6份试卷,它们至多把名句名篇默写的选做形式加以了保留。江苏、重庆两卷则无任何意义上的选做题(2008年开始独立命题的江苏,从2010年起取消选做板块的。文科生加试30分钟分值40的附加卷的方式全国独此一家)。江西卷把原先的2题9分的语言表达题改成15分的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小作文,恢复了多年前流行的大小作文格式,虽非创新,尚值一提。

七、关于新课程卷卷型设计日趋守旧的思考

始于2004年的4省区高中新课程探路和10省市获准高考自主命题,至今已经整整十年;距2007年宁海、广东和山东新课程高考语文试卷的面世也已过去了七年。十年之路走得怎样?七年之痒有否呈现?站在2013年的台阶之上,我们有理由也应当放平心气,登高凝思。
十年前的海南、广东、山东如同三个理想满满的大男孩,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想尝试。他们仰望着新课程的璀璨星空,日思夜梦都在描画着语文教学和语文高考的新蓝图。如果当初真以他们以“超量设题,限量答题”为亮点的设计图纸来构建教学和高考的大厦,那么,新课程改革的美好图景或许可以逐渐呈现,慢慢成为现实:选课跑班,师生将充分享受自由选择课程的快乐;研讨、探究、自主性学习、研究性活动取代单一的机械接受式的学习模式;综合素质评价将取代高考时的分分计较,高校不仅仅看你高考的分数,他们还会关注你成长袋内的各种记录……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改革与稳定的选择中,稳定压倒了一切。设计方案在一次次的征求意见中被修改,其亮点被抹去,对应选修课程模块设置几十分选考的卷型设计思路被彻底否决。地方行政领导、高中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心就此放下。其后果火速显现:正在开设的选修课立刻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课程全面终止。选修课该开还没开或者开不出的学校似乎是最大胜出者,因为他们没有“浪费”时间和精力。虽然新课程改革的文件、方案、教材还放在那里,可如果不是为应付检查,现实中,跑班选课、研究性学习、综合素质评价等等就只是一个个历史名词了。 新课程选择性和开放性的理念之光,在课程专家那里是如此耀眼,然而在高考中却越发幽微。在“一个考纲,分省说明”的大背景下,先后于2009、2010、2011、2012和2013年进入新课程高考的天津和安徽、北京、江西、湖北、四川和重庆出于各自对新课程改革前景的理解和对本省市摘自:毕业论文摘要范文www.618jyw.com
课改具体情况的考量,在设计新高考卷型时甚至都没有接纳“选考”。江苏在实行了两年后于2010年又取消了选考。如此种种,不能不归因于当年在高考卷型设计上的保守。实事求是地说,新课程高考卷型设计的这种逐年退步,其实是基于教育主管部门和命题者等各方对所在地区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现状的清晰而又准确的判断,基于他们对自主命题能力和水平的冷静而客观的分析。试问:全国新课程考纲2006年出台后,还有多少学校真正开展了选修课程的学习?还有多少学校或学生拥有自主选择选修教材的权利?又还有多少省市具备了命制与选修教材对应的高考选做题组的能力和精力?
是新课程改革倡导者和设计者的理念过于先进,远离国情,理想之树没有植根的良田沃土;还是中语界传统守旧力量过于强大、广大高中师生抵触情绪强烈、政府行政部门维护稳定局面的思考压倒了改革;还是新理念未入人心、新教材难如人意、选修课无法开设、综合评价征信缺失;还是命题人手和时间受限、命题实践和经验有限、命题能力和技术不够成熟?这大概不是一道非A即B的单项选择题。上述诸点互为因果,相互制约,合同着力。坦率地说,新课程语文高考卷型改革渐趋保守是各种力量博弈和妥协的结果。
回顾新课程推进和语文分省命题的十年之路,检点2007年以来逐步面世的全国17份新课标语文试卷,考察当今的中学语文教学乃至全国学校教育现状,我们应该冷静反思:分省命题的上述初衷实现了吗?
现实残酷得让我们失望。广受期待的新课程卷型创制大多没有落脚到最后的高考试卷之上,语文高考没有将丰富多彩的选修国家课程、更别说地方编程纳入范围,新课标高考卷放弃了对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的指挥棒功能。分省命题适应新课程改革、彰显地方特色的目标其实从未真正落实。有些命题者每年东奔西跑受邀参加各种有偿的研讨会;不少学校和老师常常把宝压在谁将参加命制上;命题人员入围之后,关于他们的各种信息就会有鼻子有眼流行在网络上:泄题漏题之险如达克摩斯之剑始终高悬在我们头顶。管理风险不仅无法规避,反而越来越大。鉴于新课程推进的现状,继续分省命题已经失去了目标和意义的支撑。
国家考试中心不是借靠权势,而是凭借实力,始终雄踞高考命题技术、能力和质量的制高点,考试中心虽然下放了命题权,但他们在试卷命制上不断探索与创新,继续代表了高考语文命题的国家水平。其命制的语文国标卷I2013年被11省区近300万考生采用,是名副其实的“国家一卷”。2006年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分省命题工作暂行管理办法》规定,分省命题是由教育部“授权”的;那么,考试中心顺应潮流,适时“收回”命题权也完全合法。
综上所述,笔者主张逐渐由考试中心统一命题,恢复全国统一高考;在此过程中,改进卷型,发挥高考语文卷对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 [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