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实效“三个三”试述提升德育管理实效

更新时间:2024-01-18 点赞:4653 浏览:1144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学校教育,首先应以德育为首。学生只有在学校养成了良好的道德习惯,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德育管理成效如何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所以,学校管理中,德育管理占据重要位置。我们在德育管理中,要加强德育的环境建设,无论是物质环境还是文化环境都要体现育人理念。

一、创新德育形式,让学生乐于接受

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不是发自内心地接受,这都影响我们的德育实效。因此,我们德育形式就要是学生喜欢的形式。只有创新德育形式,让学生乐于接受,那么,我们的德育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要。

1. 整合课程,学科渗透

在每一门学科的教学目标中,都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但是,在平时的学科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都重视学科内容的教学,很少把德育内容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即使有,那也是蜻蜓点水似的一掠而过。其实,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与习惯也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学科知识,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那么,他们才能积极投入到学科学习当中来。所以,我们要加强学科渗透,改变学科本位的陈旧教育思想,树立大融全的理念。在平时的德育管理过程中,要深入课堂,查阅教师的教学设计,了解每一门学科渗透德育情况,并即时进行指导。只有这样,学生在思想品德课或学校活动中形成的道德观念才能在课堂中得到落实。

2. 主题活动,丰富表象

学生在学科学习或其它活动中所形成的德育概念都是零散的,不完整的。所以,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所习得的德育知识与情感得到落实与丰富,我们就要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来强化学生的道德意志。比如,在三八妇女节期间,我们开展了“我为妈妈做件事”、“记录妈妈的一天”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对妈妈的感恩情怀。再比如,在教师节期间,我们开展了“我想对老师说”、“老师,我爱你”主题征文与演讲活动,从而让学生通过搜集教师事例来丰富自己的道德表象。这样,通过主题活动,就可以让学生把道德知识得到实践,道德情感得到丰富,道德意志得到强化,道德行为得到落实,让学生形成牢固的思想品德。

二、优化德育文化,让学生享受熏陶

现在,每一所学校也都非常重视学校文化的建设,无论是从物质文化还是从精神文化,各个学校都积极创建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我们在德育管理过程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些文化,让学生在浓厚的文化中受到熏陶。

1. 物质文化,无形约束

现在,每一所学校都非常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从假山造型到各种名贵树木与花草,从名人画像到名言名句,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里都存在,让学生在校园内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可以受到文化的约束。比如,当你看到“小草青青,不忍践踏”时你还好意思到草地上玩耍吗?当看到“别摘我,我怕疼”时,你还能忍心去采摘那些小花吗?显然是不会的。这些物质文化每时每刻都在无形地约束着学生的行为。当然,在利用这些物质文化时,我们在进行德育管理时也要定期引导学生来解读这些物质文化。笔者曾经调查过一些学校的学生,问他教室内悬挂的是什么标语,学校的雕塑是什么名字时,却也有很多学生回答不出来。这样的物质文化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就是形同虚设,根本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所以,我们在重视物质文化对学生的无形约束时,还要引导学生来理解这些文化的内涵,以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2. 人文文化,营造氛围

在德育管理过程中,我们还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文文化,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化。比如,当学校的每一位教师或学生相互见面时都能问好,都能彬彬有礼,那么,即使有极个别的同学不想这么做,但是看到其他学生都能向教师问好,时间长了,他们也会摘自:毕业论文模板www.618jyw.com
不好意思,从而也可以主动与教师打招呼的,从而也让他们慢慢成为一个懂礼貌的好学生,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和谐德育关系,让学生亲师受道

学生能否顺利接受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与施教者之间的关系如何,都非常重要。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教师在学生心中占有重要位置,学生非常尊重教师,那么,教师所讲的内容学生都会相信,都会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从而落实到自己的行动当中来的。而如果学生非常不喜欢老师,那么他们也就会对教师提出的一切都不相信,甚至有抵触情绪。所以,我们要创造一种和谐的德育关系,让学生在和谐的关系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和谐的德育关系就是指我们在进行德育管理过程中,无论是从领导到教师,还是到学生,都要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学校管理者没有权威,教师没有威严,学生可以自主,快乐地参与到德育当中来。
责任编辑 罗 峰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