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还给把空间还给学生生

更新时间:2024-01-27 点赞:5513 浏览:195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教师的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要全面转变。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的发展又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只有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对学习产生动力,才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因此,我认为:实践新课标,走进新课程,让教学真正地呈现旺盛的生命力,关键在于教师能否交给学生一个驰骋的空间。

一、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感受和体验的空间

新理念的数学教学,要求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经验,提出恰当的问题,然后引导他们展开积极的思维,探求问题的结论,从而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开发智力。凡是熟悉的事物总让人感到亲切,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更易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从容不迫地探索新知。如一年级新教材的第一页,出示的是学校校园的场景图,学生见到了熟悉的场景,而且是学生人人喜欢的地方,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了,不由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图中的人物和事物都与10以内的数有关,这就让学生感到了数学无时不在他们身边。当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从而产生了更强烈的求知欲,为以下内容的学习创设了一种轻松活泼、积极主动的心理环境。心理研究结果表明:人的大脑接触新异刺激时,大脑皮层会出现优势兴奋中心,这时大脑活动便处于紧张而愉快的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创设新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紧张而愉快的状态中积极思维,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改变学习方式,给学生遐想和探索的空间

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必须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重在“授”、学生重在“受”。整堂课只是一味地由教师说教,毫无生命力可言。在学习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动手摆一摆,搭一搭,拼一拼,让学生在游戏中产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时,让学生观察常见的积木,通过让学生动手搭一搭、滚一滚、摸一摸,让学生自己在动手中学习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同时掌握常见的长方体、正方体,并认识它们的特征。

三、鼓励质疑求异,给学生提问和创新的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教师要善于提问,掌握提问的艺术,还要善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这也是一种教学艺术。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疑,才能打破头脑中的平静,激起思维的波澜,学习才不会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固然重要,但启发学生自己动脑筋提出问题更为重要。如“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可从整体入手,大胆改革教材原有框架,立足于“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过程。即直接让学生根据测量自己所做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这三条信息思考探究:根据这些测量所得的信息你能想到什么?或者解决什么问题?以此统领全课,不断地通过互动生成学习目标,并不断地达成学习目标。学生在独立思考、分组研究之中,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学习问题:长方体上面的面积是多少?长方体每个面的面积是多少?长方体12条棱的总长是多少?长方体的6个面的面积总和是多少?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学生在提问的同时也在思考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样让学生在经历、体验与探索中增强了数学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上,学生除了接受知识,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到课堂,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因此,学生的课堂学习远不只是学习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学会思考,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学习审美情操,发展个性等。这就要求教师要把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合作能力等的培养也作为教学目标,并贯穿于整个教学源于:免费论文网站www.618jyw.com
过程,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教师只有掌握了新课程的理念,交给学生驰骋的空间,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让课堂教学呈现无限的生命力。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探索实践创新教学模式——让知识活起来,让知识活在情感里,让知识活在方法中。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