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教学设计依学而设:基于学情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1-24 点赞:22119 浏览:9726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学情是指课堂教学之前学生现实状态和学科本质,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经验能力、思维特征、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学情分析时应从知识经验、年龄特征、学习需要及可能预测等方面,通过观察、问答、测试等方式加以把握。教学设计时应依据具体学情确定教学目标,确立教学重心,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源于:科技论文写作www.618jyw.com
 【关键词】依学而设;学情;教学设计
随着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教学越来越强调对学情的关注。“学情”,是指课堂教学之前学生现实状态,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经验能力、思维特征、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教学设计时必须全面考虑上述学情因素,才能顺学而教、因材施教。本文主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索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

一、把握学情:有效学与教的基本前提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所具备的知识水平、发展需要也不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思维习惯都有不同的特点,这些都会影响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所以,在教学设计前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学情进行正确分析和预测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1.从“四维度”全面分析学情

从学的角度看,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包括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年龄特征、学习需要等,在学情分析时应该对这些情况详加考察。
(1)探知学生的知识水平。主要包括探知学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个人经验和主观体验?学生已掌握了哪些和新知识有关的内容?已具备的知识经验中哪些是有利于吸收新知识的?班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如何?……根据这些分析来设计教学任务的广度和深度。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学生对前一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新教学内容的学习效果。学习起点是接受新内容,生成新能力的基础,如果忽视这个前提条件则容易导致教学过程脱离学生的实际,使教学目标成为空中楼阁。
(2)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儿童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思维习惯,包括思维的深度、广度,擅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是乐于交流还是内向保守,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每一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只有清晰地了解这些特征,才能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整体的研究分析,有利于把握学情,使教学更加有向、有效。
(3)明确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有自己的主观想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那么,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就应该思考: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学生能接受吗?哪些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从课堂上想知道些什么?充分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需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变外在的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渴求。
(4)预测学生的可能情况。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有独特的思考及表现,不可能完全顺着教师的课前设想发展,这就意味着教学过程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充满变化的。各学科新课标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这增加了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课堂可能因此有精彩的生成,也有可能阻碍教学的顺利进行。所以,在课前必须对学生的“可能”进行认真的预测和分析,对可能出现的生成点加以研究和思考,预设引导方案和策略,这样才能将学生的可能情况转化为宝贵的教学资源。

2.用“四诊法”深入把握学情

对学生分析得越细致就越能全面把握学情,无论是日常的接触了解还是课前调研都能提供学情信息。学情分析究竟该如何进行呢?中医的“四诊法“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望”。即观察,与科学研究方法中的课堂观察不同的是,这里的观察者不是旁观者,而是教师自己。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具有一定的观察意识和洞察能力,留心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通过他们的外在表现判断学情,分析其内在的思维活动、习惯特征等。如有些学生思维活跃,但思考的深度不够;有些学生习惯于依赖老师,思维活跃度不够。通过观察,老师对班级的整体水平,每个学生的能力都能有大致了解,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所以在分析学情时老师们经常使用,但需要持久进行才能得出结论,且仅靠观察难以全面、具体、真实地反映每个学生的情况。
“闻”。即倾听,教师通过和学生交谈,对学生所表达的语言信息进行研究分析,深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为了“听到更多的声音”,使反馈的信息更加全面,有意义,所以老师尽可能选择不同典型的学生谈话,谈话前认真考虑谈话的目的、内容,谈话时应亲切和蔼,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谈话方式,尽量让学生敞开心扉,说出最真实的想法。
“问”。即提问,通过让学生回答一系列的问题达到了解学生的目的。提问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问卷调查、随机访谈。问卷调查是根据需要,设计专项题目或量表进行调查。问卷在设计时要能突出主题,简洁明了,易于回答,这种方式使学情分析从传统经验型跨入科学研究型,拓展了学情分析的范围与角度。笔者曾经上过一节关于“洋快餐”的综合实践课,为了调查学生对“洋快餐”的了解程度,即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问题包括:你吃过“洋快餐”吗?你知道哪些“洋快餐”品牌?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些食品?……这些问题对学生而言浅显易答,也大致能够反映学生对“洋快餐”的了解程度,对于教学设计有很大的帮助。随机访谈则是针对某个或某类问题随机选择学生回答,这种方式没有问卷调查所反映的问题全面、具体,但对检验估测的学情却是省时省力的做法。
“切”。即对特定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考察学情,以确定教学方式、目标和重难点。可以分析学生的成长档案、作业、考卷、素质报告单、预习检测等,比较系统地了解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如从学生的成长档案和素质报告单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性格特征及综合水平,作业、考卷和预习检测能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这些是教学设计重要依据。
二、依学而设:有效学与教的根本保障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