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教学高职教育教学模块化及成绩评定办法实践探索

更新时间:2024-03-28 点赞:10648 浏览:3708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以实例分析了高职学生就业市场,提出能力为本、岗位群为要的教育教学体系的模块化构建以及在此基础上确立的学生成绩评价模型,并结合实践,指出教育教学模块化及成绩模块化评定方法是独具优势和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模块化;成绩评定方法;评价模式
1672-5727(2013)07-0072-02
云南能源学院煤化工专业群学生的就业情况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行业的,2009年有近30%的学生走进了电石行业,而2011年却寥若晨星;二是岗位的,即使是同一家企业,每年招聘的岗位也不尽相同,要求的标准也不同。这样,就有一个疑惑摆在了学生面前,即当需求即将或已经发生重大改变时,如何应对?另一个问题是,当企业提供某些有专项技能要求的岗位时,如何办?标准是什么?笔者认为,建立合理、科学的以能力为本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及在此基础上确立学生成绩评价模型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之一。
教育教学体系的模块化构建
煤化工专业群有4个专业,包括顶岗实习在内的全部课程共有86门。按能力模块教学模式“三突出”的基本原则,根据岗位群、能力模块、知识和技能间的关系,整个教育教学体系构建成“四级一平台模块化”型式,详见图1。限于篇幅,图中未将对应职业能力描述及课程列述于内。
四级体系 按层次分析法设计的四级体系是由岗位群(A)、课程设置(B)、专业群(C)和能力集(D)构成的。它明晰地呈现各模块间的关系,便于开展教学工作和责任划分。
公共平台 由文化素质(D1)、通用能力(D2)、基础理论(D3)和基础技能(D4)构成的公共平台,有利于学生根据专业兴趣和就业市场形势,选择公共平台与核心模块中的某子块组合成为专业和岗位群,能实现与后续课程的无缝对接;可以安排大课教学和集中实验(实训),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资源,降低教学成本;学分制下班级是松散的,因为公共平台课程相对稳定,所以学生组成也就相对固定,便于教学管理。
建立了如图1所示的教育教学体系后,可以很灵活地按学生职业兴趣或就业市场的变化组合成以岗位群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集合。组合分为两步,对整个专业群而言,首先,搭建公共基础平台,即D1+D2+D3+D4=公交平台;其次,按不同的岗位群则可组合成如B1+平台=分析检验岗位群等。
成绩评价模型的选择
当前通行的评价模型综述 目前,通行的学生成绩评价模型主要有学分绩法、求和法、均值法、加权平均法、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和变权综合法等。有人用上述模型进行了综合排序,结果无显著的差异,排名次序相似。我们选择评价模型的原则是:数学原理简单,便于用人单位、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熟悉理解;计算快捷、准确。因此,决定选用平均学分绩法作为评价模型。
评价模型的选择 平均学分绩法模型如(1)式所示:
学分绩的计算
模块学分绩的计算 假定第i(i=1,2,…,n)位学生选修了第h(1≤h≤k)个模块,每个模块有j(j=1,2,…,m)门课程,每门课程学分为cj(j=1,2,…,m),a为原始成绩,第i位学生、第j门课程的成绩可表示为ai,j。因此,由式(1)知该生第模块的学分绩可表示为:
岗位群学分绩的计算 因为,岗位学分绩等于各模块学分绩之和,即:
将(2)论文大全www.618jyw.com
代入(3)得(4)
则,(4)式即第i(i=1,2,…,n)位学生岗位平均学分绩的计算式。
学生学分绩评定实例
随机抽取我校2009级焦、气、液化岗位群的8位学生的各科成绩,用(2)式计算得到的模块学分绩列于表1第二行中,再依据(4)式计算出平均岗位群学分绩以及排名次序,分别列在表1第7和第8列。
从表1最后一列排序中,我们发现有两位学生岗位群学分绩是相同的,均名列第5。如果用人单位从这几位学生中只招聘5人,显然,最后一人只会是学号为108的学生,因为尽管学号108和136两学生岗位群平均学分绩是相同的,但学号108的学生专业模块学分绩高一些。由此可见,模块化学分绩法计算模型有较好的甄别力。
结语
以能力为根本的教育教学体系模块化设置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学生岗位群平均学分绩法评价模型,不仅顺应了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发展的主流趋势,同时在应对频繁变化的就业市场方面别具优势,我们的实践业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刘晓.课程的解构与重构 高等职业教育模块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2:17.
王群,陈明,冯晓.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及其类别的分析——以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08(6):146-147.
[3]吴海英,等.学生成绩排名的综合评价模型[J].大学数学,2006,22(4):144.
[4]李瑞琴.主成分分析在学生成绩综合评定中的应用[J].开放教育研究,2003(4):49-51.
[5]徐则中.基于变权的学生成绩综合评价教学管理与评价[J].教学管理与评价,2010(19):50-51.
[6]黄崇本.论高职教育岗位课程模式的创建[J].职教论坛,2007(6下):8-9.
[7]林晓亮.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主线的高职课程体系[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27(29):47-48.
作者简介:
陈国兆(1961—),男,江西鹰潭人,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燃料化工、煤化工。
(本栏责任编辑:杨在良)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