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浅谈聋生律动教学实践书写

更新时间:2024-04-17 点赞:6180 浏览:217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律动是在音乐的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节奏等变化,采用“反复”、“逻辑组合”等手法,表现一定情感倾向性的规律动作。聋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生理缺陷的制约,他们只能通过视觉、触觉、振动觉等多种感官及残余听力的参与,来感受这种鲜明的节奏和优美的音乐旋律。因此,在教学上从节奏入手,分年龄层次设计不同课型,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的自信心。
【关键词】基本功训练 游戏 奥尔夫教学法 节奏训练
律动是韵律的有节奏的身体运动,本质是用来表现个人的内在情感,无法用理性的言语表达,只能从韵律的象征性的动作中流露出来。音乐离不开律动,而律动和人体的运动又有密切的联系,因为人体本身就是乐器。然而特殊教育中的听障学生因为身体缺陷在舞蹈教学中只能凭借节奏的训练来完成动作,他们舞蹈的情感表达也只能从老师表情,节奏手势中理解体验。在平日的教学中,主要是从基本功训练,节奏练习,舞步分解动作,舞蹈组合等方面教学,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很浓,但是男女生学习态度差异很大,低年级和高年级学习方向也不同,这些问题对于律动老师来说,是很值得去思考的,如何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律动活动?如何根据高低年级生理心理特点开展律动教学?如何让聋生在律动中感受美,发挥创造力呢?以下是我对聋生律动教学的探究和认识。

一、高低年级分层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目前聋校的律动课教科书设置了1~3年级,教学内容有舞蹈、体操、游戏、音乐,其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浅显的律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提高身体素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均衡、健康的发展;发展学生的视觉、触觉、振动觉、残余听力和语言。根据聋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兴趣喜好,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低年级聋生心理上活泼好动,思维单向性、刻板性、和不可逆性以自我为中心,注意力不集中,生理上骨骼富于弹性,韧性较好,不易骨折,根据这些特点紧抓学生的基本功,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体训练,主要培养手眼协调、地面训练、手位及脚位的训练为主,内容形式以模仿形象为主,其中掺杂着一些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来认识身体和各部位,把孩子们喜爱的、熟悉的生活内容和自然界的动植物排成游戏组合达到训练目的,例如:舞蹈《嘀哩、嘀哩》,通过用手模仿小草在春风中轻轻摇摆的动作,促进儿童手指头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通过娃娃步,小碎步,蹦跳步等动作的练习可促进儿童的腿部肌肉发育。
2.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舞蹈基础,心理上趋于成熟,感情丰富,兴趣广泛,教学上主要以学生理解体会为主,注重能力、组合、素材、特色、韵味、感觉以及现代舞的元素动作,使学生从功能性向能力性发展,富有创意,老师要通过细腻的剖析动作,细致地讲解不同的动作要求以及一些动作的流动路线,并注重感情化、形象化、意境化。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已不局限在课本上,我一般是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又动感的舞蹈,结合节奏训练,编排舞蹈。

二、优化教学环境,营造轻松自由的教学气氛

音乐教育的愉悦性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当学生处于愉悦状态的时候,最有利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使学生学习是一种艰苦劳动披上一层乐于主动接受的色彩,宽松的心理环境是将聋生引进音乐殿堂,激发聋生学习的第一步,例如在设计《春天来了》,我把课堂布置的充满春天气息的环境,在墙面上贴上小鸟,柳树,花朵的图片,学生们一进来就很新奇,互相的在指着图片,不知道今天老师要教授什么舞蹈,兴趣立马提上来了,在课堂导入部分我让学生一起读歌词,打节奏,在熟悉节奏和舞曲的内容后,我不教授舞蹈动作而是让学生自由的发挥,尽情的跳,尽情的抒发情感,然后再先教分解动作后组合,整堂课的气氛非常融洽,学生们的兴趣都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颇好。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音乐感受能力

由于听力语言方面的障碍,聋生的学习感知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记忆上存在很大的弱点。传统的聋校音乐教学模式,以教师教授舞蹈,学生单纯模仿舞蹈动作为主,虽然培养了聋生一定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但却忽视了聋生的切身感受,他们通常会机械的模仿,久而久之,会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律动教学应该形象直观,以能够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内容,实践也证明,聋生感兴趣的知识,记忆就会深刻,保持也就更长久。
律动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采用,大大吸引的聋生的注意力,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取代的内容,例如在舞蹈《开门红》的教学中,为了使聋生更深入的理解舞蹈的喜庆,欢快的情绪,将声音放大,把律动教室门关上,让音乐回想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学生通过视觉欣赏舞蹈,并将双手放在低音极强的音箱上感受节奏,有的聋生平躺或全身趴在地板上,依靠触觉,振动觉感受音乐的韵律和节奏,部分有残余听力的学生将耳朵紧紧贴在音箱上,瞬间就被欢快的旋律和动听的歌声所吸引,同时被演员那快乐开心的情绪以及惟妙惟肖的表情折服。短短的一节课时间,通过多媒体以艺术的手法和形象生动的展示,使聋生对学习舞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他们了解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打开了大门。

四、尝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聋生音乐节奏感

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过:“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而不是旋律。”他特别注重节奏训练,创立了奥尔夫节奏教学法,强调从节奏入手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因为聋生的律动教学主要是靠节奏的把握来完成每个细节的动作,所以我尝试着将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搬到特殊儿童身上,更好的培养聋生音乐的节奏感。
1.手口并用,有节奏的读歌词。大多的情况下,老师在教授一个新的歌表演时,都会让学生来读歌词,但是学生们在这个环节多是心不在焉,断句不准确,缺乏感彩,更有学生注意力分散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词www.618jyw.com
,课堂气氛很松散。因此,我对读歌词环节给予正确的示范和引导,要求学生手口并用,有节奏的读歌词,既抓紧了课堂气氛,又把握了歌词节奏,为下一步舞蹈节奏训练做好铺垫。教师按照歌曲的节奏有感情地读歌词,辅以打手势节拍,将轻重拍加以区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更容易让学生熟悉歌曲内在韵律。再者,这种带领学生有节奏的重复读歌词的过程,也是一种无意识记的过程,歌词很自然地就印在学生的心里,在遇到特殊节奏时,单独加以重点练习,学生就能化难为易了。

2.充分运用有趣的节奏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莎士比亚说:“游戏是小孩子的工作。”由此可见游戏对孩子们的重要,是孩子们最感兴趣最喜爱的活动。在我的律动课堂上,一直热衷运用节奏传递游戏,游戏中学生屏息凝气摘自:学生论文www.618jyw.com
的专注、投入,每每让我欣慰感动。
节奏传递游戏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做到由难到易,分层要求,循序渐进,让学生一边身处轻松愉悦的氛围,一边通过努力达到游戏的目的。
节奏传递游戏的内容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安排,它可以是新舞蹈中某个节奏的提炼,也可以是巩固练习所学过的各种节奏型,还可以是学生即兴编创节奏的竞赛。学生们参与游戏之中,感受到过程的有趣和成功的喜悦,哪怕是漏传,误传,都会回味无穷。它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对于巩固舞蹈教学,提高舞蹈训练起到了积极而有效的促进作用。
低年级的节奏传递游戏通常在师生之间进行。主要是老师为主,即老师敲击大鼓,通过地板的振动,让学生感受节奏的快慢,起初是集体传回教师所拍的节奏型,学生习惯了这个游戏后,为了防止学生疲劳,可以设计小组回传,个别尝试等。学生特别愿意欣赏同伴的回传表现,教师再辅以积极的鼓励、善意的点评,促进学生对同伴的表现做出正确的辨析、评价,逐渐提高其听辨节奏的水平。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相当不错的编写节奏的基础,所以可以经常玩“拍电报”的游戏。具体做法是:每组4~5人,纵队站好,一人扮演“发报人”,站在最后,将自己编号的一组节奏通过叩击其前面一个同伴的肩背传递给他,同伴接到信息后,以同样的方法将节奏发给自己前面的同伴,以此类推,最后一个学生把收到的节奏信息再传递给最初的发报人,发报人最后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传递成功与否。同时,发报人在这以过程中要跟踪每位同伴的传递状态,发报人最后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传递成功与否。
学生们通过节奏的训练,很快可以掌握舞蹈的节拍,从而能够顺利的配合老师手势进行舞蹈动作的练习。
总之,聋校的律动教学方式需要老师长时间的摸索,探究。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要因材施教,尽最大的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律动课上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现代特殊教育》,2012.
方俊明、雷江华.《特殊儿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特殊教育中心)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