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信息技术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

更新时间:2024-04-08 点赞:27014 浏览:1215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目前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改实践为依据,通过“以兴趣引领,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等三个具体策略来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教学,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关键字:信息技术; 教学; 有效性
1006-3315(2013)06-058-001
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学科。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正是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努力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如何积极探索优质课堂教学的策略?本人觉得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教学应立足以下三方面:

一、以兴趣引领,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意识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源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浓,学习的效率就越高。培养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是为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这门课奠定基础。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充分挖掘和丰富学科教学内容。通过各种形式为学生展示一些新知悬念,让学生每堂课从计算机上有新发现、有新收获,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所蕴含的知识、技巧之多,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探究欲、操作欲。
2.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综合使用各种教学手段。教无定法,在教学中,我们积极探索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如启发式、探索式、研究式等。好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改变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教学手段上,我们除了采用理论与上机结合的传统教法外,还可通过游戏教学,如用游戏“打地鼠”学习鼠标的运用,“金山打字通”进行指法练习等,还可进行同桌之间、小组之间的各种擂台赛,对学生的操作速度、运用能力进行测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新知。
3.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不断完善评价体系。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任务情况,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可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或学生作品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灵活多样,如教师评分、同学之间不记名互评以及把作品展示欣赏评价。在展示学生作品时,教师参与评价,学生也要参与评价,不仅要评价别人的作品,也要评价自己的作品。在评价的过程中,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程度有了一个客观的认识。通过客观、科学的评价,使学生获取成功的喜悦,及时改进自己学习上的不足。让学生满怀信心,兴致盎然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实现了整个教学过程的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唤起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愿,激发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热情。

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现在一些教育家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有效教学的关键。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在这一现代化的学科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方法和创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真正体现“教为学服务”这一教学宗旨。
信息技术课教学大纲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即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要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这个原则突出“在做中学”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也进一步落实了课堂的“有效性”。具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源于:论文集www.618jyw.com
进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努力完成在本堂课里教师预定的任务。它是一种信息技术学科性比较强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许多学习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实践操作来实现。学生从学习心理机制、途径是同化的知识接受者,转化为知识发现者。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为学生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有价值的教学任务,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要做到收放自如,价值引领。积极为学生如何在课堂中更好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设条件。如学习Windows的文件基本操作,可以让学生自己建立文件夹、查找自己的文件或其他某同学的文件,复制、移动文件到自己建立的文件夹等;学习Word文字处理软件时,可以给学生展示样本并布置具体录入和编辑、排版任务等。总之,通过具体的任务、明确的目标来约束学生的操作练习,避免了上机课的盲目性,也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认知潜能,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三、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信息技术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则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的最终目的,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延伸。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仅站在技术能力的角度,忽视与脱离了文化视野,影响了学生完整的信息素养的发展。新课改理念指出信息技术教育理念必须提升到文化层面。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可塑时期,我们必须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有关的道德、法律、法规,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意识,把信息技术教育与德育结合起来,在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与利用信息的道德观,使学生具有自觉抵制社会不良现象影响的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为教师和学生都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新知识、新观点,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只有让课堂体现出应有的价值,为实现优化、高效的课堂教学而不断努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