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说明文说明文教学隐忧与对策

更新时间:2024-03-06 点赞:13716 浏览:5818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说明文是一种重要的实用文体,中职生职业生涯中经常要与说明文打交道,因而掌握说明文阅读与写作技能对中职生来说尤为重要。但说明文教学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存在着被边缘、被枯燥、被异化等隐忧。
中职教学说明文阅读隐忧对策有效教学说明文是一种重要的实用文体,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运用十分广泛,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其对生产、生活的作用愈加彰显。当下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中职生走入社会,要适应社会竞争,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通过终生学习掌握前沿科技,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掌握说明文阅读与写作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由于说明文常常较为枯燥,不为师生所喜,且师生都未能充分认识说明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在中职语文的教学实践中,说明文教学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存在不少隐忧。
隐忧一:被边缘
虽然教材中仍有分量较重的说明文单元,但在实际教学中,说明文却已经日渐边缘化。职高学生往往只对有故事情节的课文感兴趣,而对没有鲜活人物形象的说明文丝毫不感兴趣,这大大打击了语文老师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于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语文老师下意识里疏远说明文单元,不约而同地省略了说明文单元的教学。
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为例,一些语文老师往往只上散文单元、古诗词欣赏、小说剧本单元,如果有时间,再上第二单元(以“处世美德”为主题的课文)、第四单元(职场起点),却把第三单元(以“科学精神”为主题的说明文)省略了。说明文教学的缺失,无疑使学生的语文知识结构缺少了重要一环,学到的知识不系统不全面,为将来走向社会适应岗位、提高技能埋下了隐忧。
隐忧二:被枯燥
不少语文教师也和学生一样,对没有故事情节、没有人物形象的说明文不感兴趣,潜意识里认同学生的观感,于是也将说明文打上了“枯燥”的标签。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固有的观念作祟,二是少数教师自身科学素养欠缺,难以认识说明文的丰富多彩,不能体味说明文的盎然趣义。
例如,不少科技说明文的内容反映的都是尖端前沿的科学技术,出现老师读不懂课文内容的现象并不少见。如《走向未知的世界——纳米》,一般人多少是听过“纳米”这个词的,但作为语文老师,要把“纳米”“纳米技术”向学生解释清楚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又如《时间和空间的旅行》一文,没有点物理知识几乎很难明白。因此老师上这类文章多少会有点心虚,显得底气不足,于是照本宣科,匆匆而过,如此一来,说明文怎能不枯燥。
隐忧三:被异化
由于说明文被打上“枯燥”的标签,不少老师上课时就想尽办法,力图使课堂生动活泼起来,比如用大量的图片、大量的视频替代枯燥的文字,给学生以直观感受。这样课堂气氛是活跃了,却容易走入误区,忽视了对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文语言的探讨学习,本末倒置。
说明文的教学,其主旨在于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说明文技巧,熟知说明文特点,应着眼于“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只是许多教师认为,说明文教学中,课堂气氛活跃与说明文阅读技巧讲授“鱼与熊掌难以兼得”,于是舍其本而逐其末,轻巧地将说明文教学异化成了生物课、物理课等,丢弃语文元素,忽略语言实践,其结果必然是学生在热闹之后空手而归。
针对以上这些隐忧,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进行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对策。
对策一:三问法
说明文教学须回归说明文本身,这是语文教学回归语文本身的具体体现。
学习一篇说明文,向学生讲清楚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结构、说明语言等,是最基本的教学任务。要对作者说明事物过程中的思维进行条分缕析,直至清晰洞明。如何做到这一点?笔者总结了一个“三问法”,即围绕着“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三个问题设计一系列课堂问题,用问题贯穿课堂,激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如针对《闽中桥梁甲天下》一文,可问学生:闽中桥梁为什么能甲天下?作者怎么写闽中桥梁甲天下?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正好解决了写什么(闽中桥梁的特征、甲天下的表现——数量多;建桥速度快;规模宏大;技术先进;以石梁桥为主;工艺精巧;因地制宜,形式多样)、怎么写(说明方法)、为什么这么写(说明语言的准确和周密)三个问题。而且这样的问题设计,思路清晰,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能对文章结构一目了然,更好地理解课文。
对策二:比较法
说明文的美感,还在于其语言的准确性。如何体味其准确性,唯有比较方能得知。
语文课必须把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放在第一位。因而说明文教学的着眼点、立足点是语言文字本身,教师就是要带领学生细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组织最适当的语言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从而提高学生对说明性的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笔者在教学中总结得出,用删词换词比较法能比较容易地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缜密。如《闽中桥梁甲天下》绍古代福建经济:
五代时期,中原地区向福建大批移民,加上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福建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到了宋代,福建经济空前繁荣,泉州港成为中国四大港口之一,海外贸易相当发达。尤其是南宋王朝偏安江南之后,泉州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海外贸易进一步繁荣。
教学时可删掉这些加点的词语,比较删掉前和删掉后语言表达的效果;或是教师用其他的词语替换这些加点词,比较各自不同的表达效果,并揣摩孰优孰劣。通过这样删、换词语的比较分析,学生就能在不断揣摩中逐渐体会到作者用词造句的独特匠心。对策三:辅助法
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实现对事物、事理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如上《牛郎织女》一文,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展示牛郎星、织女星所在的星座天鹰座和天琴座图片,要求学生看着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牛郎星和织女星的形状、位置等特征,接着再与文中相对应内容比较,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对策四:读写法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阅读和写作一脉相承,相容相通,将文字转化为认识,由认识而具化为文字,这是个体认识事物、传递知识的手段和方法,这其中,语言是不可或缺的媒介,是思维的外在体现。因而落实语言的运用,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
参考文献:
源于:论文的写法www.618jyw.com
黎桃.中职语文教学应考虑的问题.职业教育研究,2006,(8).
梁妙良.浅谈说明文阅读中的趣味教学.中学教学参考,2010,(31).
[3]唐素辉.浅谈高中语文有效性教学.教育教学论坛,2011,(14).
[4]闫卫平.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特点之我见.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
[5]谢红辉.让语文课堂回归本真——关于提高语文课堂实效的思考.吉林教育,2008,(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