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解题培养高中生解题后反思习惯站

更新时间:2024-02-14 点赞:4452 浏览:1148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课题实施的背景

农村高中学生在学习及解题中往往只重视了学与做,却忽略了回顾反思的过程,结果是出现课堂上学生都听得懂,教师讲过的题目也会做,但是只要题目稍微作一些变化,学生就不会解答了.产生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在解题后进行反思的行为习惯.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决定提出《培养高中学生解题后反思习惯的研究》课题研究,试图通过在解题后对解题答案、解题思路、解题过程、题目的变式推广以及错题的反思等方面进行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使学生解题后形成一定的反思思维习惯,并在反思中获得学习数学的一般性方法.

二、课题实施

我们开始指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解题后的反思.

1.作业反思

每次写作业时在作业本的右侧留出三分之一的页面作为对本次作业的反思空间.学生在这项活动的开始阶段并不知道要在反思栏写点什么,这时我指导学生可以针对本次作业中用到的公式、知识点、解题的思路、答案是否完整、方法是否简便等进行反思并进行记录.在进行多次指导和强调后,本班多数同学可以比较认真地对待作业反思,初步形成写作业会反思的习惯.

2.试卷反思

在两次段考后分别又出了一份反思试卷,反思试卷设有4项内容:一是原题所对应的知识点;二是学生存在的问题;三是问题的解决方法;四是同类题重做.第一次反思试卷中,本班大部分学生只注重了重做同类题环节,而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解决问题全部留空.发现这个情况后,我及时向学生了解情况并在班上详细指导学生如何发现自己在考试中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经过努力,学生解题后的反思习惯有了明显的改进,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是问卷调查显示,在第二次段考反思卷中大部分学生的反思习惯明显得到改进——问卷调查显示有47人(占80%)能做到既发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又能写出问题解决的方法,而只有12人(占20%)只做同类题不写反思.
源于:论文www.618jyw.com
二是学生在第二次反思卷中“问题解决”极少再用到“多写”“多记”“多练习”“多问老师”“多看课本”“强记”等这些空泛的词语,而改成更具体的描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在集合的运算中,多数学生能在“问题解决”一栏写明“画数轴,分清交集与并集的符号”;在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的题目中能注明“通过作图解题”.而这些方法在日常解题中教师虽然有强调,但学生不引起重视,通过这种自省的方式,学生进一步掌握了解题的方法.有一个学生在第一次段考中才考了60多分,在第一次反思卷中也只是简单地做同类题型.事后我跟他谈了他存在的问题后,他能非常认真地纠正错误,结果在第二次段考中考了96分,进步非常大,而且在第二次反思卷中能很认真地对待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问题解决的方法.比如,比较大小的问题中能指出“关键找出两个值的”,在几何证明题中能指出“证明线面平行关键作出辅助线,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及证明平行四边形”.还有两位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在第一次段考中也只考了60多分,但认真经过第一次反思总结后的第二次段考分别考了98分、87分,这两位学生在经过认真反思后深有感触地说:“通过反思知道了考试的重点、考试的题型、考试的方式、考试的内容,下一次我知道要重点掌握哪些内容了.”

3.整理错题本

通过错题本这个反思的载体,使学生形成整合知识能力,增加知识的厚度,把内化反思形成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9月份起,我开始指导学生对作业或考试中的易错题归类整理,《问卷调查表1》调查显示超过半数学生(68.7%)认为有必要在解题后进行反思,并建立错题集,《问卷调查表2》调查显示有27人(48%)的学生已能建立起自己的错题本.

三、课题实施过程的一些体会与反思

本课题实施过程主要是通过作业反思、考试后反思、错题反思三种形式来培养学生解题后的反思习惯.经过耐心反复指导,本班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学生自觉性的影响,学生的反思行为有波动和反复,这就需要教师经常强调指导学生反思.
(责任编辑 黄桂坚)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