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探究网络对高中“学困生”负面影响及应策略略探究

更新时间:2024-04-05 点赞:30531 浏览:13540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针对高中“学困生”遇到的不同问题,利用好网络资源,扭转“学困生”的不良现象,从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学困生”;网络危害与影响;找出策略;情感沟通;心理干预
1003-2851(2013)-09-0235-01
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计算机互联网络为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快捷。却又出现许多学生上网痴迷,接受不良信息,导致一系列问题发生。特别是中学生,由于辨别是非的能力不高,很容易受其中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由于长期沉溺上网,往往造成个人角色的混乱、道德感的弱化、人格的异化、学习的挫折及健康的损害,最终引发的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所谓“学困生”是指在一个班级中由于教师的偏见或由于家庭及学生自身等原因造成的、被其他学生所轻视的学生个体或群体。他们表现为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学习方法欠妥、学习被动、学习习惯较差,他们上课无精打采,厌倦作业,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是什么原因造成“学困生”的产生呢?
(一)学生方面原因。一是基础差或接受能力差。二是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三是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 四是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五是自觉性和自制力差。六是习惯差。
(二)教师方面原因。一是教师疏于感情投入,忽视“学困生”感情需要,使“学困生”个人情感方面出现障碍。二是强大的学习压力让“学困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感觉学习枯燥无味,学习无目的,不主动。三是把对老师的好恶迁移到学科学习上,一上该源于:论文写作www.618jyw.com
老师的课就从心理上抵触,讨厌学习,导致严重偏科。
四是有些教师遇到“学困生”出现问题时不善于正面引导,而是采用讽刺挖苦等方式处理。
(三)大量的网络信息为上网“学困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的同时,良莠不齐的网络也是、暴力等文化垃圾生存和传播的土壤。据调查显示,上网的中学生中,有近八成的访问过网站,这是造成他们犯罪的直接因素。

二、帮助“学困生”减少网络负面影响的对策

(一)建立我校高中“学困生”研究的组织机构、研究制度和研究方案。

1.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研室主任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

2.为便于操作管理,网络对高中“学困生”负面影响及应对策略,利用学校现有的行政机构:教务处、政教处、教研室、校团委、总务处、校办等机构,作为研究管理机构。教务处的主要职责是:学法指导,教师培训等工作;政教处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学生活动,学困生的不良行为矫正和学困生的生活指导等工作;教研室的主要职责是:研究资料,“学困生”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写作和理论研究等工作;总务处的主要职责是:装备;校办的主要职责是:宣传等等。
3.搭建机构后,制定各个工作岗位的工作职责。每月召开研讨会一次,成员写读书笔记一篇,在会上轮流交流学习心得,每期阅读专著一本;定期每月研究一次,不定期的根据研究的需要随时召开;调查研究制度:如何制定或选用量表,如何实施测评等作出具体要求;教师培训制度:规定培训原则、对象、内容、方式、时间等等;学困生实践活动的实施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的。
(二)建立“学困生”的日常管理系统,制订一系列的“学困生”管理制度和教师转化“学困生”的管理制度,并促使学校实施一些转化“学困生”的激励机制。

(三)对教师转化“学困生”的能力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

1.每年举办一次“青优课竞赛”,把“学困生”是否掌握教学内容作为课堂评价的重要依据。
2.定期的学习:“每周三会”:周三教研会、班主任例会、中心组会,“每期三会”:教导分析会、年级组组长会、教研组长会。
3.外出交流:省市区举办的相关研讨会、论坛,有机会就派人参加,并尽可能提高参与程度。
4.教研活动:我们的研究不是纯理论研究,要与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校内进行同课异构赛课活动。
5.查询资料:要求教师通过图书室、阅览室或网上查询,收集有关的研究资料,进行学习研究。

(四)开展系列的转化“学困生”的教育实践活动

1.引入“洋思经验”,建立我校特色的教学主要模式,并加以推广。

2.实行建立师生互助发展合同制,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激励机制,注重效果落实。

3.重视起点教育,特别是进校的第一天、第一节课、第一次班会……,注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4.开展“一帮一结对子”互助活动。

5.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6.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

7.采取行为约束策略,矫正“学困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并非朝夕之功。针对以上的方法和措施,结合我校高中“学困生”教学实际,更好地有效发挥我校的教育、教学功能,整合学校教育科研的成果,协调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教育观念以形成教育合力,采取了切实有效的转化策略,来调动起“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位学困生都能有所进步与发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