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亲历亲历过程培养科学素养

更新时间:2024-03-21 点赞:3872 浏览:1046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关键词]小学科学课标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读懂学生,根据学生的情况和特点,精心设计出学生喜爱的科学探究活动,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使科学探究从形式走向实质,达到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关键词]探究过程;培养;科学素养
“我听说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美国华盛顿大学校园的这幅条幅,突出了做的重要性,深刻揭露了探究的意义在于经历,在于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主动获取。科学课标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探究是科学的根本,没有探究就没有科学。学生只有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科学素养才能得到形成和发展。课标还指出:“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就改变了过去过分注重知识而忽视学生亲身探究的弊端。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达到科学知识的目标,而且要达到科学探究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有在学习科学的探究活动中才能得到调动,巩固和发展。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因此教师应善于选材,善于调动,引导组织,帮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40分钟这有限的时间内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呢?本人通过学习和思考,结合教学实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

现代教学论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探究的。因此教师的职责就是要把教学内容转换成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景,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引起矛盾冲突,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内容之间产生一种不协调,激发学生探究的,从而把学生引入“问题—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在情景的创设上一定要真实、自然。如在教学《岩石的风化》一课中,我先让学生观察一块普通的岩石,了解这块岩石的基本特点:重、很硬,非常结实。然后给每位同学一块风化的岩石,让他们观察说出风化岩石的特点:很疏松,很轻,能浮在水面上,表面有泥沙、有植物。通过对这两块岩石的比较,不用教师说一句话,许多同学就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什么同样是岩石,风化后这么轻,且能浮在水面上?岩石怎么会这么疏松,手一碰,就会剥落下来?岩石怎么会有这么多小洞洞?一个个问题自然地激起了学生探究的。
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以此作为教学的资源,如在尝试教学科学教材——《眼睛的科学》一课时,我问学生:“关于眼睛,你想研究哪些问题?”学生情绪高涨,纷纷提出问题:“眼睛是由哪些部分构造的?”、“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眼睛为什么既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又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怎样预防近视?”、“爷爷的老花眼是怎么会事?”……然后我引导学生将这些问题进行比较,找出多数学生感兴趣的有条件可研究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求知的起点,让学生积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总结www.618jyw.com
极主动参与探究学习,产生探究问题的愿望,这就需要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探究环境。如在教学《轮轴》一课时,我设计了“看谁力气大,手劲猛”的游戏。我故意挑选了身高相近的男、女同学各一名,请他们上讲台,掰手腕,女同学胆小,不肯和学掰手腕,引起部分同学的议论和笑声,同学们都认为不用比赛,肯定女同学输了。然后教师拿来一个啤酒瓶,再请这两个男、女同学比试一下,学握住啤酒瓶的颈口部分,女同学握住啤酒瓶瓶身部分,各自用力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旋转,结果女同学羸了。这一下,课堂里“炸锅”了,引起了同学们的哄堂大笑和议论。这时,老师问学生:“为什么力气大的学反而比不过力气小的女同学?”通过这个游戏,同学们的探究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然后教师再将学生的注意转到学习新课《轮轴》上来。
再如在五年级科学《蚯蚓找家》一课中,上课伊始我带着学生到田野里挖蚯蚓。当发现蚯蚓以后那种被激起来的探究,就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蚯蚓的研究中来,正当学生特别感兴趣,想把他们带到教室饲养的时候,我及时地对学生提出:“给蚯蚓按个家的教学任务”。这个布置任务的时机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是在学生产生兴趣,产生需要的时候给了任务,所以能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很快收获。
一般来说,在上课的第一时间要尽快让学生接触探究事物,思考需要探究的问题,而且这种事物和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尽快的集中到要探究、要解决的事物和问题上,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实现了教学目标向学生需求的转变,每个学生都明白自己将要干什么。

二、注重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前苏联小学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说:“儿童单靠动脑,只能理解和领悟知识;如果加上动手,他会明白知识的意义;如果加上心灵的力量,那么认识的大门都将在他们面前敞开,知识将成为他改造事物和进行创造的工具。”
如:我在教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学期科学《抵抗弯曲》中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时,通过在不同厚度的纸上放围棋子、垫圈或其它重物,比较不同厚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然后收集数据,并运用曲线图分析整理数据,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纸的厚度增加,纸抗弯曲的能力会显著提高。研讨长方形截面的横梁平放好还是立放好。这个活动是对第一个活动结论的应用。通过观察大桥的构造以及与此相关的图片,学生会发现承重的横梁都是立着放的;接着让学生解释横梁要立着安放的现象;最后指导学生设计木条承重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理由。学生深刻感受到横梁立着放比平着放抗弯曲能力强。学位论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