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小议小议不足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中应用

更新时间:2024-02-13 点赞:30122 浏览:13553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高中历史新课改的形势下,如何以“问题教学法”来突显新课改下“以学生为主体”的主题,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对“问题教学法”应进行一些探索。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改;问题教学法;有效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古人早已认识到问题对学习的价值,指出质疑是学习的源头。“问题教学法”正是以问题为主线,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所以说我们在新课改下课摘自:毕业论文小结www.618jyw.com
堂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尤为重要。
我认为“问题教学法”应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前置式问题教学法(教师向学生提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历史教师的提问,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同时理清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环环相扣,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联想、探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发现历史的本质进而明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
比如在讲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五章第三节《中国的诞生》一课时,在讲解“一大”制定我党奋斗目标和中心任务时,一般同学们不会认为当时的决定会有什么不足。可是由于当时中国刚刚成立还比较幼稚,所以,的确对当时中国革命任务、革命对象和革命动力的分析出现不足。如何让学生自己找出不足在哪呢?于是我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是你处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你觉得我们斗争的对象应该是谁?我们的革命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你如何对待资产阶级?是把它当作敌人还是朋友,请说明理由。”在经过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之后,很多同学们都认为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国人民的斗争对象应该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而对于同样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我们不应该把它放在对立面,而应该是联合的对象,应该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然后又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足呢?”“这是由于对于中国国情认识的不足。”同学们回答道。这样,不仅学生感受到了思考的乐趣,同时通过学生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对于这一结论印象当然深刻,理解当然透彻。这一难点的突破,又为后面的“二大”上革命纲领的制定埋下伏笔。

二、后置式问题教学法(学生向教师提问)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求知欲、好奇心强是青少年学生与生俱来的特点,而产生问题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必要环节。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地思辨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思维的独立性、创造性需求更加明显,同时学生在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上都有了一定的积累,这些都为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提供了保证。学生的提问就是学生在接受知识过程中的反馈提问。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讨论的过程中,对发现和生成的新问题需要及时处理的心情更为迫切。所以学生向教师提问,教师再结合学生的问题组织教学,正是体现了在新课改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本身发展需求,去激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敢于质疑,进而产生一种主动探究历史,追求真理的。
在课堂上我常安排一小段时间,指导学生应用所学到的知识,自设一些问题,进行即时练习,如在学习完《甲午中日战争》这节后有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1.《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新”是什么意思?2.为什么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从这个问题的提出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问题逐渐向深层次迁移。由此可见“问题教学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在“问题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适时地提示与点拨会使学生的问题式思维更加有效。
总之,“问题式教学法”的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助于革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但也应看到,在问题教式学法的实施时,必须克服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形式化和绝对化的倾向,只有这样“问题式教学法”的实践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郑金洲.问题教学[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余德生.让课堂充满问题让问题充满思考:新课程标准下运用问题教学法初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7(08).
(作者单位 陕西省灞桥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