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引导学生怎样引导学生回答“我学到了什么”理工

更新时间:2024-04-05 点赞:35417 浏览:15999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2095-3089(2013)32-0-01
实施初中新课改已经是第九个年头。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归属和落脚点,虽然各类教研机构推出的课程改革成果不少,但教学模式不能照抄,只能从实际出发,立足于本校的情况,以学生为主体,努力钻研教材,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创新。课堂上我分三个环节:“要学什么”,“怎样把握”,“学到了什么”。前两个环节主要解决课标规定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后一个环节是课堂反馈。下面以七年级下册《南方经济的发展》一课为例就“要学什么”这一环节谈谈自己的探索。
一、充分利用“你学到了什么”这一环节,充分调动学生进行课堂总结的积极性,保持良好精神面貌完成一节课的学习任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革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即由重教师的教转向重学生的学,由重知识转向重能力。但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对活泼好动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太难熬了,加上学校现代化教学设备不完善,所以若能抓住最后七八分钟的课堂反馈,不失为提高本节课质量的一个必要环节。我的方法是以六人历史学习小组为单位,给两分钟时间组内总结。目的是先做好发言准备,还能使学生从疲倦,慵懒中振作起来,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是通过讨论提高自主,合作交流的能力。十二三岁的孩子争胜心都很强,为了不落后别的小组,他们积极“备战”,无形中必须和组员“团结一致,一致对外”了。对学困生多的那一组,我有意多关爱些,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和自信。慢慢地,孩子们表现得越来越积极,令同学们刮目相看。

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但不能轻视教师的作用

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体。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体任用,“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了广大历史教师的共识。但在一线教学中出现了不和谐的现象,就是有时在气氛热烈、的课堂里却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老师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角色。我认为这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误区。新课程确实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但这种“自主与探究”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智力水平远不成熟,有时会使学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导、点拨和帮助。初中阶段学生们所获得的历史知识是有限的,辨证的思维能力不强,有些观点难免会出现偏差。这个时候的教师就是学生的引路人,把他们从偏执引向正轨。因此,在各小组争当说自己的“收获”时,我会及时“扭转乾坤”。

三、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反馈,突出知识目标

新课改以来,有一些教师为了显示素质教育理念而忽略对具体知识的传授,表现为在课堂上少讲或不讲新知识,或是上课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或是小结时只抓知识的纲,把重点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上。教师这样安排,有一定合理性,但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学生只有在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和具体的历史知识的同时,才能形成历史学习的初步能力,才能真正学会学习,才会产生爱国主义情感、正义感、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生活态度、做人态度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生不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一切活动都难以展开,一切能力也都难以形成,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生成也会成为空泛之谈。而课堂反馈环节实际上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学生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充实和丰富教科书所设计的历史基础知识的框架,使文字知识“活”起来,所以在反馈一开始,我就引导学生往这个方向上来。如发言积极的某同学说“这节课我知道了最早的纸币叫交子。”学生们哄然大笑,很明显是嘲笑他学到的知识太简源于:论文www.618jyw.com
单了。我笑着说“他能记住一个世界之最,不简单啊!同学们给他鼓鼓掌!”掌声过后,如林般手臂举起来了,我快速的示意,学生快速的答,竞争中这节课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目标“一网打尽”,如“我知道了苏州,湖州是天下粮仓”“我知道了景德镇是我国著名的瓷都”“到今天我才知道穿棉布是南宋以后的事”“我知道了南方完全超过北方是在两宋时期”等。

四、掌握基础知识基础上,逐步拔高学生的思考高度,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课标要求历史教学中还必须要求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包括培养学生利用已学历史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认识现在、预见未来,“鉴古知今”、“鉴往知来”的能力。所以在提问学生发言时,我有意按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的顺序,亦即从具体史实入手,去归纳某种结论或道理,以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真正转变。如关于基础知识方面的抢答热火朝天时,我要及时抓住一个契机,向深度迈进。在这一课的学习中一位同学说:“老师,我想宋朝有纸币以后,会不会该有银行了。不知道对不?”我告诉他,银行宋以前就有,它和纸币的出现都说明了商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高度,接着大家谈到了围湖造田,开辟梯田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引导他们认识到人类征服自然的同时也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谈到了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如当今的西部大开发,农民工对城市建设的贡献等。
以上四点是我结合《南方经济的发展》一课谈的关于如何做好课堂反馈的心得体会。当然每节课都会有一些独到的方法,比如及时告诉学生正确的记忆方法,时间记忆方面找诀窍,找相似点,如“581隋建立,589隋统一;1271元建立,1279元统一”,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记成“嘁呜呜(没好日子过了,老百姓都哭了);告诉学生要学习先人高尚的情操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如敬佩文天祥代表中华民族性格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如郑和下西洋示意图,和今天太平洋与印度洋航道作比较,认识郑和船队的伟大性等。总之,课堂是新课改的试验田,是见证我们老师智慧的试金石,是哺育学生成为创新人才的高质土壤。它需要我们一线老师刻苦专研,及时解决现存问题、推进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以上是个人在新课程改革探索中的一些心得。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要我们坚持不懈,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在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都能够找到一条适合本校实际的高效教学之路,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