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香港香港高校研究生导师制特征及启迪

更新时间:2024-02-01 点赞:7031 浏览:2327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对香港高校研究生导师制的特点进行研究,深入分析其在研究生教育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对内地研究生导师制的完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导师制;香港高校;研究生教育
1671-489X(2013)24-0054-02
发轫于19世纪牛津大学的导师制,与学分制、班建制共同构成现代教育体系的三大模式,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导师制最大的特点在于师生联系紧密,导师对学生的思想、业务、生活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并贯穿于日常教育培养的全过程。凭借其独特的培养模式,香港研究生教育历经百余年发展,为全世界输送了大量具有创新性、融通性以及国际化视野的综合人才。本文从研究生导师制的角度,对香港高校研究生导师制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得到促进内地研究生导师制建设的几点启示。
1 导师深度参与招生过程
香港研究生培养分为修课式和研究式两种。修课式硕士学位学制一般为1年,修课式硕士生的学习以教学为主。修课式培养能使学生获得详尽的学科知识,并直接用于实际工作。研究式培养一般为2年以上,常与博士学位连续攻读。研究式硕士以做研究为主,更重理论性。香港高校的修课式和研究式两种培养方式,类似于内地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一个服务于企业高层次人才需求,一个服务于科研机构和高校教师行业。两种培养方法各有特色,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侧重点不同。
与内地的招生方法不同,香港研究生招生不需要统一的入学考试。学生考试的时间比较自由,每天都有学生注册。申请者填写入学申请书,同时提供大学期间成绩单、、学位证和能反映英语水平的证明,并由两名教授推荐,经学院委员会和导师同意后,方可入学。导师深度参与招生过程,可以说伴随学生从申请到被录取的全过程。导师直接对学生负责,而不是学院对学生负责。在内地,学生统一以面试的方式进行复试,导师以团队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统一面试,有的高校甚至是先面试后选导师。内地导师在整个招生过程中参与度不高,话语权不够。但在香港高校,导师直接决定学生是否能被录取,导师认为有必要时,还可以对申请者进行单独面试,以面对面的交流方式,通过谈话、提问等方法判断学生是否适合跟着自己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每位导师招收的学生数量较少,整个招生过程中,研究生导师可以对申请者的学术基础和培养潜质具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享有非常大的话语权。而且,导师特别注重自己的教育声誉和学术声誉,从而以自己的声誉保障研究生招生的质量。
2 注重于对学生的全方位指导
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香港高校的导师每周至少要与研究生进行1次学术交流,有针对性地从专业、学业角度指导研究生学习,担任学生专业、学业、就业上的顾问,侧重于专业指导和学术引导。在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前提下,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注重个别化教育。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的教育教学活动,以自己的言行举止、优良作风、高尚品格等影响教育学生。“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不能没有老师,导师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之道”,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其次,教师的职责才是传授学业、解答疑惑,导师对学生的教育要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与身心的健康发展为最终目标。
以博雅教育为办学特色的岭南大学,学校校长身体力行,在每年的360天中坚持每天与5~6位学生共进早茶,营造师生关系和谐、充满关怀的学习氛围。在香港各高校,平均一个导师只带2名研究生,保证了导师的悉心指导和与学生的有效交流互动,进而保证了研究生培养质量。
在内地高校,导师大多是领导一个学生团队。每位导师所有带的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导师面向一个团队以授课的方式进行指导,学生以团队的模式进行课题项目的研究。这种“囫囵”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学生自身个性和兴趣爱好。内地高校的导师有必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生活到学习,从师生关系到社会交际,从做人到成才。导师更像是学生的亲人长辈,悉心教导学生的各个方面。在做人方面,导师要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艰苦奋斗、谦虚礼貌的高尚品行;在学习上,导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拟定不同的课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并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缺点,甚至将自己的缺点转化成优点。
3 导师自身业务素质较高
导师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发展高度。香港高校教师在世界范围内聘请,由于教师待遇较高,大部分教师从国外聘请或从国外学成回来。许多教师至少有一个学位在国外大学获取,实现教师国际化。因此,研究生导师普遍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宽广的国际化视野,与世界名校交流非常密切。如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共有23位助理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除4名教师是内地或香港博士毕业外,其余19位皆是从国外知名大学获得的博士学位。中文大学有包括诺贝尔奖得奖人、菲尔兹奖得奖人、杜林奖得奖人,以及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在学校任教,而拥有海外学历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约93%。香港高校导师的遴选不仅对申请者的学术地位看得很重,对申请导师的思想品行、专业素养、科研经历也有很严的把关。被聘请的导师大多主持过重大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等项目,且有相当丰富的科研经验。
这些具有不同教育背景的导师,也把各世界名校先进的教育文化引入研究生培养中,按照各自心中最好的导学模式来培养自己的学生,并以突出的学术水准提升了香港的研究生教育水平。此外,香港各高校普遍制定了与国外大学的研究生交换培养计划,注重增加学生到国外交流学习的机会,导师能够根据学生到国外交流的感受和体会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 多元化的导师角色定位
传统研究生教育中,导师和学生之间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即“导”与“学”。导师的作用是教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学习。在课堂上,导师讲得很多,学生发言很少甚至没有,学生做的只是不断地吸收和消化。此外,学生很少能够从其他渠道获得知识,教师是知识、技能、道德等多方面的权威,师生关系单

一、教师的角色也单一。

香港研究生教育中,导师作为文化传承的执行者的基本职能并没有变,但不是直接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传递经验,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实现文化传递。导师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探索。整个学研过程围绕学生展开,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题的研究,和自己的摘自:学年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导师以协作的方式共同完成科研项目。导师从讲授者的单一角色向多元角色转变,如指导者、促进者、研究者和学习者等,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向多重化方向发展。研究生的角色也转变为主动的、建构的、协作的、自觉的和反思的学习者。导师和研究生之间,是一种协作式的和谐互动关系。生活上,导师更像是学生的家长,时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导师是学生很好的倾诉对象,倾听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长辈的身份施以关心和指导。
5 结论
本文通过对香港高校研究生导师制的分析,梳理了特点,为内地研究生导师制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可借鉴之处,有助于找到适合内地研究生导师制发展的方法和途径,丰富研究生导师制的研究内容,为研究生导师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周雁翎,周志刚.学院传统与牛桥导师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6):46-53.
殷广胜.对导师制教学与高精专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1(16):84-8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