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课堂提高初中思品课堂活动有效性对策选题

更新时间:2024-03-09 点赞:5289 浏览:135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内容的活动化使学生易于接受教材知识,并拉近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教师在教学时,既要关注活动开展与课程目标的相一致,也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建构和体验生成,还要对课程标准的三维要求具有深刻的把握,同时要体现层次性,使每个学生的都得到发展。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 活动化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1006-5962(2013)02(b)-0122-01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材安排了许多活动化内容,教材处处充满着活动化的氛围,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师生进行良性互动,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精神,开拓学生的思维。新课程理念的体系是对旧的课程体系的继承和发展,许多教师在目前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刻意追求表面的“课堂效果”,而忽视或降低了课堂活动的有效性。为此,笔者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摸索,对如何提高初中思品课堂活动的有效性进行了一番思考。
1 课堂活动的安排要与课程目标相结合
新课程教材将教学内容活动化是一大创举,给学生搭建了一个生活化的平台,减少了说教化的倾向,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活动化的教学内容在教材中随处可见,如七年级教材第四课第二框“青春误读”一目中,步入青春期的小菲对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的处理方式的讨论!第七课第二框中的“好奇与从众”一目,林林与李妮的做法的讨论……都是课堂活动的重要内容、环节。活动时,都会涉及到学生的不同价值取向、价值判断。因此教学活动中不管是互助合作、角色扮演、情景模式设计或社会实践活动,面对学生在活动过程的多元价值判断、多元反应,教师务必抓住学科及教师的价值取向的灵魂,既不要一概肯定学生的多元反应,盲目鼓励表扬,也不能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一些偏差而横加指责,更不能无视课程目标,把活动当作一种“形象工程”,当作活跃课堂源于:论文范文网www.618jyw.com
氛围的手段。要切实关注对活动的价值引导和组织,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课程教材的活动安排的本意。
2 课堂活动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建构及体验生成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由教师直接将间接的知识跳过学生直接经验的建构这一环节来传授给学生,造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差。新教材通过体验分享、信息收集、讨论合作、辩论会、角色模拟等活动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而部分老师往往“矫枉过正”,过分追求外在的课堂活动形式,以至出现单纯为活动而设计活动的片面做法,这是不可取的。《思想品德》教师要时刻关注活动教学的采用对于学生自主构建《思想品德》的基本知识,自觉将品德教育的要求内化为自身内部的认知结构,自觉生成体验,促进心理品德健康发展的意义!关注《思想品德》课程的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克服活动与知识构建、品德形成之间“两张皮”的现象。只有如此,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真正提高课堂实效。
3 课堂活动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投入和情感投入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的首要目标,《思想品德》教材中每一单元的探究性主题活动及每一课各框目中的教学活动安排都能很好地让学生的内心情感和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在活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展露和表达。如七年级第五课中的第一框“日新又新我常新”第一目的活动安排,要求学生用多彩的词汇描绘自己在行为习惯、学识、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全新变化,活动实施时学生只有真正调动思维,思考、审视自己,彻底地、不加掩饰地比较自己的今昔变化,才能用最贴切的词汇来描绘新的自我,也才能产生对全新自我的认识的新体验,而不是被动地从老师或同学甚至从字典里抄几个词汇填上。又如,七年级第六课第二框中第二目关于自我情绪小测验:写出自己最烦恼的3件事。学生只有真实自检成长过程的心理历程,切实调动内心的情感体验,才能写出最烦恼的3件事,并真实地讨论、评价自己对人生中烦恼事的态度,老师、同学才能切实帮助其形成正确的情绪调节方法,从而使教学活动成为学生的情感生活的一部分,丰富其人生体验,促进人格健全、品德发展。因此,教师师在组织每一单元的探究性主题活动及各课各框目中的活动时,必须关注学生的思维进入、情感投入状态,有效实施活动,才能使活动既为教学内容服务,又成为教学的一部分,以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 课堂活动要关注学生全体参与的各个层面
教材里的活动安排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现的舞台,每个学生参演的角色各不相同,但要求全班每个学生都进入角色,哪怕是啦啦队的角色。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基础、性格习惯等个性差异,设置不同的活动层次、活动强度,树立学生参与活动的自信心,鼓励全体学生参与活动,使其进入层次、深度各异的教学活动中。如果只有班上几个活跃的同学当主角,把全体同学的活动变异为只有几个同学包场的表演性活动,那就失去了“面向全体”的意义。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只有真正把握新课程理念,把教材里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个性、兴趣爱好等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关注全体同学的学习自主性,才能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