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成因生物学困生成因及转化对策

更新时间:2024-04-20 点赞:6150 浏览:2056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生物学困生,要分析其形成原因,才能做好转化工作。
关键词:生物学科;素质教育;学困生;转化策略
1009-010X(2013)09-0076-02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也是素质教育的归宿。现代教育要求每个教师都应树立和实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思想。实施生物学素质教育,必须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因材施教,特别要关注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学困生。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学困生指的是智力正常,学习有困难,没有达到《生物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生。笔者曾对全校学生进行调查,发现生物学学困生达30%左右,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学生自身、教师教学、社会环境、教材内容、家庭因素等。

(一)学生自身原因

主要表现为求知欲低,缺乏学习生物的兴趣,学习情绪消极,自制能力差;对小学《科学》知识掌握不牢,升入初中以后,没及时补习,导致新旧知识脱节,造成学习困难。学困生学习生物的方法往往是死记硬背,听课不认真,没有真正理解课堂内容,知识摄入相对较少,阻碍了认知水平的发展。
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往往不好,他们上课喜欢做小动作,做作业时敷衍了事,应付老师的检查,也有的学困生晚上看电视或上网,睡得很晚,导致第二天上课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很少举手发言,若遇老师提问,往往不知所措,答非所问。
由于知识缺陷的积累,学困生学到的知识处于零散的无序状态,无法形成知识网络,尤其遇到较为复杂、需要运用综合知识解决的问题时,更是束手无策。

(二)教师教学的原因

有些教师由于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偏低,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进而产生厌学、弃学心理,从而沦为学困生。
再者教师讲授新课时不太注意前后照应,学生学习知识时,缺乏丰富的感性材料作依托,对抽象知识理解不透,给新知识的学习造成困难。有的教师教学要求过高,例如讲授“等位基因”时,把与血型遗传有关的复等位基因知识一并扯进去,学生听不懂,影响了对“等位基因”的理解。
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不足,不能平等对待学生,偏爱优等生,导致差生产生自卑心理,失去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有的教师重知识灌输,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上讲实验,黑板上画实验,课后背实验,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学生的知识缺陷未能及时弥补,导致“旧账未清又欠新账”,这也是形成学困生的重要原因。

(三)教材及社会因素的原因

初中生物学教材的编写方式、知识内容和体系与小学科学教材有较大的差异。由于学困生基础差,前后知识不衔接,对新知识的学习有畏难心态,形成知难而退的心理定势。
近年来,社会上就业难的问题再次使“升学”加温,高考竞争的压力已波及初中,学生中形成了为“应试、高分、重点班”而学的心理倾向。由于我市中考科目中取消了生物学科,家长、学生都不重视这一学科,学生不愿多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遇到困难只好回避。
据调查,我国的学生对于上网、打游戏很容易上瘾,他会把任何事情抛在脑后,包括亲情、学业。这样的例子处处都有。

(四)家庭因素

许多学困生的家长往往为生计整天忙于奔波,无暇顾及教育子女,平时较少关心子女的学习,只是到学期结束或看到子女考试成绩下降了,才进行管教,但为时已晚。再者,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分关心、溺爱,而对老师的教育不予配合,从而使孩子养成任性、贪玩、专横、说谎、狡辩等坏习惯,导致孩子学习不勤奋,怕困难,甚至我行我素,拒不接受家长、老师的教育。

二、学困生的转化

(一)重视学困生自信心的培养

 摘自:毕业论文文献格式www.618jyw.com
 大多数学困生表现冷漠、孤寂,对学习失去自信心,对抗教师的消极行为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是他们存在心理障碍。其心理障碍的表现虽然多种多样,但以习得性失助为共同点。消除习得性失助的关键是不断地用成功体验替代失败体验,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自信心无论对于孩子的学习还是一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只有自信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才能保持不断的创造力和健康的心态。学生年龄尚小,往往看不到自己的潜能,常常表现为缺乏自信。教师要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创造条件,让每个孩子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技巧,最大限度地培养和发展孩子的自信心。切忌将学困生与优秀生相比,努力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让学生自己跟自己比,比较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使每个孩子在班里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认为自己是最棒的。

(二)相信“我们的孩子都能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谆谆告诫广大教师:“我们的孩子都能学习”。他认为学习能力差者和学习能力强者都可以掌握同样难度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只是掌握这一内容的过程中,学习能力差者所需要的时间比学习能力强者略长,或者所需的外部帮助多些”。要相信晚开的玫瑰花和早开的玫瑰花一样漂亮。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一个孩子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多的关心学困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战胜自我。要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鉴于学困生长期以来心理处于被压抑状态,教师需要不断地向他们传递“你有能力学习”,“你能取得进步”等激励性的信息;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在期待中看到希望,在期望中取得进步。

(三)持之以恒,耐心帮助学困生

由于学困生个性特点和形成原因的复杂性,导致转化过程也具有复杂性。往往教师付出了许多辛勤努力,可能收效甚微,即使收到一些效果,但不多时日又旧病复发。于是教师往往会失去信心,甚至放弃。作为教师不能要求所有学生都按照一个模式发展,不能有急躁情绪,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要满怀爱心,做到“抓反复,反复抓”,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以心教心,以心育心,直到学困生的思想、学业进入稳步发展的轨道。要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教育很难一劳永逸,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过程。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对这项十分艰巨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学困生始终保持不断前进的动力和信心,以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