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作用

更新时间:2024-03-15 点赞:5244 浏览:137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我国教育技术界权威专家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创造性阅读能力。而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更多的是教师牵着学生围绕文本朝着事先预设好的问题走,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的主动性、阅读体验和感受都没了,更谈不上提高阅读质量和创新能力了。将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服务于阅读教学,从而一改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给阅读教学注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对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和学生的阅读能力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将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呢?这是我们共同关注和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从信息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这一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可以给我们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如图片、音乐、视频和文字材料等等,阅读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应用信息技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新课是每一堂课的开始。常言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见一堂课的导入是多么的重要。好的课堂导入能很快地抓住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成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的振奋状态。导入新课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可以根据不同阶段不同文体不同课文内容安排设计教学的导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容易让学生意想不到,能迅速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积极状态,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求知的。
例如我在导入《阿炳在1950》这篇课文学习时,应用信息技术,播放了一段凄美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同时一边展示江南无锡锡惠公园一座墓穴前的一尊塑像:头戴旧毡帽,身着粗布衫,背上一只破琵琶,左手抱着二胡,右手执弓。随着音乐的节奏,图片慢慢由小到大铺展开来,最后音乐停,图片定格。接着教师指着定格的图片,深沉地说:“这就是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民间音乐家阿炳,他的一生充满悲苦困顿,沧桑无奈,今天我们就通过《阿炳在1950》这篇报告文学来了解阿炳的人生际遇。”话音刚落,学生就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文要阅读了。这种高涨的阅读热情如果没有音乐、图片等信息技术的融入是很难达到的。

(二)应用信息技术消除学生阅读倦怠

传统的阅读教学,常常是通过教师的分析讲解来达到教学目的的。但因为阅读文本所凭据的语言不过是传达思想感情、塑造形象的符号,而非客观事物本身,因而具有间接性的特点。单靠语文教师的分析讲解,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和感悟文本内容和情感,学生的阅读兴趣大打折扣,阅读倦怠潜滋暗长,阅读教学的效果甚微。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能模拟真实的生活环境,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现实生活,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语文教育目标更富有真实性并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为此,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常规,根据教学需要和文本特点,应用信息技术,援引音乐、绘画、书法、电影、风景、动漫、文字材料等,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的阅读倦怠。
例如教学丰子恺的《山中避雨》一课,在介绍作者时,我援引了丰子恺的两幅漫画,一幅是《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一幅是《瞻瞻底车——脚踏车》。学生的兴致极高。带着这份兴致很快转入了课文的阅读。教师要求学生边阅读边标段序,标记不懂的生字词,理清记叙六要素。读着读着,有部分学生开始有倦怠的表现:有的趴在课桌上,有的不看书,有的发呆……如果接下来教师仍一味地分析讲解,学生被动参与,那么学生的倦怠感只会有增无减。而如果将应用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学生的倦怠感就将一减再减,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于是我接下来的做法是运用多媒体播放《梅花三弄》,让学生配乐朗读。音乐响起,学生的兴致又起来了。接着,我继续配乐播放杭州西湖一处处靓丽的风景,最后定格为杭州西湖全源于:免费论文网www.618jyw.com
景图,让学生在美的背景图片下同桌互讲山中避雨的故事,学生阅读课文、讲述故事的兴致再度高涨。后面的教学中,我又运用信息技术组织学生合作探究,细读课文,理解和认识“乐以教和”的作用及其现实意义,学生的兴趣很高,特别是播放二胡曲《渔光曲》、钢琴曲《命运》及小提琴曲《梁祝》的选段时,学生简直完全沉醉在音乐中,谈感受时都争先恐后地发言,倦怠感荡然无存。

二、应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对象主要是课文或报纸、杂志等纸质文本,阅读面狭窄,阅读量少,阅读渠道单一。而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图像、声音、视频的运用与文本一样便利,电子书籍、电子报刊、网络语言、网络文学海量出现。信息技术与文本的融合,凸现了语文学习领域的广阔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阅读平台,扩大了阅读面,拓宽了学生的阅读渠道,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一)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

课堂教学中,供学生阅读的文本篇幅是有限的,所传达的内容和思想则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变得深远而宽广。这主要依赖于利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来完成。教学任何一篇课文,都会涉及作者介绍、写作背景、主题分析、内容补白等环节。课本对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只有很简短的一两句话,学生根本不能详细了解。而详细的了解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把握课文主题,增强阅读体验,提高阅读积极性。在课堂上可应用信息技术及时搜索相关信息并展示在屏幕上供学生阅读,或者给时间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搜索相关信息有选择性地阅读。教师还可以课前就把相关信息到班级博客,课堂上让学生进入班级博客,很快找到需要的阅读信息进行阅读。这样还培养了学生利用文本媒体与其他媒体一起完成阅读任务的能力。源于:大学生论文查重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