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新课程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更新时间:2024-04-09 点赞:19200 浏览:8419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程已推行多年,多年的教学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加深了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1.走进教材,让学生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如:教学古诗《石灰吟》,课前准备好几块生石灰和盛有清水的脸盆,怎么写论文www.618jyw.com
让学生在课堂上把生石灰放进脸盆,亲眼目睹生石灰的变化过程。学生对坚硬的生石灰在水中沸腾,翻滚,最终踪影皆无,只留下清白一片的变化过程惊叹不已。可想而知,此时教师不用讲解,学生也已深刻感悟到石灰不怕牺牲的品格,清清白白的形象,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生命价值观的教育,并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进行体会,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

2.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圣先贤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己有。一味地读,一味地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还是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的。有些语文教师却将“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实质上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有位教师在执教游记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充当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学习,然后集体交流,抽学生轮流上台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景点的特点。

3.设计好教学环节

我认为,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出层次分明、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学生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必须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围绕一个“读”字,做到以问促读、读必所思,以议细读、读能明理。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齐读等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学生读书时,都必须带着问题读。杜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法。课堂设问要有思维的容量、思考的价值、恰当的深度,着眼点要放在文章的关键处、作者的精心构思处、事物的联系处、学生的困惑处、情感的发展处及内容的矛盾处。

4.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比如,在书写方面,我大力强调规范性,要求行款整齐,字迹工整,并指出错别字,“规”字右边本该“见”而非“贝”字,对这类问题我进行了大力更正。又如,对修辞手法的判断运用,对各种句式的变换,对病句的修改,对生字新词的理解运用,对近、反义词的积累,等等,我都逐一进行讲解或强调,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5.做好扶优转差工作

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感到“吃不饱”,而成绩差的学生又常常“吃不了”。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题,教师必须保证优生够吃,差生能吃。我常常用的方法是布置作业中采用“自助餐”的形式,在要求全部完成的基础上,优生自选一些操作实践题,使之能够有所为。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发现这一方法十分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6.融入教学环境,掌握学生特点

由于老人溺爱或父母疏于管教,导致一些学生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这些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都不是很理想。更严重的是,很多学生都对自己缺乏信心,上课的时候很少有学生积极主动地举手发言,就连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也是一样。
作为教师,我不妄想在一开始就扭转这一局面,只是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班级里每个学生的名字,让每一个学生知道你认识他且关爱他,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直呼其名都更有效果。要记住学生的姓名,有几个小窍门:比如画出学生座位表,强化记忆,必要时,也可以把它放在讲桌上或办公室里,有空就看一看;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脸部特征认真记忆。还应该尽快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状况及家庭情况,以便因材施教。你的爱心要如同阳光,让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是温暖的。要细心观察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鼓励、表扬。要经常不经意地说出某个学生的一件值得称道的小事,使他经常受到鼓励。有时候我们对待孩子,要“昧着良心说好话”。这句话可能有些偏激,细想想,如果出于爱,出于从心底里的赏识,有意识地夸赞一个孩子,夸到他“灿烂发光”,有时真的能奏奇效。

7.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能力

7.1纵向思维

纵向思维,即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之上,对原材料做合理的推想和引申,从而得出新意。例如:学了《狼和小羊》,可以对小羊的结局进行推想,第一种结局:小羊由于怯懦,不知反抗,被狼吃掉;第二种结局:小羊机智、勇敢地与狼搏斗,并呼唤帮助,将狼吓跑了。
可见,纵向思维的训练,是引导学生以原材料为依据,沿着原材料的逻辑线索,进一步推想出未知的结果或结局。这种思维既有想象、猜测的性质,又有推理的性质,是在逻辑线索的串联下想象和推理活动多方向的合理延伸。这种练习题的设计,首先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原材料,而这个材料必须具有再推想的可能性。在推想要求上,有些可侧重让学生想象,写出推想的情节;有些可侧重于让学生推理,理性地指出结局的几种可能性。同时还要把握推想延伸的限度。一般让学生推测一两步即可,不可无限度地推想下去。

7.2横向思维

横向思维,即通过联想把材料内的已知内容要素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要素联系起来思考。这两种内容要素之间的关系,常常是相似、相关或相反的。这种联想可以由此及彼,也可以由彼及此。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