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能力初中数学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2-29 点赞:19656 浏览:853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当在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材料的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创新思维能力是一个人创新能力的核心。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材料,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备课时正确估计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从课外书刊、电视、网络等上都可以获取比书本上更多的知识。教师必须正确估计学生的智慧和创新能力。在备课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如何讲清数学知识,用什么教具,布置什么作业,而且要分析教材内容中有什么潜在的智力因素,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的有利条件和困难有哪些;如何组织学生主动学习,怎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何启迪学生思路,引导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如何进行有层次的练习以巩固知识,把学生引入广阔的数学天地。

二、授课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必须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人的兴趣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课堂内容,多给学生介绍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说明如果他们没有创新能力、墨守成规,不会作出新的发现。其次,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情境,给学生创新思维的机会。最后,应多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获得多种答案。在学生思维发散后,教师要给予恰当评价和点拨,帮助学生认识到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学生一起找到最好的方法。这个选择乃是思维从发散到集中的转化契机,是创新思维的关键。

三、纠错时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作业出现差错是正常现象,也是不可避免的。当学生思维产生错觉时,要灵活应变,适时引导。学生在认识某种事物时,思维往往出现一些错觉,这是负反馈效应的反映,在学生认识客观实物的过程中经常发生。发现问题或错误,教师只打个“错号”就让学生自行纠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应变能力,适时纠错并加以引导,不能撒手不管,任其自由发展,要通过纠正错误,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

1.鼓励发现法。发现问题、寻根问底是创新的开端,也是创新人才应具备的重要品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鼓励学生无论何时都要有怀疑精神,无论何时都不唯师、不唯上、不唯书,敢于怀疑,积极思考。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发现新的问题、新的规律、新的做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发现”也许是不严谨,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思维在探索中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2.发散聚合法。发散思维是一种沿着不同方向思考,追求多样性的开放式思维;聚合思维是通过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从中寻找一个最佳答案的思维。两种思维各有所长,发散思维有助于推陈出新产生许多奇特的构想,被认为是创新的核心成分,但如果没有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就会漫无边际。我们可以通过聚合思维对发散思维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做出最佳选择,从而使学生掌握创新的方法。
3.归纳类比法。归纳类比法是指引导学生运用归纳和类比发现新规律、创造新设计的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假说,设计探索方法,最后分析验证得出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训练。
4.逆向思维法。逆向思维法就是抛开问题所提供的条件和习惯的思路导向,有意识地从常规思维的反方向去思学术论文下载www.618jyw.com
考问题的一种方法。它的关键在于鼓励和引导学生敢于打破思维定势而启发创新。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多个方面,采用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万福,于建福主编.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第一版).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3,
彭钢,张晓东主编.课程理念的更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3]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