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与道德养成

更新时间:2024-02-23 点赞:6088 浏览:1950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当代大学校园为广大青年学子提供了施展才华、实现理想的广阔舞台。积极打造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立德和立信,选择正确的成人成才之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围绕党和国家的政治思想,利用渠道,有序渲染,能够帮助青年学子明确使命,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广大学生自觉地将自己的人生规划与祖国和时代的需求相结合,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学;校园文化;道德品质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校园文化,属于高层次的精神文化。具体的表现形式包括物质文化、组织文化、制度摘自:毕业论文答辩www.618jyw.com
文化和教育文化。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文化的软实力和重要性。文化是民族的血液,是广大人民的精神家园。提出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坚持文化强国之路,坚持百花齐放,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让一切文化创造充分涌流,开创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近十年的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精英式的高层次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高水平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培养一批综合素质强、忠实可信的祖国接班人。

一、校园文化建设之功能

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引导认知、渲染熏陶、规范行为和充实生活等功能。通过文化教育、课程开展等多种形式,例如大学思修课程、马列主义兴趣班等组织形式的校园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有效应用于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道德修养、理想信念、人生价值等多方面的教育中。通过思修课程的系统学习,同时辅助文化课的教学、校园文化的实体活动的积极开展,大学生可以系统有效地从多角度提高自身修养、启迪智慧,掌握陶冶气质和修身养性的方法,不同学院交织一起,文理综合、文艺交融,可以广泛形成学科互补和认知互补,避免单一、封闭的价值观养成。有利于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形成认知方式多元化、价值观念清晰化的良性循环。

1.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间关系

校园文化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平台,是人生道路上的试验田。从另一个角度讲,广大青年学子自身对于教育者或教育机构来说同时也是一片尚待开发的处女地。校园文化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育者,另一方面是接受教育者,二者相互联系又各有不同。作为教育者,应当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具有健康健全的人格、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足够高的政治觉悟,因为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起点,是值得被效仿的典范,是校园文化的引导者和工程师。作为接受教育的大学生,个性鲜明,在接受社会价值观的熏陶的同时,也要在校园文化实践中探寻符合自身特点的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

2.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手段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组织或团体,都有自己的理念或制度文化,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亦是如此。“学术无禁区,宣传有底线”是高校组织校园文化建设的标准。校园文化建设不能放任自流,应当符合我国国情,即从外部环境讲,西方国家敌视社会主义国家,无时无刻不在企图颠覆和西化社会主义国家,而学生,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是外部势力争夺西化的主要目标,在网络发达、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外部势力的思想颠覆渗透无孔不入,比如,功邪教、组织中,有许多受害者和骨干分子都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人群,甚至不乏高学历的受教者和执教者,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形势是十分严峻的。利用校园文化的强力建设,可以形成一道无形的保护伞,及时屏蔽不健康思想。校园文化制度建设,不仅是必要的教学手段,同时也是必须的底线要求,是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的经验总结。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把握点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思想道德教育要符合社会政治的主流思想。应当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坚持用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全民,积极培育核心价值观。

2.以增强综合素质为根本

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完善大学教育,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应坚持推进和完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和综合素质竞赛等。

3.增强文化整体竞争力

严格来讲,大学生是敌我双方争夺的主体,目标是否正确、态度是否端正、制度是否完善、体系是否科学是思想争夺战胜利与否的关键。
参考文献:
杜国芳,张涛.论高校隐性知识管理[J].中国现代教育教学,2004(3).
梅贻琦.大学一解[J].清华学报,1941(1).
[3]章世虹.最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手册[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钟启春,男,山东交通学院社科部讲师。
(作者单位 山东交通学院)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