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浅析普通高中地理导学案设计与使用征文

更新时间:2024-04-01 点赞:16895 浏览:7125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2095-3089(2013)9-0-01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日新月异,面对新形势下的教育行业,也摘自:毕业论文怎么写www.618jyw.com
在热火朝天的进行着革新。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所接纳的都是成绩较差,思维习惯不好,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面对这样的学困生,如何使他们在高中生涯中尽可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增长更多的技能和提升更高的能力,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尤其是被学生一直不看重、不感兴趣的地理科目的学习,如何教会学习地理的方法?如何激发学习地理的创造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其致力于导。”“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应在引导,指导,疏导以及辅导四方面下功夫,学做“导师”。因此为了落实提出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达标训练”这一新的课改理念,彻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我采用“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逐步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导学案的设计是课堂成功与否的关键!
所谓导学案,即指导、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导学案是课堂教学的总抓手,是学生学习的“方向盘”、“路线图”,导学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各个环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导学案是把教材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情景化、生活化、问题化设计和加工,特别注重把教材的知识细化为一个个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并提前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走进教材,实现对教材的学习和理解,是把静态的教材进行动态的开发使用,一份完整的导学案设计包含以下基本要素:
(1) 页眉。在每一分导学案的页眉处,都要设计上:学年度学期鲁教版第册第单元第节使用时间制作人:审核人:NO:这样使学生每收到一张导学案,就对所学知识了然于胸,特别是每到周末进行整理总结时,更根本不会出现错乱的情况,一学期结束后,会形成一沓特别得心应手的复习资料。
(2) 学习目标。一般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但是在实践中,可以把三维目标融合在一起。比如在学习《日本和英国区域差异比较》时,我设定的目标是:①通过比较日本和英国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掌握区域比较的内容和方法,并能运用于其他区域的并比较。②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确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这样看起来简洁,易懂,灵动。
(3)重点难点。提醒同学们要着重掌握的问题及重点突破的方法。
(4)学法指导。针对地理课目多用图表法、比较法、绘图法等。
(5)学习探究过程。包括知识链接、预习案部分--基础知识的夯实、探究案部分--重点难点探究,是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能把基础知识夯实特别重要,在课前的预习课上,学生能掌握50%就不错了,所以还需在课堂上通过展示、提问等多种方式对基础知识进行继续弥补。
在探究案的设置上,提出探究思考的问题之后,还需要给学生以思维提示:比如:在学习《日本和英国区域差异比较》时,设置的第一个探究题是:总结日本和英国的位置(范围)有哪些异同点?然后设置提示:区域范围一般包括纬度、海路和相对位置等。这样一来,学生既学会了思路和方法,又及时的进行了运用。可以快速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可谓一举两得!
(6)考题例析。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在考试中的考查方式,以什么形式、题材、材料来设计问题,难度如何,从而启发学生思维,规范学生解题。
(7)热点聚焦。链接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知识与与生活接轨,培养理论联系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8)巩固练习。可作为课堂达标检测训练。以使得学生对自己本节有一个评价。
(9)小结:每节课至少要留出3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对本节课进行一个细细的总结和梳理,把知识点串联成知识树,便于宏观、直观的了解。及时总结得失,弥补知识缺漏,不吃夹生饭.
总之,一份有方法指导,有知识运用,有生活气息的导学案一定会更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要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思维状况,心理特点等学生实际设计问题,要引发学生更多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知识就在生活的角角落落!
关于导学案使用时的两点思路:
(一)课前预习。教师必须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独立预习,下课后交给老师,教师一般全批“导学案”,学生的问题、疑难、矛盾得以提前暴露、展现,使教师的讲解很有针对性,可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可以使每位学生了解自己的预习效果,一目了然的察觉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以便引起学生对自己的及时弥补。学生在课前如果没有认真预习,如果学生连课文都没有看,就直接进入各种活动安排,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学困点在哪里,上课时就是一片茫然。所以预习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二)课上展示、点评、质疑。在处理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一般是小组内成员合作讨论。先让学生通过小组互讲、互问等形式,引导学生人人参与课堂交流,实现生生互动。但是在点评环节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说不出来,道不明白,说不到点子上,点不到刀刃上,不能讲出这个问题的根本,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说明他们还不是真的懂得!针对这种现象,平时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个别引导和培养点拨,强调他们必须理清思路。特别是在质疑环节中,几乎没有学生去质疑!可是,这并不是说明他们都会了,而是还对知识处于一种勉强理解的状态,所以他们不会提出质疑。这时,老师为了把知识挖的深一些,拓得宽一些,不妨多问几个“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不是那样的?这样行不行?有什么规律吗”这时会极大地集中学生的精力,思维高速运转,效率大大地提高。经过近一年多来的实践,认为是颇为有效的方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