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浅谈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果来搞好历史教学结论

更新时间:2024-04-21 点赞:6279 浏览:146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为了搞好初中历史教学工作,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就需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入手开展课堂教学。
【关键词】兴趣;多媒体;德育;师生关系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中小学如火如荼地进行,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发生的变化,与以往的传统教育大不相同,符合了新课标的对课堂教学指出的目标。但是,现在有的教师觉得学生难教,许多学生感觉不会学历史,甚至对历史学科产生畏惧心理,敬而远之。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新课改的指引下,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来搞好历史教学呢?以下是我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些许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搞好初中历史教学工作的首要前提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以兴趣为前提的教学把学习过程变得愉快,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学有所爱、学有所得、学有所有,才能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1.运用多媒体教学。历史上的事件不可能再重演,我们如何让学生能在一种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学习历史,感受历史呢?多媒体是一种把图形、文字、图像、动画、音频等信息结合在一起,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完成一系列随时性、交互性操作的信息技术,是新课改提出的教育现代化的必备手段。多媒体提高了学生的感官认知能力,让学习变得鲜活起来。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l%来自味觉。显然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多获取信息最可取的方法。多媒体的运用符合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创设了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通俗易懂,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的教学工作应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情感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营造愉悦学习氛围,构建师生和谐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盎然的学习,促进学生乐学。学生都有较强的“亲师性”,会因对接受的喜恶迁移到对其所教学科的学习上。孔子曰:“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认可、喜欢教师就对学习充满兴趣,有热情,积极投入与教师的互动中,学习效果明显。反之,学生厌恶教师,就对学习漫不经心,没有兴趣可言,与教师唱对台戏,让教师备感头疼。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与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建立、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拉近彼此的距离,增进沟通,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诚挚的情感,会爱戴、信任教师,激发了极大的学习兴趣。
3.音乐导入课堂教学。法国大文学家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是数字,二是文字,三是音符。音乐是历史直观教学的一种手段,它不是画图又胜似图画,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音乐作为开场白,能够起到先入为主的影响,让每一个同学“入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音乐响起给予了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丰富了历史课的内容和情趣,使学生能够在轻松高雅的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这是单一的课程资源所无法比拟的,歌曲起到烘托了学习的气氛,为教材的讲解做了铺垫,学生学习兴趣高涨,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教师有效地利用音乐资源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转变教学观念是搞好初中历史教学工作的思想保证

传统教育主要是为了应付高考而进行的。家长和学校把对高中生的教育目标更多的是定在了考上大学上。形成了教条的、僵化的教育模式,课堂教学中,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在如此应试教育下培养出的又会是什么素质的学生呢?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吗?这是许多人一直在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新课程改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使学校教育成为“活的教育”,成为真正培养人的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对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而不再是培养只会考试的“书呆子”了。新课标呼唤着历史教师角色的重塑与转换,从传统中走出来,改变原有教学观念,才能与时俱进。所以,面对新课改,教师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是当务之急,也是搞好高中新教材教学工作的思想保证。

三、开展德育教学是搞好初中历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其最根本的问题是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历史新课标指出,历史课不是为了学科而存在,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掌握历史知识和单纯的学科能力培养,不再是历史课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的,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培养健全的人格并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时间上纵横古今,空间上囊括中外,历史学科是能拓宽青少年学生的文化知识面,而且能培养他们逐步形成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正确的世界观。因此,利用历史学科的特点,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当前历史教育应当体现的时代特征。

四、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是搞好初中历史教学工作的关健之处

要搞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方法则又是重中之重。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往往就是依赖教师的讲解和板书完成,教学方式单调。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早已过时。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方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要教师转变角色。教师不再一味的主导课堂,不是只是传声筒,是学生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以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教师和书本有依赖感,更多的习惯于教师传授知识。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比如,学生进行课内和课外阅读相结合,大面积的拓宽历史信息。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进行探究、讨论,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弥补了思维的缺陷。对历史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强化学生纵向和横向的认知,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强化了记忆,加深了理解。
总之,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要学习、理解和贯彻新课标的精神,了解新课程改革的特点,将改革融入课堂教学中,大胆开展新课标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的研究。我们要不继探索和发现,掌握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姜启源. 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李大潜. 初中历史兴趣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源于:硕士论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