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就业高校水利类生就业形势分析及策略研究设计

更新时间:2024-03-10 点赞:35420 浏览:16013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校水利类专业毕业生是国家未来水利建设的生力军。针对高校水利类专业毕业生未来的就业市场进行就业形势分析,以一所水利类高校为例,运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剖析当前水利类专业毕业生在职业认知、就业期望、职业规划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着重从学校人才培养环节和毕业生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水利;毕业生;就业形势
作者简介:谢晓庆(1976-),男,湖北恩施人,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
1007-0079(2013)14-0162-02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2011年出台的1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指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要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水利事业将迎来科学发展的春天,高校水利类专业毕业生将成为未来水利建设的重要生力军。

一、高校水利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前景

纵观这些年,我国水灾害加剧、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水生态失衡、水设施老化、水意识不强等水利问题日趋突出。国家对水利水电的开发进一步加强,水利类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从宏观来看,我国(不包括台湾、香港、澳门)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94亿kW·h,技术可开发资源装机容量为5.92亿kW,年发电量为2.47万亿kW·h/a。截止到2012年底,已开发2.4亿kW,未来发展空间广阔,水利类毕业生大有可为。
从微观来看,近年来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在建项目规模大、投入资金多。例如,金沙江下游就有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等水电站相继开工建设;金沙江中游河段(奔子栏至雅砻江口)水电规划为“一库八级”开发方案,即:龙盘、两家人、梨园、阿海、金安桥、龙开口、鲁地拉、观音岩,规划总装机容量20580MW,年均发电量883亿kW·h;金沙江上游更是水能资源丰富,是我国尚待开发的水电基地之一。另外,还有澜沧江、雅砻江、大渡河等流域的水电开发项目以及南水北调工程、黄河治理、珠江治理、中小流域的治理、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中型灌区技术更新与改造、牧区水利建设等一系列水利建设项目需要大量的水利类专业人才。
从市场细分来看,除了传统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电工程建设等行业外,高校水利类专业毕业生还可以在工业与民用建筑、道路、桥梁、市政工程、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等相关领域找到就业岗位。
从就业区域来看,未来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开发的主战场主要集中在中国的西部和西南地区。水利类毕业生在这些区域就业的机会较多,是分布的主要区域。同时,我国水利企业不断开拓国际市场以及中国对外援建的项目逐渐增多,到国外参与工程项目建设也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一种选择。

二、高校水利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2013年,从毕业生就业大环境来看,不容乐观。2013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将达700万左右,然而随着欧债危机、美债危机等不利因素导致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放缓,企业的招聘岗位有所缩减,有的企业招聘数量缩减近30%。因此,与其他专业毕业生一样,水利类毕业生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从自身来看,水利类专业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解毕业生的思想状况,笔者在三峡大学水利类专业毕业生中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9份,其中有效问卷96份。笔者从职业认知、就业期望、职业规划等几个维度对该校水利类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1.职业认知模糊

职业认知是学生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职业的一种了解状况,包括对职业定位、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的认识。从抽样调查来看,在对“水利类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看法”中,只有24%的学生认为“前景广阔”,认为“前景一般”、“不容乐观”的学生占73%。有27.1%的学生对所学的水利类专业感到满意,但也有11.5%的学生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在回答“你选择所学专业的原因”时,仅有18.8%的学生表示是“与自己的志向和兴趣相符”,更有高达38.5%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毕业生对毕业后自己将从事的工作内容的了解状况也令人担忧,仅有12.5%的毕业生表示“十分了解”,而“不了解”的学生却占了24%。从以上现象可以看出,很多毕业生对于未来自己所要从事的工作认识不够、了解不多,这直接影响到其未来的职业发展。

2.就业期望较高

从抽样调查来看,受访的毕业生有着较高的就业期望值。在对“毕业后选择的单位类型”调查中有67.7%的毕业生选择去他们认为待遇较好的“业主单位”和“设计单位”,只有26%的学生愿意去“工程施工一线”。在自己所看重的因素中,“单位所在地域、工资福利、工作环境”的比重占了56.2%,而关注“个人专业发展空间”的只占43.8%。当就业单位与自己的期望值不一致时,仅有16.7%的学生表示愿意继续坚持留下来。水利行业因为行业性质和特点的缘故,大多数建设单位在边远地区、高山峻岭之中,工作条件比较艰苦,很多毕业生不愿意去基层一线工作,学生的就业期望值与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3.职业规划缺失

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只有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才能找到与自己相匹配的工作,为此,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应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在抽样调查中,仅有14.6%的毕业生做过比较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而当自己遇到职业困惑时,有42.7%的毕业生选择“自己解决”,只有19.8%的毕业生选择“向班主任咨询”。毕业生在自己没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遇到困惑又不愿意求助、咨询有经验的人士时,往往会陷入诸多的职业选择误区。

三、推进高校水利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对策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毕业生就业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式以及毕业生自身职业发展规划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推进高校水利类毕业生就业工作必须从学校和毕业生两方面入手。学校应当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方式,以适应市场需求;毕业生则应科学的规划自身的职业发展路径,以更好地适应职场。

1.学校优化人才培养环节路径选择

从总体目标来看,高校水利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当是适应市场需求,培养掌握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知识与专业技能,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水利建设事业服务。但目前许多高校的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之间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应当不断优化培养过程。
一是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工程类专业,高校水利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当紧紧抓住创新这条主线,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学校应当把工程教育的重点放在为满足新需求而进行的新知识的获取、新知识的集成、新知识的应用等有针对性的训练上来,突出创新和创造。在实际工程建设中,正是因为我国水电建设者们的不断创新,三峡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才创造了100多项世界之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学校在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手段上突出特色,创新思维。
二是强化工程实践训练。工程实践训练是水利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只有接触并参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欧美等国特别重视工程类学生的实践教育环节,高校与工程企业联系密切。许多教授在企业兼任职务,便于将研究课题应用于实践。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时间与地点在企业实习,并自己联系指导教师与确定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国内水利类高校也正在逐步强化这一环节。例如三峡大学所处的方圆80公里范围内,座落着结构型式不同、建设时代不同、开发方式不同的多座巨型水利枢纽,100多座不同类型的水利水电工程。学校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训练,积极开展测量实习、地质实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是试行按“大类”招生。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需要宽口径、厚基础的“T”型人才。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将水利类相关专业都统一按“大类”录取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培养方式。目前,部分水利类高校采取的方式是:所有学生前两年不分专业,按大类培养,到第三或者第四年根据学生的志愿和市场需求分为不同专业,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专业基础获得了拓展,就业选择也更加广泛。
四是开展“订单式”培养。“订单式”培养把学校的教育和企业的需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在“订单式”培养模式下,学生一般在本科一二年级学习学校安排的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在三年级或者四年级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增加相应的课程,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武汉大学与三峡集团公司,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办,水电三局、四局、七局等签订了“订单+联合”培养协议,有效地推进了该校水利类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结合。

2.毕业生自身职业发展路径选择

水利类专业毕业生应该根据自身实际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特别是在职业发展路径选择上应该有清晰的认识。
一是确定正确的“职业锚”。“职业锚”是美国学者施恩于1978年开始在“职业动力论”研究中首次使用的概念,它有助于个人的职业定位,找出最佳贡献区。“职业锚”主要是确定:我到底要干什么?我实际能干什么?我为什么干?水利类毕业生应当在了解了我国未来水利建设广阔前景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锚”,将自己的职业发展与国家水利建设的需求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施展自己的才干。没有明确的“职业锚”,即使找到了岗位,也可能是昏昏噩噩的度日。
二是明确职业发展路径。每一种职业都有其自身的职业发展路径,职业发展路径包括一个个职业阶梯,人们可以由低阶至高阶步步上升。水利类毕业生主要属于专业技术型人才,未来职业发展路径主要是专业技术型方向,一般是从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逐步上升。作为工程类技术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才能取得丰硕的成果。这就要求水利类毕业生有扎根基层、求真务实、甘于奉献的精神。只有明确了这个职业的发展路径与上升通道,才能踏踏实实的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一般来讲,水利类毕业生刚参加工作应当主动选择去水利工程施工一线,从普通的技术员做起。经过3~5年的基层锻炼,毕业生在逐步掌握了工程施工的相关技术后,可以转入勘测设计岗位从事3~5年的规划设计工作,然后再回到工程建设项目中从事某一方面的项目管理工作。只有经过多岗位、多任务的轮换锻炼,学生才有可能成为未来水利行业的精英,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
参考文献:
王炎灿,陈红胜.欧美水利领域高等工程教育特点述评及借鉴[EB/OL].http:///show.aspx?id=859.
赵北平,雷五明.大学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程社明,戴洁,等.人生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