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学生谈数学教学中学生革新思维培养中专

更新时间:2024-01-19 点赞:29692 浏览:13357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历史赋予当代教师的重任. 如何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每位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 创新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创造性人才是历史赋予当代教师的重任,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潜在的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是善于选择、重组并能独立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 只有创新才有进步,只有创新才有发展,只有创新才有实力,只有创新才有可能腾飞.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勇于探索,标新立异是十分重要的. 也是作为数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下面笔者粗浅地谈谈个人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诱发学生的求异心理,解题应该有超常规的思维分析

在目前教学中,为了应付考试,教师分析例题时,往往只注意常规的解题思路,按题型分类、依套路模仿,用题量来降低题目的思维水平,学生不是靠思考,而是靠记忆作题,长此下来,不能激活,只能压制创新的意识,因此教师要善于选择具体例题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诱发学生的求异意识,对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不时出现的求异因素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真切体验到自己求异成果的价值,在学生欲寻异解而不能时教师要细心点拨、潜心诱导,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使学生渐渐生成自觉的求异意识,并日渐发展为稳定的心理倾向. 因此我们应有超常规的思维分析,这样才能张扬创新意识,更好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 如图,在△ABC中,AB = AC,D是BC边上任一点,DE⊥AB,交AB于E点,DF⊥AC,交AC于F点,CH是△ABC的高,求证:CH = DE + DF.
当学生看到这道题时,首先会想到老师教的延长或者截图辅助线,然后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这种方法比较常用,但是相对来说语言叙述部分比较繁琐,学生不能够清楚地表达想法. 对于这种较为特殊的题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题中给出的特殊条件,三角形三条边的高均已给出,再根据同一三角形面积相等的原理,可以得出求证的答案.
连接AD,则有S△ABC = S△ABD + S△ACD,
AB·CH = AB·DE + AC·DF,
由AB = AC可得,CH = DE + DF.

二、通过思考分析,培养对知识价值挖掘的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对知识产生一定的了解,然后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思考,进而达到能够创新的目标. 学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知识产生的大环境、知识的出发点等问题,只有明确地理解了知识的价值,才能够利用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并在问题中不断深入细化地了解知识点的真正价值和内涵.
从上题中可以看出,甲乙两组的平均分均为80分,学生需要以从前学过的基础统计知识为依据,通过相关计算来比较两组的成绩,选出成绩更为优秀的一组,并对自己的判断作出解释.
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对很多事物的认识都不足. 但是这道题是现实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因此可以进行相关的思考. 判源于:大学毕业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断哪一组成绩更为优秀是需要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的,相关的统计方面的知识会在此得到应用,通过计算来判断结果. 对于不同的题目,即使数据相同也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三、寻找素材时机,训练创新思维

1. 利用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对各种题型的讲解,还要对那些对拓展学生思路的题型进行总结. 比如:一题多解题型. 这类题型较为常见,并且对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较要有帮助,促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从不同的出发点、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并考虑问题,培养学生乐于创新、积极尝试的意识,使学生的思路更为宽泛.

2. 利用互逆因素,训练逆向思维

对于数学教学中,有很多问题是需要按照正常的思维一步步进行解题的,但是总是有一些较为特殊的题型需要采用从后往前的逆向性思维才能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在教师教授这方面知识时,需要对学生进行重点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突破思维空间的限制,懂得适时的转换思维方式.

3. 抓住分析时机,训练联想思维

教师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联想能力进行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地通过对事物以及知识的理解产生想象和思考,加强学生联想能力的训练,推进学生的进步.

4. 抓住猜想时机,训练灵感思维

教师需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散性思维、联想能力等多方面进行培养,学生需要在不断的认识、思考、探索的过程中来掌握知识,进而培养思维的能力,掌握事物以及知识的基础对更深层次的思考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更为重视.
【参考文献】
林劲.加强思维过程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J].广西教育学会基础教育研究出版社,2007(4).
胡卫平.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发展与培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叶澜.扎实 充实 丰实 平实 真实:“什么样的课算一堂好课”[J].基础教育,2004(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