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支持下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系统探讨

更新时间:2024-01-18 点赞:24522 浏览:1092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的信息化教学已日益突显其独特上风。网络辅助教学作为信息化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网络辅助课堂教学”是网络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一种教学模式,是立足于传统课堂教学之上,有机地结合“网络”这一平台,来共同完成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它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与必然。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网络辅助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近期的研究涉及教学课件的制作和使用、现有教学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教室的使用以及校园网、国际互联网和远程教学网的利用等等。这些研究和实践都预示着教学发展的新趋势。在对国内外网络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后,本论文将研究方向确定为:网络技术支持下的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系统研究。第二章从素质教育思想、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个性化教学理论和美术课程理论四个方面,对本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第三章主要对基于“学科教学本位”的中学美术网络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分别从“网络”和“课堂教学”两方面对开展中学美术网络辅助课堂教学研究的原因作了说明。并从理论角度提出关于当前美术学科中运用网络辅助教学模式的一些看法,笔者以为|教育论文网|基于网络环境的中学美术教学模式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即以“直观性”为原则的拓展式网络教学模式、以“实践性”为原则的辅助式网络教学模式、以“创造性”为原则的网络专题教学模式。并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对这一模式的一般教学程序进行了描述。第四章是本论文的核心内容,笔者分别以当前课程改革所提倡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为立足点在实验学校对基于主题学习平台的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了教学实验研究,实践证实专题学习平台对美术课堂教学将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由此夸大|教学论文网|了其作为当前美术学科研究课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笔者又对主题学习平台的建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以为|教育论文网|一个较规范且完整的网络学习平台应该由四个部分组成:学前准备区、学习资源区、师生交流区和电子档案区。在第五章,笔者对运用主题学习平台辅助美术课堂教学所带来的诸多变化进行了剖析。基于网络的主题学习平台给美术课堂教学带来了无穷生机,但由于网络环境下的美术学科教学体系还是一个尚待改进和完善的新生事物,在实践中产生了很多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关注和解决的新问题,在很多方面仍需我们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总结经验将其提升至理论高度以便更好地推广实施。因此,笔者以为|教育论文网|本课题还有非常大的拓展空间。最后,笔者指出了基于网络的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系统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方向。【关键词】:网络技术中学美术教学系统主题学习平台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2-4ABSTRACT4-9引言9-11第一章研究综述11-19一、研究的背景11-12二、文献综述12-15三、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意义15-17四、网络技术支持下的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系统的界定17-19第二章网络技术支持下的中学美术教学系统建设的理论基础19-27一、素质教育思想19-22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22-24三、个性化教学理论24-25四、美术课程理论25-27第三章基于“学科教学本位”的中学美术网络教学模式探究27-35一、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概述27-31二、以“直观性”为原则的拓展式网络教学模式31-32三、以“实践性”为原则的辅助式网络教学模式32-33四、以“创造性”为原则的网络专题教学模式33-35第四章基于“主题学习平台”的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之实验研究35-52一、主题学习平台的总体设计与结构搭建35-43(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学习主题的选择36-38(二)自我认知的强化──学前准备区设计38(三)文化情境的创设──学习资源区设计38-40(四)同等和谐关系的建立──师生交流区设计40(五)基于学生“自我实现”的电子学档设计40-43二、基于专门网络学习平台的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设计原则43-45(一)以审美教育为主线的教学设计原则43-44(二)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的教学设计原则44(三)以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美术学习实际水平为基点的教学设计原则44(四)直观性、启发性、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设计原则44-45(五)阶段(或单元)式教学设计原则45(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原则45三、以“审美体验”为主要途径的自主学习模式实验45-48四、以“学生发展”为教学出发点的探究学习模式实验48-49五、以“情感体验”为教学立足点的合作学习模式实验49-52第五章基于主题学习平台之教学实验的启示52-58一、中学美术网络辅助课堂教学调查结果及分析52-55二、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反思55-58第六章结束语及研究展望58-59参考文献59-63致谢63-64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4-6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