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浅析浅析音乐教学如何提高学生听觉能力中国

更新时间:2024-02-05 点赞:30014 浏览:1345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音乐是听觉、时间、情感上的艺术,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培养学生的“音乐耳朵”至关重要,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依赖于听觉,音乐教学过程必须借助听觉才能实现。学生具有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才能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欣赏音乐。音乐教学中注重学生听觉能力的培养,是进行音乐学习的有效保障,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体会音乐的魅力。伴随音响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情感体验,能大大培养学生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与艺术修养,提高音乐审美体验,从而实现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
音乐课堂寓教于乐,通过音乐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音乐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体验,通过每一首乐曲,每一个音符传达到学生心中,好的音乐每一次的聆听都使学生获得不同的感受,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断巩固和加深的。但现今的音乐课堂处在被学生和家长忽视或轻视的地位,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学校对待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够。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因为要面临升学考试,得到了许多学校的集中重视,对音乐教学的重视与投入相对少一些,尤其是对音乐课堂印象的投入偏低,导致学校音乐课上的音响设备和音响效果达不到部分学生家中欣赏音乐的品质。音响效果的低下导致学生无法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听觉教学尤其难以开展。
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感受与理解程度参差不齐,这就增加了音乐教学特别是听觉能力培养的难度。很多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分散,无法自觉安静地倾听音乐。有的学生对音乐缺乏兴趣,家长也自嘲说自己的孩子缺乏音乐细胞,上音乐课是“对牛弹琴”,部分学生不愿意认真配合老师上好音乐课也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
有些音乐教师对学生音乐听觉能力培养的认识不够深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未能创新提高,不能有效、科学地进行音乐教学。
在对以上问题现象的分析基础上我们不难看出,具有良好的听力是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是依靠乐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的对比、变化有规律地组织起来,形成音乐形象,并通过器官来感受的一种艺术。正是由于音乐的这种特点,注定了“多听”是学习音乐的好方法。学习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听觉感受,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操。特别是学会欣赏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丰富和美化学生的精神生活,让学生通过美妙的旋律感受美好的生活,使学生全面发展为一个具有完美品质的人。因此,发展学生的听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让学生有兴趣上好音乐课,就要充分利用音乐学科的特点——听觉艺术。
听觉能力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音乐课提倡让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是学生建立在听觉基础上的表现能力的学习和提高,人们在学唱或学奏一首音乐作品时,听得多的人会比听得少的人较快理解和掌握音乐作品的音高、速度、力度和情绪。音乐欣赏则是必须借助听觉实现的艺术活动,人们在聆听音乐时,有人会感觉到它的奇妙无比,有人觉得难以捉摸,这就和个人的音乐听觉能力高低有关。如果我们具备比较高的音乐听觉能力,就能较为准确地感知、认识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综上可见,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非常重要,听觉能力的培养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音乐听力训练十分重要。但凡成功的音乐人,他们无不具备超群的听音能力。例如,陈凯歌的电影《和你在一起》中,那个拉小提琴的小男孩对听过的曲子过耳不忘,贝多芬在耳聋后更是依靠内心的听觉来进行音乐创作。学校日常的音乐教学培养目标并不是要多培养聂耳、贝多芬这样的音乐大师。在音乐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听力训练,才是不可忽视的素质教育内容。
培养学生的听力是适应现代音乐教学的方向。从音乐各要素的角度来看,要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必须提高学生的听觉能力。培养学生较强的节奏感,要做到有节奏的歌唱,就得反复多听音乐作品;要提高学生的音准,做到唱歌不跑调,音高准确,就得先多听音乐作品;要体会音的强弱,音乐的速度变化,感受音乐带来的情绪变化,必须通过听来实现;要理解音乐旋律的走向,分辨纵向的和声,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开阔音乐视野,就得多听音乐作品;要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就要不断地听不同的音乐作品。
那么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呢?

一、音乐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对听觉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起决定性作用

教师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与体验音乐艺术,对音乐听觉的重点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与启示。例如,聆听欣赏音乐时,明确地告诉学生听觉的重点是音乐的速度和节奏的变化,是音乐的情绪和意境,还是自身感受的变化等等,让学生清楚地了解音乐听觉的角度,在倾听过程中有针对、有侧重,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二、在课堂教学中长期不懈地进行基本的听力训练

1.听辨能力训练

听辨能力是指学生听辨高音、节奏等技巧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熟悉音阶,感受音与音之间的关系。唱音阶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高,每堂课都让学生唱一唱音阶,唱唱“do re mi”,提高对音符的感受力。
每次上课前还可以利用钢琴或电子琴用几分钟时间玩一玩听琴辨音的游戏,比如,听音说音名,教师弹奏一个或几个音符,让学生试着分辨其高低,说出音名,提高感知音符的能力;听音唱音符,在说音名的基础上唱一唱,增强听音的记忆和表达能力;听一段旋律后模仿哼唱,然后说一说音乐的情绪,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长此以往,学生的听辨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为以后更好地学习音乐奠定坚实的基础。

2.视唱练耳同步训练

我们知道在音乐学习的课堂中,学生既要唱,又要听。听是为了更好地唱,唱又是听的延续。但听是唱的前提,唱是在听的基础上发挥,听能纠正唱的毛病,所以在音乐课堂中要重视听唱结合的综合训练,不断提升学生的听觉能力。在小学高段识谱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由浅入深,由少到多,哪怕是象征性地听唱曲谱,量力而行地进行训练。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检验和指导,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记忆,再现曲谱的兴趣和作用,强化听觉能力的培养。

3.通过律动加强聆听效率

作为聆听音乐者主动参与音乐的第一个最自然的行为表现,律动在学习音乐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被理解为以简单的,学生容易做到的运动表达音乐节奏。 律动的基础仅仅是人对音乐音响的反应,这些反应包含对旋律线条上升下降、节拍、节奏变化,肌体紧张松弛的本能感受,然而学生基本的音乐情绪在这一水平上已开始模糊地感受到了。音乐作品不是作曲家随意编造的,它从本质上说是作曲家情绪体验的外化形式,每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是一个完整的精神生命,一种情感的表现形态,而律动促使人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深入到音乐情绪体验之中。律动亦是对音乐作品非常高水平的反应形式,犹如一个指挥家用准确简练的动作把握整部交响乐。律动并不是取代听觉训练,但它极大地强化了聆听音乐的自觉意识,为音乐听觉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听想能力训练

音乐的情绪体验是一切音乐能力发展的前提。让学生接触音乐之前,必须有一个让学生体验自然情绪的阶段,带感情地朗诵歌词,自身对音乐的感受,都是发展音乐体验能力的条件,当学生有了表现情绪的强烈愿望时,我们开始让他们接触声音,告诉他们,声音可以用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当我们快乐的时候,节奏短促且活泼跳跃的声音可以表现我们愉快的情绪;当我们忧伤的时候,节奏缓慢并且低沉的声音可以表达我们伤感的情绪。音乐还可以模仿雷声、鸟叫、小溪流水等大自然美妙的音响。当学生有了这种认识后,教师再告诉他们:音乐是他们生活中最亲密的朋友,可以借助极其丰富的音乐来倾诉内心的快乐和忧伤。经过这个阶段之后就可以开始接触音乐了。有了真实情感与音乐的联系,就可以进入聆听音乐的教学了。最初聆听的音乐必须是具有鲜明情感选择性的音乐作品,这样才能在学生刚接触音乐时,通过敏锐的听觉让音乐给学生带来无限丰富的想象力。无论哪一种意义的音乐创造,实质上都是人运用音乐想象力的行为和结果。可见在一切音乐活动中,在一切音乐情绪体验中,人的想象力都是不可缺少的。 任何一种音乐能力都是在音乐感受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音乐感受能力,即音乐的情绪体验能力。音乐教育从根本上说是艺术的、审美的教育,而不是一种纯粹的技能训练。音乐情绪体验是引发受教育者对音乐产生兴趣和热情的关键,也是音乐技能发展的原动力并直接构成音乐能力的核心部分。
对于小学的音乐课来说,听力训练的几种方式相对独立,又可以同时进行、同时培养。音乐课堂中听力的训练可以不失时机地进行,加强了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增强了对音乐语言的敏感性,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打下一个坚实而有效的基础。

三、充分利用课前课后时间,让学生多听优秀的音乐作品

这是一个增强学生听觉器官感知能力的有效论文下载中心www.618jyw.com
途径,课前课后可以有意引导学生多听一些著名音乐作品,在音乐精品的熏陶下,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得到较好的提高。好的音乐能带给人们积极奋发的精神力量和好的精神品质。在每次布置聆听后,形成师生间、生生间交流评价的氛围,让学生相互借鉴和启发,使得听力训练有所发展和升华。
总之,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今后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必须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的过程。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听力的培养,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手段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听觉能力,让孩子那双会聆听美妙音乐的小耳朵“长”出来,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要当好孩子们在音乐道路上的引路人,为更好地进行素质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