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多渠道多渠道学生习作,成功感培养写作兴趣

更新时间:2024-02-26 点赞:10275 浏览:3743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说起“发表”,人们普遍认为是像作家一样在报刊杂志上登载作品。那简直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其实,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发表”一词除了表示“在报刊杂志上登载”的意思外,还表示“在公开场合说出,或向集体、社会宣布表达意见、思想、观点”的意思。前者是正式发表,后者是非正式发表。文章因读者而存在,而要体现出文章的价值,发表是必由之路。不管是正式发表还是非正式发表,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体验自我成功的最直接途径。
渠道一:课堂朗读学生习作
课堂朗读学生习作,其实就是“在公开场合说出”的意思,属于“口头发表”。作家叶文玲在《我的“长生果”》一文中回忆:在上学时写了一篇作文《秋天来了》,得了个“甲优”,老师将它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她感到无比的光荣。这次成功感激励她以后更加热爱写作,她读初二时就在县报里发表小说《夫妻间的小风波》,从此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这段佳话启发我们思考:我们在批阅学生周记、作文的时候,不妨也试着用一颗欣赏者的心来发现学生习作的亮点,在每天的语文课上或每周的作文课上拿一两个学生的习作当作范例读出来,内容可以是一个运用准确的词语,一句生动精彩的话语,一次细小而真实的亲身经历等。方式可以由老师来朗读,也可以由学生本人登台朗读。如果能让学生亲自登台朗读,效果会更好,既展现了写作才华,又体会到了被别人赏识、肯定的成功感。有一位学生在登台朗读自己的习作后,在周记里动情地写下一句话:“在讲台上读作文时,老师、同学认真地倾听,小小心房有种抑制不住的快乐和激动,想不到作文能带给我如此成功的感觉。”这种“口头发表”是不需成本的,也是很容易就做到的,只要我们有一颗赏识学生的心就能实现。既然如此,我们何乐不为呢?
渠道二:网络发表学生习作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事物,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工具,绝大多数学生对网络情有独钟,有一种特别的爱好。不少学生们日常生活都喜欢上空间记录事情和心情,用微博记录经历和感受。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因势利导,利用网络的大众化、普及化的优势,努力挖掘网络的积极因素,用网络来促进学生的写作成长。我们可以把空间、微博等网络平台当作发表学生习作的绝佳渠道,把学生的优秀周记、优秀作文和进步作文,由语文课代表为负责人,组织班里电脑操作熟练的学生负责将学生习作扫描或打成电子文档,上传到班级群组的“群共享”、老师的空间或者师生的微博上。这样,既可以增进师生、生生的感情,又可以引导学生把上网聊天、游戏等纯娱乐的行为转化为关注写作、学习写作的积极行为。网络发表方便快捷,便于交流,拓展了学生习作发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不仅在课堂欣赏到自己或别人的作文,在课堂以外也能有机会欣赏到自己或别人的作文,学生不仅拥有本班同学这一读者群,还拥有包括自己的家人、朋友这一读者群,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大,成功感更强。当学生得知自己的作文传上网络,会产生一种被认可、被欣赏的成功感。在网络发表后,老师倡导学生在平时许可的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致谢www.618jyw.com
上网时间,多花时间欣赏同学的作文,并根据自己的喜好互相转载,“拍砖灌水”,有条件还可以开展评比活动,选出“最具人气指数”的学生习作。学生在浏览、转载、评论、等活动中,自然会感觉到写作文很有意思,很好玩,关注写作成为学生上网的一种新鲜有趣的事情,不知不觉也就喜欢上写作了。
渠道三:报刊发表学生习作
以上只能算是非正式发表,要想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要争取让学生的习作变成一个个铅字,发表在正式的刊物上,让学生体验到正式发表习作的成功喜悦。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进行细心深入的修改加工,向适合学生的报刊投寄作品,争取公开发表。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变成“豆腐块”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登载时,内心的成就感更是难以言表的。班里有一位学生的习作《守望那个“平底锅”》在《河源日报·古邑学堂》上公开发表后,全班乃至全级的同学都竞相传阅,成为一大喜讯。我趁热打铁,大力宣传,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写作,踊跃投稿。学生看到与自己不相上下的同学的作文都发表了,自然会有一种不服输的干劲,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劲。果然,不久以后,又有一位学生的作文《我们班的“吉祥三宝”》在《语文导报》上公开发表。接着,又有几个同学的作文在其他报刊上发表出来。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