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日制全日制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方式研究

更新时间:2024-03-16 点赞:32781 浏览:14756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近年来都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然而就毕业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能力培养效果来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和创新。在总结前两年全日制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从课程体系与探究式教学方法设计、导师队伍的培养与评聘、专业实践基地建设与抓好专业实践的全过程管理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保证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研究生教育
作者简介:唐欣(1975-),男,湖南邵阳人,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学位论文www.618jyw.com
授。(湖南 长沙 410076)
1007-0079(2013)25-0033-01

一、问题的提出

2009年开始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是我国硕士培养的一种新模式,培养目标是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能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是随着现代科技与社会的快速发展,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发展,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生源以应届毕业生,学生往往不具备现场生产实践经验,专业知识、技能基础薄弱,而且不少学生是跨专业报考。以我院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为例,所录取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本科专业涉及数学、能源动力、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等众多学科领域,学生既未经过系统的电气工程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没有受过电气工程的专业实习和实践培训。因此,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的关键。[3]从培养效果来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针对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不够理想,细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体系未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特性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通常包括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三大环节,但三个环节的内容设置因培养目标的不同而应与学术型研究生有所区别。[4]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建设时间短,很多高校未做好准备而仓促上马,没有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进行论证,出现专业硕士的课程体系简单地沿用学术型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和硕士导师往往采取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的模式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等问题,这样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式不重视应届毕业生无工作经验、无职业背景的特点,也没有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特性,势必造成专业硕士既没有学术硕士的理论素养又没有工程硕士的专业素养。

2.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滞后

教育部决定从2009年开始,除公共管理硕士等管理类专业和少数目前不宜应届本科生就读的专业学位外,均面向应届本科生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争取用5年的时间使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的比例达到1∶1。随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以长沙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科为例,2013年拟招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人数分别为42人和50人,导师人数增加非常有限,且高校的研究生导师大多是学术型的研究人员,缺乏丰富的实践经历和专业实践教学能力。[5]此外,校外导师往往只是挂名,并未实质性参与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

3.专业实践环节未有效实施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职业性+学术性”的高度统一,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发展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而高校现有的校内实验平台、校企联合实践、创新基地多针对大学生的培养,往往只能对已知领域的知识验证和重复进行实验、实习、设计,一定程度上对实验技术、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和独立从事实验工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6]因而很难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创造性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进行培养要求。此外,有些老师由于培养经费问题或者为了避免麻烦甚至减少实践教学环节,这直接违背了全日制专业学位设置的初衷。

二、对策与建议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必须摆脱对学术性研究生教育模式的盲目模仿和依附,凸显自身特色。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路径设计既要考虑到现实可能性又要具有前瞻性,实行渐进性地推进。

1.建立具有职业特性的课程体系和以探究为导向的教学方式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课程教学应突破传统上狭隘的理解,须将实践融入课程教学,两者合为一体。一方面改革传统的“学科”、“专业”单线条知识体系与课程框架内培养人才的方式,采用国内外著名企业或单位的实际工程项目作为案例素材,以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教学为主,重视运用模拟训练、现场研究、案例分析、团队学习等方法,将案例作为一个主要载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行业从业要求与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为导向,以学部、交叉(联合)创新中心等为培养主体,跨学院、学科、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构建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技术课程模块、专业交叉课程模块等课程体系。同时增加一些与本行业职业任职资格考试相关课程。以电气工程为例,可增设一些与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相关课程,逐步达到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行业执业资格的对接。另一方面,将“教学”变为“导学”,“学习”变为“探究”,导师与研究生之间更加互动,突出以实践为导向的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和环境评价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团队协作和交流沟通能力等,构建探究性教学方式。

2.建立健全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培养与评聘制度

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条件才能培养一流的人才。一方面,通过培训,让校内导师去科研、管理、生产第一线参观学习,或进入企业博士后工作,了解实际工作方法和管理经验,有意识、有目标地培养一批专相结合、校内教授与校外企业专家相结合、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师资队伍,充实导师队伍;另一方面,以行业为单位,组织行业协会组织代表、行业知名企业专家代表以及校内专家等成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共同研讨、论证、制订培养方案;以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和环境评价为对象,推进实验、案例与模拟体验式教学,企业专家以专题讲座、行业报告等多种形式参与教学过程。制订相应措施,解决企业导师的后顾之忧。同时,研究参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企业导师相应的工资待遇及荣誉称号的方案。

3.建立多维实践平台和专业实践的全过程管理制度

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成功转型的关键。一方面,构建生产实习基地、实验室、教师工作室的互动、协作机制,针对职业领域对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人才的培养要求有机整合校内实践环节(实验、课程设计)、校外实践环节(生产实习)和校企产学研三个实践环节,形成由校外生产实习基地、校内实验室和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共同组成的、面向全体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多维实践平台”。另一方面,利用多维实践平台,以实验课程、专业设计、横向课题、校外专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将实践与应用能力培养贯穿个培养过程,并且学校应专门制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手册源于:大学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以便管理和评估研究生专业实践的全过程,并将专业实践的情况作为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重要条件。
三、结束语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一种新型的硕士培养模式,其目标是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然而,从已毕业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情况来看,毕业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不理想,其培养模式的完善还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要建立具有职业特性的课程体系,采用以探究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健全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培养与评聘制度,建立多维实践平台和专业实践的全过程管理制度,强化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我国经济建设输送大量的高级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专业学位整体设计方案: 征求意见稿[Z].2009.
张兴平,孙恒,曹荣,等.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6).
[3]文冠华,姜文忠,陈宏量.抓好专业实践环节确保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8).
[4]包水梅,顾怀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跨越式发展背后的尴尬及其化解[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
[5]施亚玲,向兴华,李若英,等.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2).
[6]邵光华.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3).
(责任编辑:王祝萍)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