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心理素质合理利用心理学原理培养健康心理素质学术

更新时间:2024-03-18 点赞:7734 浏览:23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多年来,心理学理论的研究在教育学、管理学等多学科领域中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如何利用这些心理学成果,更好地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是高等院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问题。本文从高校学生管理的实际出发,对心理学原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提出一些初步看法。
心理学心理素质学生管理

一、运用“需要理论”明确学生学习目标

诱因是指引起人们需要的刺激。需要是人对其生活和发展条件的必要性的主观体验,是人的内驱力在心理上的反映。即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导致行为。因此,需要是产生一个人的行为的原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要实施有效的激励,就必须认真分析学生的需要特点,满足其合理需要,转化他们的不合理需要。
在内容型激励理论中,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高校学子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需要有着明显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物质需要的基础性。由于我国物质水平极大提高,人们对物质需求也越来越高。当代大学生群体更是如此。但是,由于经济背景不同,家庭条件各异,使得部分学生基本的生活需要都得不到保证的,往往容易形成自卑感。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注意调整这部分学生的需求动机。
发展需要的稳定性。高校管理者要充分考虑到这学生发展的需要,创造各种机会、条件,营造必要的环境,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成就需要的强烈性。作为青年学子,往往都有较强的成就动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培养不同学生不同的成就动机,并加以积极引导和培养。

二、运用社会心理动力机制以及公平理论促进班级管理

学生管理规定、班集体目标、班集体舆论和班集体规范构成了班集体的动力系统。在该系统的规范和压力下,学生常常表现出从众、服从等社会心理现象,如遵守作息制度,从众和服从是在规范、群体的压力下发生的,它只是个人不愿被集体排斥或制裁所做出的妥协,并非自觉自愿的行为和态度的真正转变。因此,班级管理要注重运用榜样的力量,促进学生出现模仿从同榜样的社会心理现象。模仿是在社会认知的基础上出现的,这种模仿是自觉自愿的;认同则比模仿更进一步,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的一致,因此更具积极意义,能推动学生自觉、主动地向榜样学习。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行为应该给予及时的强化,增加该行为出现的频率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人格品质特征。

三、应用激励理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之一,但是高校教育的办学模式及特点导致学生出现学习怠慢的情绪,因此,高校教育管理的目的之一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摘自:学年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采取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从而实现教育的培养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严格的行为规范和适时的行为修正是实现成人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用丰富的情感感染他们。切实做到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心理地位,才能够了解和洞悉学生思想、品行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启发、帮助、激励。
目标是一种刺激,适当的目标能够激发人的动机,规定行为方向,具有激励作用。按照国家教育方针而制定科学的教育培养目标,明确对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的要求,使之具体体现在学校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上。让学生能在不断的成功中逐步树立自信心,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能力。
所以,从激励理论出发,高校管理工作应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核心,从提高学生的需要层次、设置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严格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三方面入手。
在新的形势下针对大学生面临的各种问题,仅仅着重于他们的智力与能力的培养显然是不够的。高校还应真正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各种途径培养他们较高境界的道德修养、强烈的高成就动机、调整与控制个人情绪的能力以及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从而达到心理学家公认的心理健康素质标准。即:一是要热爱生活,接纳自我;二是情绪稳定,心情愉快;三是有安全感,能承受挫折和不幸;四是自我意识正确,自我评价客观;五是有强烈的高成就动机,学习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六是有坚强的意志力,自信心强;七是适应能力强,能正视现实;八是人际关系和谐,乐于与人交往;九是心理和行为与年龄相符。面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实现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两个转变。即由一次性的新生入学心理健康调查(静态)到经常性的心理关注(动态)的转变;由被动地等待大学生来咨询和治疗的单一性到主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的多样性转变。
2.由只关心大学生的学习质量到既关心大学生的学习质量又关心他们的生活质量,强调对他们进行生活教育。因此,对于大学而言,提倡对大学生进行生活教育,使他们学会生活,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应当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3.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学素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挖掘创新潜质。现代社会要求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创新心理素质和方法。减轻大学生由于学习造成的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重要的一点就是指导他们掌握一些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利用学习心理学的理论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作为知识经济中改革的前沿阵地——高校已经开始广泛运用心理学的成果。作为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心理学基础和应用研究,传播心理学知识,应用心理学成果,是时代赋予我国心理学家的艰巨任务。不仅心理学的知识创新可以提升我国的整体知识创新能力,而且创新能力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其研究成果也将推动其他学科的创新和整个民族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4.
范咀华.现代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
[3]徐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观[J].科技创业月刊,2004,7.
[4]莫雷.教育心理学.北京:教育出版社,2007,8.
[5]卡肖,阿格尼斯.心理学与人力资源管理.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5.
[6]车文博.人本心理学.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6.
[7]泰勒.科学管理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