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学教育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13 点赞:3543 浏览:1083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2001年6月,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实施下正式启动。新课程标准对文学教育地位和特点的阐释、新课程实验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比例大幅提高,重视和发展文学教育,这些都标志着新世纪的语文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高中生阶段正是情感发展和心智养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对其进行文学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文学教育成为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必然而有价值的选择。高中语文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研究中的重要论题,是属于学校课程形态的文学教育,是在高中阶段,借助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对学生实施的一种以文学欣赏为中心、以情感培养为目的,融审美教育、文化教育和语言教育于一体的教育方式。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历史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在梳理语文文学教育历史、探究高中语文文学教育价值的基础上,把高中文学教育得以落实的关键定位在教材,并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高中《语文》必修一至五册的教科书(以下简称苏教版)中的文学因素为研究平台,探讨其中的文学构成要素,联系具体的案例,从动态的视角探讨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教材对文学教育的开发和利用。本论文沿着文学教育近代独立、现展,到“汉语”、“文学”分科短暂的春天继而长期低迷乃至消失的几十年,再到复苏的21世纪初这样的百年荆棘坎坷的历史轨迹,分近代、现代、当代这三个大的时期对我国文学教育流变史进行纵向梳理,回顾了文学教育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及其对语文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同时深刻熟悉到母语教育责无旁贷地担负着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孕育人文情怀、获得文化认同的神圣使命,而作为一个民族最基本的“图腾文化”,语文教材蕴含的意义和传承的作用超越了其它任何教材。语文教材是学生接触语言,熟悉母语最直接、最重要的媒介,是语文教育承载母语文化使命、实施文学教育所依据的基本蓝本和核心载体。文章指出文学教育要以生命、情感、民族这三个维度探讨其文学教育的价值,并以这三个维度对苏教版教材进行翔实的文天职析,呈现出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至真至美至诚的亲情、爱情和友情以及感悟磨炼和欣赏生命等文学价值维度,以从中获取文学教育的有价值的材料。最后从动态的视角,创设对话型、体验型和探究性课堂来探讨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教材对文学教育的开发和利用。总之,以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文学因素为研究平台,研究高中文学教育的相关问题,不仅有助于广大教育者在使用语文教材时,为学生提供一种生命、情感和精神价值观,也有利于为文学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挥空间和平台,能更好地实现文学教育目标、发挥文学教育功能,能真正落实好文学教育。【关键词】:高中语文文学教育苏教版语文教材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4-6英文摘要6-10绪论10-14一、研究缘起10-11二、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11-12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12-14第一章文学教育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价值14-22一、对文学、文学教育、高中语文文学教育的界定14-15二、文学教育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价值15-22(一)文学教育维度一:文学教育的民族之魂16-17(二)文学教育维度二:文学教育的情感之弦17-19(三)文学教育维度三:文学教育的生命之本19-22第二章文学教育的历史发展简述22-30一、文学教育的近代独立(1904—1919)22-23(一)清末重读经和实用的文学教育(1902—1910)22-23(二)民初新学制与文学教育的初步发展(1911—1919)23二、文学教育的现代钩沉(1919—1949)23-25(一)五四新文化运动背景下的文学教育(1919—1936)23-24(二)战争背景下的文学教育(1937—1949)24-25三、文学教育确当|教学论文范文|展(1949—至今)25-30(一)文学教育繁荣且短暂“春天”(1949—1958)25-27(二)文学教育的长期低迷(1958—1996)27-28(三)文学教育的“全面复兴”(1997—至今)28-30第三章文学教育的核心载体——语文教材30-33一、文学教育实现的途径30-31(一)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和人格品质30(二)客观全面的评价体系30-31(三)课外文学活动和校园文化氛围31(四)语文教学课堂31二、语文教材作为核心载体的作用和意义31-33第四章文学教育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开发和利用33-54一、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基本结构33-35二、文学教育的价值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呈现35-45(一)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民族因素35-391.民族文化、乡土情结:激发民族自豪感35-362.民族精神:修养民族秉性36-39(二)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39-421.真挚的亲情40-412.至美的爱情413.至诚的友情41-42(三)语文教材中蕴含的生命因素42-451.感悟生命、珍爱生命42-432.磨炼生命、直面人生43-443.欣赏生命、善待生命44-45三、教学过程中对文学教育的开发利用45-54(一)创设对话型课堂,研习文本46-51(二)创设“体验型”课堂,激发情感51-52(三)创设探究型课堂,让感悟走向深刻52-54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能力522.学生是主体,教师要适时介入引导52-533.把握教材文本的客体地位,发掘文本的意蕴53-54结语54-57注释57-59参考文献59-62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62-63后记63-6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