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塑造高校青年教师应怎样塑造健康积极自我形象

更新时间:2024-01-30 点赞:27809 浏览:12323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自我形象是在人生每一个阶段逐步成长和发展的,青少年阶段是每一个人自我形象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青年教师的队伍不仅日益庞大,而且越来越成为高校发展的生力军。高校青年教师无论是从自我成长的角度看,还是从其主要的服务对象——大学生看,都处于这个重要时期。本文重点谈了高校青年教师塑造积极健康的自我形象的重要性及其自我形象形成的历程,并简介了高校青年教师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
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 自我形象 自我认识
本文所指高校青年教师,一般是指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专任教师。教育部2009年12月在其网站发布的2008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按年龄统计,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占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的47.8%;按职称统计,中级及以下职称的教师占总数的61.9%。由此可见,青年教师在高校教师队伍中的比重较大。他们是教学、科研及管理等任务的实际承担者、未来骨干力量的后备军,关注其职业现状,以探索建立务实、理性、有效、可发展的制度支持和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高校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的比例不断上升,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得到改善,年龄断层问题基本解决,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师队伍的主要力量。
大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身心健康、德才兼备、情智并重、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高校教师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处于青年早期的大学生,人才培养,关键在师资。培养杰出的青年教师被公认为是一流大学的特点之一。我国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最大、最核心的差距是师资队伍。高校青年教师处于自己职业生涯的成长期,伴随一届届大学生的成长,自己的职业生涯也会步入佳境,逐步到达事业的顶峰。对于青年高校教师而言,到达这个顶峰的基础就是自我形象的塑造,而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首先就要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

一、良好的自我形象是高校青年教师事业成功的基础

(一)自我形象的概念

自我形象也称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自我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认知、体验和评价,是个体关于自我的全部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总和。对于青年高校教师而言,一个普遍需要面对的与职业相关课题就是:我的职业形象到底是怎样的?我是谁?我努力奋斗为了什么?我从事的职业是否有价值?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高校青年教师成长中各类困惑的背后都是有关自我形象的问题。教学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也是教师的立足之本。要成为称职的教师,就必须首先过好教学关。青年教师大都具有很高的学历,经过系统的教育训练,基础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知识基础扎实并不等于一定能很好地传授知识。目前,对青年教师来说,比较难处理的问题是如何摆正教学与科研的位置,以及如何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由于社会和高校各种现行政策的导向,科研事实上压倒了教学,成为高校工作的主导,再加上现实利益的驱使,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在一些青年教师身上表现得比较明显,主要工作精力向科研一边倒,整天疲于做项目、写论文,而教学工作则处于应付状态,无暇钻研教材和教学技能。长此以往,必将影响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增强。

(二)自我形象的作用

古希腊哲学家认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认识世界。”高校青年教师的身份虽然是“教师”,但从个人成长过程来看,依然属于“青年”,也必然具有青年的一般心理特征。比如在青年早期,情绪发展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在评价自己时会有偏见,只有知道自己的偏见、局限,对世界的认识才能较全面、客观。反之也成立:“认识世界以后才能够超越自己的局限性,更好地认识自己。”二者是互通的,都是对的。对高校青年教师来说,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认识学生,才能更好地与学生相处。
认识自己也是一种很好的心理平衡机制。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就会产生虚妄的期望,如果在职称评定、岗位考核、科研经费申报、学术成果发表、生活负担、上升空间等方面设定错误的目标,就容易导致失望。盲目自信常常是失败的先兆。青年教师刚参加工作时,常常满腔热忱,迫切希望得到学校领导、同行和学生的认可,如果受挫,往往会产生很强烈的挫败感,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职业能力提出质疑。

二、高校青年教师不同类型的自我形象

由于每个人的社会背景、生活经验、追求目标等方面存在差异,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自我分化、矛盾、统一的途径不同,其结果也不同,统一的类型也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自我肯定型

积极的自我形象统一即自我肯定,是指正确的理想我占优势;既符合社会对高校教师的要求,又可经过自我的努力实现。此外,这种类型在高校青年教师不仅对现实我的认识比较清晰、客观、全面、深刻,而且对教师职业和教师形象都有积极的评价。理想我和现实我通过积极的斗争达到积极的统一。统一后的自我完整、充满力量,既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又有助于自身成长,这种类型在高校青年教师中占绝大多数。

(二)自我否定型

这种类型的人对现实我评价过低,理想我与现实我差距极大,或差距虽不大,但缺乏自我驾驭的能力,缺乏自信,不但不接纳自己,反而拒绝自己甚至摧残自己,即自己不认可自己的价值,处处与自己为敌。他们不是通过积极地改变现实自我去实现理想我的,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放弃理想自我,趋同现实我,以求得自我意识统

一、其结果更为自卑,自我否定型的青年教师占极少数。

(三)自我扩张型

这种类型的青年教师对现实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虚假的理想我占优势,认为理想我的实现轻而易举,于是理想我和现实我达到虚伪的统一。这类人时常以幻想的我而非理想我代替真实的我,其自我带有白日梦的特点。在自我认知不足的情况下,个人所追求的学业、事业、友谊都因自己的主观条件远逊于客观条件,故而失败的概率较大。而他们盲目自尊、爱慕虚荣、心理防卫意识强易产生心理问题。高校青年教师在社会特定角色及社会的较高期望下,无论在心理上和生理上,承受的压力都是比较突出的,产生工作应激不可避免。

(四)自我萎缩型

此类人极度丧失或缺乏理想自我,对现实自我又深感不满,可又觉得无法改变。消极放任,或几近麻木、自卑感极强,从对自己不满到自轻、自怨、自暴自弃,最后把自己“龟缩”在极小的圈子里,这种人极少。许多高校青年教师的应激状态和压力来自学校一年一度的工作量考核指标。在科学主义教育理念的影响下,目前高校普遍采用泛数字化的考核办法。在年度工作量考核指标中,除教学课时数外,许多高校对教师承接科研课题、发表论文的数量、档次等都有明确要求,而发表论文排行榜的设置,对论文作者实施的重奖制,几乎每年每学期都要填报的各种科研成绩表格等,都有形无形地加大高校教师的压力。作为金字塔的底层,职称较低的高校青年教师,受到的刺激、压力更大,致使浮躁、短视和急功近利的现象比比皆是。

三、高校青年教师自我形象的形成

自我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变化、发展的过程。青年教师应该坦然面对自己的变化,接受这种变化。正因为人可以变,这才有了创造自我、完善自我的机会。
青年教师的自我发展、摘自:毕业论文目录{#GetFullDomain}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逐步协调一致,但在自我逐步成熟、确立这一过程中,青年教师必然会品尝酸甜苦辣,付出艰难的代价,但到最后当其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时,一切付出都值得。

(一)自我的分化

青年教师自我形象的发展从明显的自我分化开始。原来完整笼统的自我形象被打破了,出现了两个“我”:主观的我和客观的我,伴随主我和客我的分化,理想我和现实我开始分化,自我分化是自我形象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自我的明显分化,使青年教师主动地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行为,产生新的认识、体验,同时由此而来的种种激动不安、焦虑、喜悦增加,要求有属于自己的一片空间和世界,渴望被理解、被关怀。

(二)自我的矛盾

自我形象的分化,使青年教师意识到自己不曾注意的许多关于“我”的细节,也带来主我与客我的矛盾斗争,呈现出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并加剧。随着自我冲突加剧,自我不能统一、自我形象不能确立、自我概念不能形成,表现出明显的内心冲突,甚至有很大的内心痛苦和激烈的不安感。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常常是矛盾的,对自我的态度常常是波动的,对自我的控制常常是不果断的。

(三)自我的统一

自我分化、矛盾带来的痛苦促使青年教师寻求方法以求得自我的统一,如努力改善现实的自我,使之逐渐接近理想的自我,青年教师只有修正理想的自我中某些不切实际的过高标准,才能使之与现实的自我趋近。按照心理健康的标准,不管通过哪些途径达到自我形象的统一,只要统一后的自我是完整的、协调的、充实的、有力的,就是积极和健康的统一。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