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基点以“学”为基点德育课课堂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2-26 点赞:22303 浏览:977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要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必须科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设计决定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关乎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上好一节课,从优秀的教学设计开始。按照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本文认为,德育课课堂教学的设计应该以“学”为基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
关键词:德育;教学设计;学情
1674-9324(2013)05-0198-02 新课改的一个最基本的理念就是要贴近学生,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为了打造一节合格的德育课,这节课必须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制定的。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加强基础道德品质教育,并且要加强行为训练,以学生普通的生活事件为主,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凡人好事”教育学生,研究每一个阶段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惑、所欲所求,把真实的、普通的、日常的、今天的生活事件,特别是令学生困惑的问题纳入到德育中来。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符合实际学情

按照新课改的理念,教学目标的确立一定是建立在合理的学情分析的基础之上。要结合学生的专业情况、身心特点、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兴趣关注以及疑难困惑等具体情况制定我们的教学目标,不能再以传统的教授知识为原则,而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变二维目标为认知、情感态度观念及运用的三维目标,课程的教学目标要全面、具体、适宜,其最终的目标和落脚点是运用,或者把运用贯穿于教学目标的始终,体现“学、思、用”三维立体教学模式。职业院校的学生从年龄层次来讲,大部分仍然未成年,但身体的发育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在理智、情感、道德、社交方面还尚未成熟,在处理社会、他人和自我之间的关系时,易出现困惑、苦闷、焦虑,尤其是我们职业院校的同学们,已经开始用大人的眼光打量社会,甚至模仿成人的行为来处理人际关系,为此,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要符合学生的这一特点,使目标更能够体现学生的心理。
另外,职业院校的培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词www.618jyw.com
养目标是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学生直接面临就业问题,因此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教师要从其专业背景出发,根据不同的学情来确立。例如,我所教授的学生为汽车修理专业的学生,随着私家车的增多,汽修专业的人才需求增大,学生的就业前景比较好,但是,汽修专业也存在一些不为人知的潜规则,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时,就要突出对职业道德遵守这一方面,使学生在学校学到专业修理技能的同时,明白从事汽车修理工作也要遵循一定的职业道德,这样才能使职业生涯更加顺畅。此外,职业院校的学生一般来讲外向、好动、不够专注,理性程度偏低,因此教学目标的确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根据其好动的特点,不能把目标停留在知道、了解的层面,而是在于运用。当然,德育课不同于专业课,学生实际动手的机会比较少,为此,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该注重知识的延伸性,将在课堂上不能够实现的实践环节,延伸到课堂之外。

二、教学策略的设计体现学生主体性

教学策略的设计,其目的并不是讲解与顺应教材,而是团结学生共同与教材为敌,从而站在学生生活的角度补充与批判教材,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打开学生学科学习的心灵窗口。
首先,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重难点的确立要符合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的选择除了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之外,更重要的是遵循学生实际需求,德育课不同于专业课,学生普遍感到“没什么实际作用,学与不学都一样”,为此,我们的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回归到学生,不能再让德育成为“纸上谈兵”的课程,使其符合学生“当下”的认知,“当下”的需求,“当下”的生活。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根据学生的需求确立教学的重难点,使重难点真正为学生解决问题。其次,教学环节的设立必须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和认知结构。当前我们的德育教学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重认知、轻实践,重意识、知识、规范的灌输,轻行为、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忽视对学生们成长过程中必然要遇到的问题的研究;忽视对学生们现状的准确把握,忽视对其“当下”现实生活基础的研究,缺乏“学生主体的全面而积极的参与”,普遍存在“我讲你听”、“我说你做”的现象,学生缺乏选择权。按照新课改基本理念,我认为德育课基本教学环节可以以创设情境开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引思明理,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感悟教材,引发思考,通晓道理,最后是体验导行,从抽象的道理到具体的运用,把最终的落脚点放在运用上。再次,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的需要。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理智感,使学生精神饱满、兴奋异常、从而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循循善诱,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改变过去以讲授和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适时引导学生作为学习者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分层教学等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引导每一位学生参与教学,互相交流,从而激发课堂教学活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评价利于学生成长

最后是对教学的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的主要对象是教师,评价的内容,围绕教师的教展开,如:教师确定的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深度是否合适;选择的教学媒体是否适合所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讲解的时间有多长等,而对学生的评价是为对教师的评价服务的。
新课改理念下,我们的教学评价不再是着眼于学生识记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多少概念,而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还必须学会处理、储存、输出知识,也就是教会学生一种学习的能力,判断一节课的好坏,不是教师教的怎么样,而是学生学的怎么样,注重开放的、生成式的教学,德育课的问题可以没有标准答案,可以是发散性的,只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收获。“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点石成金”的例子,一个贫穷的孩子遇到一位神奇的老人。老人用手指头对路边的一粒小石头点了一下,它立即化成一块金子,老人把金子送给孩子,孩子却摇摇头,老人又把一块大石头点化成金块送给他。孩子还是摇摇头不要。老人再顺手把对面一座山点化成金山送给他,孩子仍然摇头。老人生气了,责问他:“金山还不要,你要什么?”孩子平静的告诉老人:“我要你的手指头。”我们的学生更愿意在课堂上得到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知识。新课改理念之下,教师已经从中心主导地位转变到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习者的伙伴,所以评价的标准也相应转变成了教师是否能激发学习者的动机、主动精神和保持学习兴趣,以及是否能引导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等。
德育课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仅仅是课后的评价,应该把教学评价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德育课是教人求真、扬善、立美的课程,教学的评价应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德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如何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提高师生的生命质量,让课堂充满情趣,充满智慧,充满生命的活力和诗意,以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执著追求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言语生命的欲求,激发潜伏在学生生命中的最本真、最活跃、最积极的言语需要,使之得到良好的养护和培植。
参考文献:
郭成.课堂教学设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陈波.教学设计能力的重要性及提高对策[J].中等职业教育,2010,(17).
[4]靳君.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培养初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8).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