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素养“言语素养”理由目前状况学术

更新时间:2024-04-13 点赞:5252 浏览:1483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近年来,由于各行各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言语素养”问题越来越突出,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并进行了相关研究。本文通过对目前关于“言语素养”问题研究成果的整理,对“言语素养”内涵进行全面分析和深刻理解,分析研究成果的特点和局限,深入挖掘研究空间,初步提出几点研究方向。
关键词:言语素养;现状分析;研究局限
【中图分类号】G40
近年来,言语素养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各行各业对员工的要求已不仅仅是专业技术,而是更加注重合作、交际、沟通、协调、表达等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美国著名教育家戴尔·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人的成果15%依赖于他的专业技术,而85%则有赖于他的人际关系、处世技巧。可见,“言语素养”在人们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性。

一、概念理解

(一)语言与言语

语言是由语音、语句、语法等符号组成的结构系统。语言符号是约定俗成的,由同一社会成员认同的,用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
言语是指人们的语言实践。简言之,就是日常生活中每个人时刻挂在嘴边的语言。如每个人所说、所写、所听都是言语。
言语不同于语言,但同时二者又必不可分。言语是“个人语言能力和语言活动的展现”,语言是“对众人言语的收集、抽象、集合”。“言语是具体的语言,语言是抽象的言语。”(吕行,2009)

(二)言语素养内涵及层次

言语素养是指言语主体在言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表现为个人借助语言文字媒介服务社会,谋求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适应程度及熟练水平,是由个人语言文字知识、语言文字能力、语言文字方法等构成的有机整体。(黄俊英,2001)
言语素养体现着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因此,言语主体的知识体系、文化底蕴、思维方式、价值标准都会制约着主体言语素养的体现。言语素养存在不同的层次构成:音调掌控层面、话语表达层面、人际沟通层面。(王群,2006)三个层次由里及外构成言语素养。通过对这三个层次的认识,可以理解衡量言语素养高低的标准,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语言使用规范。即语音标准、语意正确、语流顺畅。

2、语言得体。即说话有效果,与人沟通交流良好。

二、研究现状特点

随着社会进步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渐变化,对人才沟通交流能力也越来越强调。因此有关学者也开始关注“言语素养”问题,研究成果主要特点有:
1、研究对象主要针对青年学生。目前的研究中,对于言语素养能力的分析主要针对大学生。通过分析大学生言语素养能力,探求大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优劣。
黄俊英(2001)指出,学生言语素养受到汉语规范意识、实用主义思想、实践活动、社会用语混乱等因素的影响,同时提出了提高学生素养的几点建议。徐海花、牟洪英、吴延霞(2010)认为,学生的言语素养包括丰富的语言积累、敏锐的语言感悟能力、语言运用及言语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素养。
2、侧重于言语能力方面的探讨。针对青年学生目前的现状,从课堂教学、普通话普及、语言使用规范等方面着手,加强青年大学生的语言能力。
罗丽(2001)强调:言语素养是听说读写的基础。言语素养与思维能力的提高关系也很紧密,表达时词不达意,语句不流畅,其实际就是思维的问题,就是接受与表达的能力问题。乔俊杰(2010)提出:言语能力是智力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基础。言语能力结构中的主要因素是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言语技能包括语言表达和言语领会。在该文中所谈言语能力,主要是言语能力要素的核心和基本点——口语交际能力。徐海花、牟洪英、吴延霞(2010)指出,提高学生言语素养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来进行,其中电教媒体的运用就为学生言语素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三、研究局限和研究方向

尽管“言语素养”问题的研究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在研究中仍存在不足及研究空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研究对象过于狭窄。在过去研究中基本上针对青年大学生。而“言语素养”存在于每个人,且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在社会中,只有提高了人们的言语素养,才能进行良好的人际沟通;实现了良好的沟通,才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
例如,不管生活或工作,许多人都存在着失衡,各自的期望值与现实存在太大差距,主要问题在于人际关系的处理。言语素养的重要性突出体现在服务行业,不仅要求服务人员具有专业业务水平,而且个人的言语素养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工作表现,包括与同事、领导、顾客的关系处理。可见,对于大学生的言语素养培养理所应当,从小抓起。但同时,从业工作人员的言语素养培养也不容忽视,应当将其作为员工培训的内容之一。
2、“言语素养”内涵理解侧重于言语能力。在现有的众多研究成果中,少数成果涉及“言语素养”是一种“综合素质”,这种“综合素质”表现为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适应能力和熟练水平。大部分成果提及“言语素养”都集中讨论分析“言语能力”(有些研究成果表述为“语言能力”)的培养,其中提到的“言语能力”主要是指对语言的运用及其规范。
不可否认,“言语能力”与“言语素养”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言语能力”是“言语素养”的构成成分之一,“言语能力”的高低对“言语素养”的高低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应该清楚的认识,“言语能力”高并不等于“言语素养”高。“言语素养”高低的另一个制约因素“人际沟通层面”(即语言的得体,说话的效果)。“言语能力”的提高可以主要通过教学、学习、规范普通话来实现,而要实现语言得体,说话有效果,并非能通过教学等手段来完成,而关键在于言语主体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换言之,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言语主体对人、对事的态度及看法。可见,实现“人际沟通层面”难度要比培养“言语能力”高。
因此,对于“言语素养”的研究,在关注“言语能力”的同时,更应注重“人际沟通层面”的探讨。
3、“言语素养”研究内容单一。前面提到,目前“言语素养”问题的研究基本上集中在两点:一是强调培养学生言语素养的重要性;二是侧重于言语能力方面的探究。过去的研究过于宏观,主要通过对大学生言语素养的分析,从高校人才培养的角度,阐述提高大学生言语素养的必要性和实现途径。
“言语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是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且并不局限于学生阶段,青年学生仅仅是“言语素养”培养对象之一。因此,对“言语素养”的研究分析,要突破研究对象的局限,从青年大学生扩展到行业人员。
要实现提高个人“言语素养”,首先,有必要研究“言语素养”的构成,从构成要素着手,对个人“言语素养”进行测量,了解个人“言语素养”的高低现状。其次,要真正提高“言语素养”,必须要了解“言语素养”培养中的关键因素(或可以理解为影响因素)。再者,单纯的理论研究缺乏运用价值和实践支撑。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行业领域,尤其是服务行业,分析“言语素养”在工作中的重要性,探讨其对个人工作的制约程度和对服务工作效果的影响程度。
综上,“言语素养”不单纯的表现为“言语能力”,而是个人适应工作、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关键在于言语主体的认识和态度。同时“言语素养”对个人的生活工作、对行业、对社会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制约,可源于:论文 格式www.618jyw.com
见其重要性,更突出了研究的必要性。对于“言语素养”的研究空间还很大,有待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期取得有建设性和指导性的成果,运用于实践,提高个人言语素养,服务于行业活动,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吕行.言语沟通学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黄俊英.青少年言语素养问题探析[J].许昌师专学报.2001(4).
[3]王群.构建和谐喜迎“世博”——谈人际沟通言语素养[J].图书馆杂志.2006(11).
[4]乔俊杰.现代汉语语音教学与大学生言语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0(20).
[5]徐海花,牟洪英,吴延霞.浅论利用电教媒体提高低年级学生言语素养[J].学园.2010(8).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