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误区语文课堂提问反馈误区与对策站

更新时间:2024-03-28 点赞:4514 浏览:11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课堂中对学生回答的反馈具有纠错纠偏、激励表扬、解惑释疑、点拨导向等功能,会直接关系到提问目的是否达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反馈是一种即时的、现场的评价,它能让学生认识、了解、提高和发展自己。有些教师虽重视了课堂反馈,但也存在着不少误区。本文是笔者根据平时教学实践中对教师课堂提问反馈的最佳途径的探索,找到的一些改进的对策。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而师生间的对话主要是以课堂提问的方式在教学中展开的。课堂提问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教学方式,其有效性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目前对如何提高课堂发问技术的研究较多,而对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总结、给学生提供反馈的研究却少有人问津。课堂提问反馈可使教师和学生分别从中获得对各自有益的反馈信息,以作为进一步调整教与学活动的重要参考。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反馈是一种即时的、现场的评价,比起其他的评价方式,它对学生具有激励表扬、解惑释疑、点播导向等功能,能即时地让学生认识、了解、提高和发展自己。所以语文课堂的反馈,犹如激战中的短兵相接,对学生的思维、语文素养的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是教学中最灵动的环节。
然而,我们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回答的反馈却存在不少误区。表现在:一是反馈缺乏。我们的教师总是缺乏一种机智的敏感性,缺乏及时准确地处理偶发性事件的智慧,不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教育时机,不能及时地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馈,失去了良好的教育契机。二是反馈过于廉价。大多数语文教师开始关注学生回答的评价反馈,但做法往往过于简单:一概肯定或否定。三是反馈或霸权。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常常预设好教学内容,连问题的答案也必须是遵照教参上的。教学按照教师预先设定好的教案“环环相扣”地进行,如果学生的思考、回答稍微偏离了教师预设的途径,教师就马上“纠正”,甚至不问缘由,就把学生牵回到“正确”的轨道上,冷静地扼杀了学生可能是充满灵性的表达。四是反馈不适时。有些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一听学生出错便打断学生的讲话进行纠正,这样做很容易扰乱学生的思路,影响讲话的连贯性,还使学生产生紧张的情绪,生怕出错,思维易受到抑制。
准确、及时、睿智的课堂反馈,犹如春风点醒梦中人,既是对学生回答的纠偏、释疑、激励,也是课堂教学环节的重要纽带,是提高教学效率,达成课堂教学最优化的手段。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反馈学生的回答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实践。

一、对学生回答错误偏差之处,及时纠正

在教学过程中,受知识、经验、思维能力的限制,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对不成熟,对文本的理解常常出现偏差,甚至会产生一些错误,背离教师的预设。这时,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认知、认识偏差,如果听之任之,放弃话语权,选择不作为,这是不负责任的,这样做并不能指明存在的问题和前进的方向。但也不能轻易否定,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并予以放大、点燃,让学生在“自我否定”的过程中,不断反省,引发内在的“观念冲突”,对已有的思维过程进行具有批判性的再思考,对已形成的认识,从另一个角度、以另一种方式进行思考,以求得清晰的、崭新的认识,这样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的一个片断:
师:为什么母亲只给女儿买牡蛎,而不给“我”买呢?
生:因为他们家穷,舍不得花钱买。
师:是啊,他们家太穷了,所以要节衣缩食,怎么会买牡蛎这种贵重的海鲜呢?
(生愣了片刻,争着发表意见)
生:如果穷的话,怎么又会买给女儿吃?
生:按理说,也应该买给心爱的小儿子呀。
生:我看舍不得花钱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师(追问):那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生看课文、讨论、争辩)
生:因为有女婿在,要面子,所以给女儿吃。
生:这个女婿正是看了于勒的信,才不再迟疑下决心求婚的,所以现在尽管家中没钱,还必须在女婿面前摆阔气。
开始,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只是简单粗略地加以理解,认为是“舍不得花钱”,这种认识是不精确的,教师及时抓住了这种不足,并放大了这种认识的偏差,顺着学生的错误发问,让学生自己认识到其中的片面与不足,从而引发学生深思,并使其主动地、深层次地认识错误并纠正了原先的错误。可见,对学生回答中出现的错误,一定要及时发现,并有效地进行反馈,使学生明白思考和改进的方向,这样往往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递进,让学生的思维在认知冲突中自我否定,自我发现,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也能更加深刻地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使课堂在学生的错误回答中生成令人惊奇的闪光点。

二、对学生回答不够深入之处,引导探究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和史渥林对课堂师生对话有过阐述,其中一种是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十分普遍,甚至被大家津津乐道的。这类课堂中教师向学生抛出大量的问题,而问题大都只是以事实为基础的。师生之间虽互动频繁,但通常就像照本宣科,缺乏思维的深入,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反馈不是一下子给出答案,而是层层深入,不断地追问,就能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加深思维过程服务。
如鲁迅的《孔乙己》,文中有多处出现“笑”字,这个“笑”字实际上是作者精心构思的“文眼”。有位语文教师围源于:论文开题报告www.618jyw.com
绕“笑”字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师:孔乙己一出场,有一个字伴随他,这是哪个字?
生:“笑”。
师:为什么“笑”呢?孔乙己有哪些可笑之处?
生:他的衣服、说话、动作都让人觉得好笑。
师:仅仅这些吗?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吗?
生:因为他懒惰又死要面子、迂腐不堪,偷书还不承认。
师:答得非常好,孔乙己就是在讥笑中悲惨死去了,那么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是什么?生:他自己不争气、不要好。
生:封建科举制度的迫害。
生:人与人关系的冷漠,就像菲利普夫妇对于勒一样。
师:我们读了《孔乙己》非但笑不出来,心里还有隐隐作痛的感觉,这是为什么?
生:(思索、讨论)孔乙己很让人同情,但想到他自己的懒惰,死要面子,自欺欺人,又很气愤……
师:所以鲁迅先生对他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教师正是抓住这个“笑”字设疑提问,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发掘文中所蕴含的深意。这些问题处处问到点子上,各个都能激起思维的波澜,“笑”的问题研究透了,学生对全文也就研究透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教学中,教师层层深入地反馈引导,可以鼓励学生思考、探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究学习;还可以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培养发现、创造、表达、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使学习成为思维探索、创新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对学生回答意外生成之处,点石成金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且没有的行程。”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感悟常常有个性化的特点,这种个性化的感悟往往能引起课堂上的争鸣。这时候教师要运用自己的火眼金睛,发掘出有价值、值得深入探讨的疑问,或顺着学生的疑问往下走,把疑问“推”给全班同学,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共同思考;或将学生提出的带有随意与偏激的疑问加以有目的地价值引领,进而生成出精彩来;或推波助澜,正所谓“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引领学生挑起课堂争议,营造便于争议的条件,保护学生的独立见解,让学生在争议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一)抓住意外,适时带动求异

常言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对世界都有独特的感悟和理解。因而在我们的课堂中经常会出现不一样的声音。它们与教师的预设可能有出入,但能让我们看到不同的思维、不同的见解,教师应珍视这些不一样的声音,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智慧地给予反馈,鼓励学生不同观点的碰撞。
如一位教师教学《与朱元思书》,分析到“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时:
生:老师,我认为这里有问题。
师(追问):什么问题?
生:夏天的蝉叫起来让人感觉特别烦躁,在《三峡》中我们也学过“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这些声音是令人哀伤的。听到这样的声音,会令人肝肠寸断,心潮涌动,怎么还会“窥谷忘反”呢?
师:这位同学很善于思考,其他同学怎么想的?就这个问题,大家讨论讨论吧!
(学生展开积极讨论)
生:我不同意这位同学的说法。有一个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用了衬托的手法,正因为蝉声响亮,更表现出树林的幽静。
生:我们以前学过的“猿鸣三声泪沾裳”确实使人感到悲伤,但这种悲伤可能更加会使人思考人生的价值。就像《紫藤萝瀑布》中看到紫藤萝花由盛到衰到再盛,从而想到生死谜、手足情一样。
教师对这“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没有强硬压制,而是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意外”,以巧妙的角度引导,打开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发表自己的见解,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使课堂呈现“百般红紫斗芳菲”的喜人景象。同时,学生的质疑能力、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大大地得到了提高。可见,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理解课文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矛盾、分歧点,搭设平台,让学生在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讨,从知识注入转为思想沟通,从单向吸收转为多方面交流,从而提高品读的质量,获得品读的乐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抓住意外,生成精彩

布卢姆曾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课堂教学不可能是近乎完美、滴水不漏的,在课堂中常常会出现教师事先难以精确预料的问题情景和偶发事件,经常会有与课堂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面对这些有价值的“节外之枝”,教师如能独具慧眼善于捕捉并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就能使课堂生成“未曾预料的精彩”。这让笔者记起了教学《秋天》时的一幕:
师:请同学们尽情想象,描绘出诗歌中一幅幅生动鲜明、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论文大全www.618jyw.com
 (课堂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学生迫不及待、七嘴八舌地开始了“脱口秀”。)
生:我看到了树叶上晶莹的露珠,盈盈欲滴,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树叶映到露珠上,露珠也变得五彩斑斓了。
生:我闻到了阵阵的稻香,甜甜的瓜香,闻到了秋天醇浓四溢的丰收气息。
……
笔者频频地点着头,沉浸在孩子们描绘的优美意境中。冷不丁地从教室一角中隐隐传来:“写得真美啊!”旁边又传来一声冷哼:“我看不见得!”“有本事,你写写看……”
就像平静的湖面被扔进了一颗小石子,怎么办?
犹豫刹那,笔者不由心生一念,何不顺水推舟,让学生来试一下!
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学生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灵感如泉涌,汩汩而出。
生:一阵秋风在我眼前掠过/一片黄叶从树梢悠悠飘落/火红的枫叶燃烧着/粒粒稻谷饱胀着/秋天微笑着向我们走来
生:如果说春天是一首悠扬的乐曲/夏天是一幅热烈的油画/秋天就是一首柔美的小诗/散发着淡淡的菊香/飘荡着丰收的喜悦
……
一堂课下来,除了让人感到欣慰外,也让笔者的内心震动不已。这是一次偶发的行动,也是一次比较成功的行动。世上很少有事物能被预先设计和安排,教师在课堂上,要随时随地地抓住各种课堂契机,营造氛围,激活课堂,让学生时时处于创新与生发的机制之中,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点燃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率真的思想与张扬的个性跃然纸上,让他们的灵性在“笔在纸上快乐地蹭痒痒”般的想象中自由飞扬。摘自:毕业论文 格式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