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阅读教学高中语文“对话”阅读教学一点尝试

更新时间:2024-03-10 点赞:14992 浏览:6073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对话”阅读教学是一种强调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对话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师生之间是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教师参与文本对话,创建学生对话平台,为学生在文本之间架设桥梁,引导学生领略文本内涵,善于借用各种教学资源,参与对话。实现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的对话,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新课标 阅读教学 对话
阅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生命内容,它是打开知识宝库、通往人类精神世界的一把钥匙,更是语文教学的中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对话教学是一种强调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对话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学,是立足于“文本”的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等多重对话,实现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的教学。
对话教学改变了传统阅读过程的单向灌输与被灌输的主客关系。师生之间是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教师与学生一样,都是对话的主体。在围绕话题对话时,师生之间可以敞开心灵,彼此接纳与分享,无拘无束地互动交流,从而达到共同发展,提高阅读教学效益,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对话教学呢?以下是笔者在阅读教学中的一点尝试。

一、重视对话,创建学生对话平台

在对话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享有平等参与对话的机会,充分发挥教学的性,鼓励学生大胆置疑,大胆创新,开展对话交流,创建一个适宜发挥学生创新特点的对话平台。和学生进行交流,师生关系的开放,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人格上师生建立一种相互尊重、平等、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二是在角色的扮演上形成良好的转换机制,教师可以是传道者,也可以是学习者、意见的倾听者,可以是长辈、导师,也可以是朋友。这种良好的氛围,对于开展阅读教学是很有帮助的。教师在参与学生的“对话”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独特见解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以激发他们对话的热情,让他们从对话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他们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为了不使一小部分学习好的学生成为对话的“主角”,绝大部分学生沦为对话的“听众”,鼓励学生都参与到阅读的“对话”中来,笔者在班上组织了“阳光阅读小讲台”的读书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向同学推荐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并谈谈自己读书后的体会。每天早自习用五分钟时间由学生轮流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演讲或讲一个成语故事。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都积极参与了进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参与文本对话,促进动态生成

“课标”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

一、又是课堂源于:论文写作格式www.618jyw.com

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在学生和文本的对话过程中,教师要当讲则讲,当问则问,当导则导,当练则练。立足于“高效、实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扪心自问让学生哪些方面有所提高,采用何种教学形式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课后要反思学生所获几多,是否发挥了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课堂上的有效教学。如:组织学生学习孙犁的小说《荷花淀》,笔者是这样做的。
第一步,学生自读《荷花淀》全文,总体了解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二步,学生读后思考,本文哪些方面可作为学习的主题?本节课可以以哪一方面为学习主题。小组讨论,最后全班讨论,达成共识是:本文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值得学习,其中形式更为突出一些,所以本节课以艺术特色为学习主题。艺术特色中,又以景物描写、语言描写为研读主题。学生中个性化的研读主题则有细节描写、选材构思、全文风格等。
第三步,引导。要求学生:①研读时要找一些典型的句段,深入地品味欣赏,不能蜻蜓点水,浮光掠影;②欣赏后要能表达出感受,要用散文化的情感语言表达,使得自己阅读本文是一种享受,别人听也是一种享受。
第四步,学生带着定向的主题和研读方法开始研读欣赏,细细的品味。
第五步,每位同学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研读感受,然后相互讨论补充。
第六步,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交流结束后,其它同学可自由发言,或点评、或补充、或纠正等等。教师只作倾听者,对学生的发言都表现出鼓励赞赏的神情。学生讨论比较充分后,教师才作最后的引导,谈谈自己对《荷花淀》艺术特色的研读感受,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以文本为中心的阅读教学在文本与作者、文本与师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构建起多重的对话系统,在对话系统中师生彼此敞开自己的心灵,寻求到了个人生存的意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

三、架设桥梁,引导学生领略文本内涵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想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想像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项脊轩志》中的后记部分:“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也?’”这些文字乍看并不像正文那样有诗意,充溢着情思,似乎平淡无味。只有激活想象,架设桥梁,才会感到这是作者在用最经济的笔墨传达最丰富的内涵。教学这篇文章时,笔者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写小妹们的话,这背后有什么故事?有的说是为了扣题,有的说写了夫妻情深。回答是而又不完全是。“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妻子从作者口中听到了不少精采的历史典故,从南阁子的书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她的视野为之开阔,她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充实。回娘家,饶有兴味对小妹们说阁中的生活,引得小妹们油然而生歆羡之情。神往阁中生活,这样便有了小妹们的问语“且何谓阁也?”不仅如此,作者的功名情结深深地影响着妻子,妻子亲手栽种的枇杷树,便是为作者植下的祈盼与祝福。因此,对妻子的死,作者悲痛至极。 如果不激发学生想象,不通过师、生、本对话,那其中的精彩学生就难以发现。

四、加强朗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重要途径

读,是指反复朗读文本,读出文本中的精妙之处,读出自己独到的发现。在学生与文本对话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好,除了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外,还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只有熟读文本,有了自己的感悟和见解,才具备与同学、老师进行对话的“底气”。在教学中,笔者很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用心灵诵读→用心灵倾听→用心灵倾诉”。如教学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悟出人生的真谛,悟出生命的宝贵,悟出亲情的厚重。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笔者设置如下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①地坛在作者心中有什么样的位置?为什么会有这摘自:本科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样的感觉?②作者从地坛获得了哪些生命的感悟?地坛为什么能改变作者的人生态度?③文中母亲的爱有什么特点,母亲的苦难和伟大给了作者怎样的启示?
反复地朗读,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更好地把握了作品的感情基调。学生通过个性化的阅读,个性不仅得到了发展,而且拓展了思维空间和提高了想象能力,学生有话可说,有题可问,从而达到有效的“对话”。

五、借用各种教学资源,参与对话

(一)引导学生与改编的电影、电视、戏剧对话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小说,有很多都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合理利用这些影像资料,使小说阅读教学与电影电视欣赏结合起来,将语言艺术与视觉艺术有机结合起来,这对培养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借助电影、电视,可以帮助学生解读文本。先阅读文本,再欣赏电影电视,让学生展开对话,比较改编后的情节内容与文本的差异,将小说的原本与改编进行比较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如引导学生欣赏小说《阿Q正传》时,笔者先让学生读文本,然后观看电影片断,开展对话:改编后的情节内容与文本有什么不同?是否具有文本的语言特色?由于鲁迅的叙述语言不容易理解,尤其是小说的序言部分,关于给阿Q起名的一节,学生看了电影就容易理解。电影改编得很好,将这一切由演鲁迅的演员自己叙述,并穿插了阿Q的表演,学生很容易理解阿Q妄自尊大的性格特点。再者电影中阿Q个性化的语言被演员演绎得惟妙惟肖,学生很容易理解小说幽默夸张的语言特点。通过采用这些教学辅助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有话可说,把握文本的内涵就更深更透了。
但应注意不能以影视欣赏来代替语言艺术的欣赏,在语文教学中解读文本是关键,即要以影视作品作为阅读的迁移深化,不能让学生过分地依赖电影电视的趣味性,而放松了对小说语言的解读。

(二)引导学生与文本相关的原作品其他部分对话

选入教材的文本,有些戏剧、小说等限于教材篇幅只能节选,有些节选部分与原作品其他篇目有密切关联。阅读选入教材的文本与之对话就不可不与原作品相关部分联系,全面了解原作品的内容,才能更深入地解读选入教材的文本。
如在教学生学习戏剧《雷雨》(节选)时,当我们抓住矛盾冲突,结合有关语言、动作,分析了侍萍的性格个性后,必须注意挖掘人物性格的典型意义。引导学生阅读《雷雨》全剧,我们会感到四凤的纯情、善良、勤劳,正体现了当年侍萍的性格特征,而今天侍萍的被损害,饱经沧桑也演绎着四凤的未来命运。可见侍萍、四凤两个人物是互为补充的。通过对话讨论可领悟到今天的侍萍就是未来的四风,今天的四凤就是当年的侍萍。作者如此安排戏剧人物正是要突出侍萍性格的广泛代表性,至此学生可以体会侍萍的悲剧不是个人的而是社会的、制度的,她是身处下层的被侮辱、被损害的劳动妇女的典型代表。
在现今信息社会时代,语文教学信息资源更加丰富多彩,教科书不再是一个封闭的世界,教师应采取开放的态度,积极应对变化,能够与众多的教学资源相互渗透、沟通、衔接和对话,需要逐步适应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师生能够用独立的意识、批判性的思维与文本与相关者对话,在、平等的氛围中探索语文教学的丰富底蕴与灵性之光。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作为语文教师,唯有不断更新理念,提高自身的素养,丰富自身的底蕴,整合教学资源,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才能开辟一个全新的天地。
注释:
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杨荣媛 贵州省福泉中学 55050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