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培养学生新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更新时间:2024-01-20 点赞:14842 浏览:6109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新课程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更新理念、改变教法,可以走进教材、走进生活、关注学生。
【关键词】终身发展;人文精神;自悟探究;知识拓展;面向全体;更新观念
跟随新课程的步伐,基础教育正由“应试教育”转向开放、创新的教育。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所以,我们要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多年的新课改教学经历使我收获丰厚,感触很多。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试采取以下几点做法:

一、走进教材,体验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中,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我们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如:教学老舍的《养花》一文时,可以抓住老舍先生养花所付出的劳动这一段落,着力渗透“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这一富有人文内涵的思想内容。课上引导学生夸夸班上热爱劳动的同学,并倡导组织学生进行公益劳动,家务劳动,自己也学养花等实践活动。这样也就使学生懂得了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道理,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二、熟读教材,强调自悟探究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讲为主要方法。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例如:学习《桂林山水》时,就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读一读、说一说、问一问、帮一帮的过程,以多元的对话为模式,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同学之摘自:学术论文格式模板www.618jyw.com
间的合作探究。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股亲切、活泼的气氛。课堂上或争先发言、或点评、或小组讨论。教师在课堂上架设起一座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桥梁,使学生真正地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三、接触生活,拓展语文教学

教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即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四、放眼四周,面向全体学生

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就课堂表现而言,有时,那些发言不积极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并非不活跃,只是他们不擅长口头表达而已。我们就要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积极思维。我们可以将一些浅显的问题抛给他们,让他们在享受成功的喜悦时获得自信,踊跃发言,常此以往,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方能得到提高。现在,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日常教学中的普及应用,充分利用这些设施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避免置身于课堂学习之外的“看客”出现。
总之,以新课程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教育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广大教师只有更新观念,内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把新的教学理念植根于教学实践当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和反思,转变教学方式,才会使学生的素养不断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走进新课程》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