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应用题浅析小学数学运用题教学工作

更新时间:2024-01-15 点赞:22041 浏览:9746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应用题反映了多种多样的实际问题。小学应用题中的相遇问题就是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一个行程问题,它在整个行程问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由以前的简单的一个物体的运动的行程问题变成了两个物体的运动的行程问题,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在解答相遇问题时,需要弄清两个物体是如何运动的,他们的方向,出发的时间等。
【关键词】小学数学 相遇问题 教学
应用题教学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应用题反映了多种多样的实际问题,需要学生根据题意和数量关系选择适当的运算方法,正确的进行计算,最后求的应用题的解答。通过应用题的解答,是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之间建立了联系,不仅是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加巩固,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应用题中的相遇问题就是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一个行程问题,它在整个行程问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由以前的简单的一个物体的运动的行程问题变成了两个物体的运动的行程问题,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在解答相遇问题时不像解答以往的简单的行程问题那样,根据时间、速度、路程三者之间的两个已知条件就能直接求出最后的问题,而需要弄清两个物体时如何运动的,他们的方向、出发的时间等。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相遇问题的教学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1.创设应用情境,营造积极参与氛围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里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创设良好的数学情境,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对问题深入地了解。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之前可以先提问:"同学们每天早晨背着书包来上学,马路上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学生很快会说出"车多、人多"教师进一步问:"你们注意观察马路上的车辆在行驶的方向上有哪些情况?"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相对、相反、同向),这样就为课堂创设了一个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使学生能主动地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中学习。

2.弄清题意,理清思路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解应用题时,先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联系,确定数量关系。审题时,可以让学生用笔划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对于数量关系较复杂的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数量关系画出线段图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表示出来。相遇问题是学生初步掌握了速度、时间、路程三者关系之后进行的教学。教学时要让学生多读题目,弄清两个物体运行的方向,出发的时间,出发的地点及最后要求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及数量关系找出相遇问题的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算式。在教学中,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是学生灵活解题的关键。

3.优选教法,注重学法

学生学习知识不仅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的过程,好的教法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课堂上要为学生创设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悟、悟中创。教师则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及促进者。除此之外,还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选择学习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知识,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其实。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获取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可以两个学生到讲坛上利用相遇卡从黑板的两端进行演示,一位同学每次行10厘米,另一位同学每次行进15厘米,每行进一次把数据填入表中,观察表中的数据,研究发现了什么,通过这一活动的实践,使学生在"做"中感受到两个物体同时从两地想向而行的运动规律,随着两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直到为零,即相遇了。这样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相遇问题是怎么回事。源于:免费论文www.618jyw.com
这时,教师在进一步引导,相遇时,由于是同时出发的,所以两者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各自所行路程之和等于总路程,用式子表示为"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总路程"。当然速度有快有慢,所以相遇时,各自所行的路程有长有短,但由于是同时出发的,相遇时所用时间一样,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于是得出"速度和×时间=总路程"这样学生在活动中就把直接经验内化为知识能力,更好地理解相遇问题的解题规律。教师在教学相遇问题时,还可以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来帮助理解题意和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
在教学相遇问题时,还应注意一些特殊的相遇问题,如;我在教学相遇问题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学校操场跑道全长300米,甲乙两名同学在操场上跑步,他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而行,甲每分钟跑80米,乙每分钟跑60米,几分钟后他们第一次相遇?"我先让学生读懂题目,再让两名学生绕着教室跑道跑,一名跑快点,一名跑慢点,其余同学帮这两名同学记跑的圈数。当这两名同学第一次相遇时,快的跑了三圈半,慢的跑了两圈半。通过学生的演练,学生知道了这种相遇问题是特殊的相遇问题,当他们第一次相遇时快的比慢的多跑了一圈,即"快的路程-慢的路程=一圈的总路程"。如果设经过x分钟他们第一次相遇。
列式为:80x-60x=300
20x=300
x=15
答:经过15分钟他们第一次相遇。
总之,在教学相遇问题时,要让学生弄清什么是相遇问题,弄清两个物体出发的时间、出发的地点、出发的方向,弄清相遇问题和以前一个物体运动的行程问题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加深对相遇问题的理解。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答相遇问题的能力,教学时,一方面要选择有代表性的例题,另一方面要合理安排练习,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制定,2001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