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效《陋室铭》高效教学对策实践与深思

更新时间:2024-04-22 点赞:12059 浏览:4749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刘禹锡的《陋室铭》八十一字,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托物言志,文质兼美,情与景会,文与心怡,脱俗高雅,脍炙人口,百读不厌,携着无穷的古典气韵穿越大唐风雨向我们飘逸而来,在我们的心田荡漾回旋,挥之不去。面对这篇历经千余年而吟诵不衰的不朽力作,我们该如何对初二年级学生进行高效的教学呢?笔者不揣浅陋,在此谈点教学实践策略,敬请同行指正。

一、注重新课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在唐朝,有一位重量级的人物叫刘禹锡,他曾任最高检察院的检察长,因为参与和支持政治改革,被下放到安徽省和州当地方公务员。按当时的政策他应该享受地方政府分配三间三进的住房待遇,但和州县长是个势利小人,见他被降职留用,就把他安排在县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与县长理论,自创了一副对联贴在房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县长知道后心生不悦,又把他安排在县城北门住,房子只有一间半。刘禹锡依然没有质问县长,见住地附近有江水柳树,又在新居贴了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县长气急败坏,再次把刘禹锡安排在城中住,房子仅容得下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身居斗室,刘禹锡莞尔一笑,挥毫写下了流芳千古的《陋室铭》,并请人把它刻在石碑上,置于房屋前。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陋室,聆听来自大唐的铿锵之音!”
这是我为《陋室铭》精心设计的新课谈话导入,并在导入的过程中用多媒体播放古筝之音,在大屏幕上适时出现前面提到的两副对联和《陋室铭》全文(均由我用毛笔书写)。对这个新课导入,学生们饶有兴趣,他们听得津津有味,看得目不转睛,注意力高度集中,学趣陡然高涨,迅速披文入境,欣然走进文本,并与文本倾心对话。这个导入营造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氛围,收到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的效果。

二、品味铭文之美,渗透美学思想

《陋室铭》是我国古代文学百花园里一朵芳香扑鼻的奇葩,千百年来盛开不败,光耀华夏星空,这除了因为它具有一切经典文学精品的共同特点外,还与其蕴含着丰富多彩的美学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细细品味。
押韵之美。《陋室铭》朗朗上口,广为传诵,备受后人珍视和推崇,重要原因之一是双句的末字合辙押韵,悦人耳目,平畅和谐,易记易诵,过目不忘:名—灵—馨—青—丁—经—形—厅的韵母相同或相近,让人喜悦诵读的冲动油然而生。
对比之美。对仗工整,对比鲜明,对话精辟,互相衬托,是《陋室铭》另一个显著的特点,读来似行云流水,文气通达。“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坦荡乐观、不为物累、洁身自好的大儒情怀。
淳朴之美。《陋室铭》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艰涩难懂的语句,把要表达的人生哲理寓于朗朗上口的短句短文之中,反映了作者“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文人品德。陋室外的景色宜人,陋室内的文人高雅脱俗,陋室里的故事生动有趣,让人心驰神往。
立意之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网站www.618jyw.com
美。作为中唐响当当的诗人、哲学家,刘禹锡凭借陋室不陋之说间接抒发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情怀,道出了“惟吾德馨”的主旨,透露出了作者向古代贤人智者看齐学习的信息,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崇高品质和甘守清贫生活的伟大志向。通篇以小见大,逆向思维立意,写法推陈出新,不落俗套。
豁达之美。刘禹锡被贬谪艰苦偏远之地,他没有悲伤,没有哀叹,欣然前往;到了和州后又遭遇接二连三的打击,他没有沉沦,没有随波逐流,亲自撰写对联和铭文表明心志。在他身上闪烁着耀眼夺目的豁达之美,闪耀着“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的包容之美。

三、弘扬德馨精神,升华陋室文化

时代不同,对文章的理解也在变。引导学生正确解读《陋室铭》不能仅停留在文本的表层意思,还要从陋室折射出来的室无妨陋、可以陋,而德必须馨、必定馨的文化层面引领学生品读,拓展、延伸和升华铭文赋予的多重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运用《陋室铭》蕴含的文化思考有价值的现实问题,关注社会,发散思维。
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习托“陋室”之物言“德馨”之志的写法,从正面仿写《家乡铭》、《校园铭》、《学习铭》等,并进行评价,学以致用,掌握文体,延伸知识,拓展能力,提高语文水平。
(责任编辑 韦淑红)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