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安全问题论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理由及其对策设计

更新时间:2024-03-18 点赞:7856 浏览:250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一系列相关问题应用而生。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极为重要的政治问题。确保粮食安全,是国家总体战略构建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前提。正确判断我国目前的粮食安全现状,是制定宏观粮食政策的基本前提。本文在分析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当前我国粮食安全所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粮食安全;重要性;挑战;对策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对于国家来说,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对于世界来说,粮食安全是实现和谐世界的保证。尤其对于中国我们这样一个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推进的国家而言,确保粮食安全不仅是实向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新形势下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粮食安全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1996年的世界粮食首脑大会将粮食安全定义为: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买得到和买得起足够安全和营养的食物,以满足活跃,健康的生活所需的饮食需求和消费偏好。
2009年11月18日,为期3天的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在罗马落下帷幕。此前,联合国粮农总干事迪马夫以绝食方式希望引起世界对全球日益增加的饥荒人口的注意,据FAO的报告指出,截止去年,全球饥饿人口已达到10.2亿,其中全球有29个国家面临着严重的饥荒,这种情况反映出目前脆弱的粮食安全系统,同时也促使我们必须从一个相当高的立足点上,充分认识粮食安全问题的特殊重要性.

(一)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础

粮食问题是安全问题,而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中国是一个粮食生产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粮食消费大国。中国的粮食生产和供求情况不仅关系到中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会影响国际粮食的供求和状况。如果我们大量从国际上进口粮食,就会造成国际粮源的紧张,拉动粮食上涨。从国家安全战略角度看,我国人口众多,农业受自然风险和影响较大,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中,粮食始终被视为特殊商品和战略物资,如果放松国内粮食生产,过度依赖国际市场,无异于将自己的饭碗放在他人手上,在战略上极易受制于人,在关系国家生存发展的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团结干事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无忧无虑奔小康”的政治氛围的基础物质是粮食,正如同志讲的:“不管天下发生什么事,只要人民吃饱肚子,一切都好办了”,这个简单的道理说明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目标和任务的需要。

(二)粮食安全是政治安全的命脉

从政治角度看,粮食安全是立国的基础。我国的自立能力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粮食的生产、农业的发展。如果农、副产品不能保持自给,过多依赖进口,必将受制于人。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人。这是基辛格在上世纪70年代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的话。粮食作为生活必需品很早就渗入了政治因素。中国历史上就有“兵马不动,粮草先行”,明成祖的“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的帝王之道,以及“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政治哲学都表明粮食问题始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政治问题。粮食也始终以一种潜移默化、化大象为无形的方式左右着古代中国政治。粮食问题几乎是所有农民起义的导火索,太平天国时期的《天朝田亩制度》就是典型的代表。粮食以一种独有的隐喻讲述着真实的历史,任何政治家都难以逃脱粮食的政治。

(三)粮食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

粮食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步伐加快,虽然农业产值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例逐步降低,但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和重要性却丝毫没有改变。历史反复证明,粮食一旦出现大的波折,将直接危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90年代初发生的全国性粮食暴涨,都对整个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并且调整恢复用了相当长的时间和努力。党的十七大提出,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粮食作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物质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切实做好粮食工作,保持粮食问题长期稳定,不仅对保障人民群众吃粮安全,增加种粮农民收入,发挥种粮农民积极性有积极作用,而且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

(一)种粮成本高,严重影响农民的积极性。

粮食的生产周期相对较长,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虽然粮价在不断上涨,但是随着化肥、农药、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的提升,粮食保护价收购和补贴收入难以抵补种粮成本,农业比较收益下降。在新一轮工业化和城市化潮流的带动下,国家大力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工业对农业实行剪刀差,粮食生产区一半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真正留在农村的劳动力多是老弱妇孺。而在中国农业依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情况下,劳动力的大量投入依然是其发展的必要条件。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使得农业生产难以维持,大量土地被抛荒或粗放经营,因而影响到粮食安全。

(二)人口增长和消费水平提升源于:毕业生论文www.618jyw.com

将使我国粮食需求保持刚性增长
有关预测表明,未来十年我国人口仍将以年均800—1000万的速度增长。2020年,我国人口总量达到14.6亿。人口增长必然导致口粮需求刚性增长,按照人均400公斤口粮计算,到2020年我国口粮需求总量达到5.84亿吨,比2010年的5.48亿吨增长6.57%,这将大大超过同一时期我国粮食生产可能的增速度。同时,经济增长带来的粮食消费结构变化将为更激烈,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的消费需求以更快的速度增长。据有关预测,到2020年,全国饲料用粮需求总量比重超过40%。同时,食生物燃料、生物制药和酿酒工业的迅猛发展,将会显著增大粮食消费比重。源于:大学生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